粵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发表时间:2020/1/9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12月58期   作者:徐明1 陈红2
[导读] 系统梳理了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广东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意义,对广东省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以及优化路径进行了深人探究,研究表明广东高校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师资队伍有待加强、教育模式有待改善、学生创新意识不强等问题,并建议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培养模式、加强开放合作等方面优化广东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1.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925;2.广东白云学院,广东 广州 510450)
基金项目:广东省品牌专业建设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6gzpp016)
摘要:系统梳理了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广东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意义,对广东省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以及优化路径进行了深人探究,研究表明广东高校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师资队伍有待加强、教育模式有待改善、学生创新意识不强等问题,并建议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培养模式、加强开放合作等方面优化广东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广东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意味着建设国际一流大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宏伟蓝图正由美好愿景转变为现实行动。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主体,广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同时,也对其自身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规划纲要》共计9次提到“创新创业”,强调要积极推进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完善创新创业生态,为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更多机遇和更好条件。新时期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不紧要有广博的知识结构,而且要有较高的能力、素质、品格以及健康的心理特征[1]。高校作为青年创新创业教育的启蒙地和青年创新创业人才的摇篮,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因而,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机遇下,广东高校应如何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现状分析
        (一)专职师资队伍有待加强
        目前,广东省高校普遍缺乏一支专门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和具有实践背景的师资队伍。广东省高校创新创业教师多数来本校工商管理学院或相关学科的教师,还有一部分来自刚硕士毕业不久的辅导员。该类教师大多缺乏创新创业的实践经历、知识积累和社会阅历,难以把握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和精髓。同时,教师们对创新创业教学的认识不够,参与学习创新创业教育培训的次数较少,尤其缺乏出国培训的经历,因而不能与时俱进,了解社会和市场对创新创业人才的新要求,高校对于激励教师参加创新创业教育培训的方式和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教育模式缺乏创新
        高校目前对于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大部分仍停留在书本上、课堂上,教育模式陈旧,重“课堂”而轻“实践”的现象严重,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引导不足。高校的学习模式仍较多地停留在书本和教师的言传身教,如果高校没有采取新的教学模式,那么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则不能较好地被激发,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仍得不到较好的锻炼。截止目前,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大多侧重理论教学,跟学生实习经历、创业实践相脱节[4],导致学习的内容不能得到实践的检验和加深,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学生实践途径较少
        高校对于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途径提供较少,一般通过大学生双创比赛进行和将项目人驻创业孵化基地两种形式。然而,虽然目前有高校支持学生参加大学生双创比赛,但大多数比赛是流于形式,参赛学生是为了比赛拿奖或增加一份经历丰富自己的就业简历,很少能将参赛项目付诸实施和落地。除了以上两种途径,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实践较少。校企合作、政校合作的方式较少,由于资金、设备、人力等的匮乏,学生较难将自己的创业想法和课堂所学运用到实际中去。
        (四)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强
        广东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民营经济活跃,创新创业氛围相对国内其他省份较为浓厚。然而,对于广东省高校的大学生来讲,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仍然不够强,绝大多数学生仍以就业为主,选择创业或自主就业的学生仍为少数。主要原因有二点:一是受中国创新思想的影响,大多数学生仍选择稳定为主,害怕创业失败的风险;二是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不健全,学生在资金、场地、人脉等方面仍面临较大困难;三是由于学生仍以学习为主,学习压力较大,加上阅历浅薄,对创新创业的思考较少,缺乏优秀的创业项目。


        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优化路径
        结合上文提到的广东省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本文认为广东高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一)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观念
        高校、政府、学生都应该转变观念,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政府应该设计更多优惠政策,引导高校加强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高校应该摒弃以就业率为目标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观念,不应以稳定就业为纲,从而限制自身个性化发展,应注重自身主管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提高创新和实践能力[5]。
        (二)加大师资队伍的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具体如下:第一,招聘具有至少3年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或企业高管作为高校的全日制创新创业教师,从源头上保证师资队伍的专业性,避免教师自身创新创业经验不足的问题。第二,加强对现有专职创新创业教师的培训。充分重视教师培训的重要性,定期组织专职教师参加培训与社会实践。第三,加大对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奖惩力度,对于指导学生团队成功将创新创业项目落地的教师进行金钱和荣誉上的奖励。对于未完成学生创新创业社会实践任务的教师进行象征性的惩罚,但应以鼓励为主,惩罚为辅。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教育方式,开展“输人输出”“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等多种方式的教学。创新创业教育不仅限于课堂上的灌输,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各种创新创业项目,鼓励参加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让学生有“输人”也有“输出”。其次,借助现代化信息手段和多媒体开创更加灵活丰富的教育方式,邀请企业家、实践经验丰富的知名教师开展远程教育、视频授课等,做到线上、线下两个课堂同步进行。另外,支持学生走出校门在开展校外实践,推进创新创业项目的落地和成果转化。
        (四)加强开放合作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对于中国融入世界发展大局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一带一路”沿线涉及到亚洲、非洲、独联体共64个国家,各国之间文化、法律、社会制度、宗教信仰差异较大,迫切需要高校培养出更多懂技术、懂市场、懂投资、懂法律且具备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广东高校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时,要注重开放合作,加强同港澳及沿线国家间的合作交流。另外,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目标是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广东高校还应该对标最先进湾区,加强同世界创新型国家的合作与交流,选派一批创新创业教师和学生到这些国家的高校、研究院所、创业工厂等访问学习,借鉴其先进经验,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高校应该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此实现对我国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从而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巧利.高校创新创业人才思政培养引领研究m.经济研究导刊.2019(1):139-140.
[2]苏榕,刘佐菁,陈杰.广东省建设高水平基础研究人才队伍的战略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
[3]张敏,王洪林.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10):28-30.
[4]尹晓静,皇甫延祥.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8(31):175.
[5]林泓.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探究一一基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视角[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8,9(1):58-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