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摘要:经济法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专业课程,是本科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该课程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了解我国的法律体系,熟知经济领域的法律常识,能够对实际工作中的经济法案例进行熟练运用。本文将结合经济法课程的特征和新时期我国商业环境,提出几点对于经济法课程的改革方案。
关键词:经济法;课程;教学
一、引言
新时期,互联网经济的大力发展,商业经济领域的日趋复杂,金融环境的不断创新,都对这个时代的各行各业的从业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能够通过专业技能的提高更好地顺应时代的发展是迫在眉睫的,教学改革也应该顺应这种新趋势。当前,“互联网+”教学对于传统课堂教学的变革具有重要意义。经贸专业的《经济法》课程目的,以及独立学院培养对象的特点,使得“互联网+教学”为这类型的课程教学变革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二、经济法课程的特征
第一,实践性强。经济法的实践性较强,这主要体现在法律的条款会变更,随着商业环境的改变,法律要能够适应新的商业环境,往往会经常性地发生变更。在经济法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通过理论更好地解决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存在的难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然而,在传统模式下,经济法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重传授、轻沟通,重理论、轻应用等一系列的弊端,不能充分体现人才培养的最佳效果。
第二,专业性强。经济法是一门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特定的法律规范的科学,是调整发生在政府、政府经济管理机关和经济组织、公民个人之间的以社会公共性为根本特征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经济法课程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在经济类、管理类专业教学授课所采用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掌握有关经济法律制度的基本理论和具体法律规定,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法律意识;熟悉有关经济争议解决的程序;建立诚信观念和遵守法律的精神;具有一定的处理经济纠纷的能力和职业素质。
第三,灵活性强。经济法教育中将提高学生的法律应用能力以及思维,技巧作为培养法律职业技能教学的主要内容,是立足于经济法的法律执业技能训练和法律职业化思维的教育。它承担着培养学生职业能力重任,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对经济法知识理论的理解,另一方面满足了当下社会对经济法学专业技能培养的需求,可以肯定的说,它集合实用性强、灵活突出性为一体,具有涉及领域广泛的特征,是实现现代素质教育的必修课。
三、经济法课程的改革方向
第一,要以学习效果为导向。经济法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这决定了经济法课程的终极要求,就是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基本知识只能对于其能力提升有一个通道。经济法的改革应该建立在经济法的职业进教育以及职业思维培养的基础之上,对学生进行对应的教学疑难的正确有效地引导,使学生对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知识探索在自身独立思考、分析、探索、实践的过程中,能在自我意识主导的学习领域中,对相关的出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创新问题解决方案。在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的效果展示以及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使相关的学习模式体系也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健全。
第二,要结合实际。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决定了课程的授课模式和重点,经济法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的必修课,自然应该要能够与经济领域挂钩。从表面的情况来看,应当需要对其进行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但是在进行实施的过程当中,我们需要按照实际情况,使其不同的专业对于人才的培养方式应当采取不同的方法,只有对于调研报告来讲,它既需要有着数量方面的要求,也有着质量方面的高标准,高要求,那么我们就可以看出,调研报告它是对人才的需求标准。
第三,要落实具体教学内容。具体来讲就是说经济法的教学绝不是照本宣科,而是应该要与真实案例想关联,让学生举一反三。在经济法教学过程中,使用案例分析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单纯依靠教材案例的弊端,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学生可以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实现理论和实际的有机融合。
四、改革探索
第一,实施案例式教学。在经济法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选择的案例一定要符合目前的经济形势和政策,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要把握好案例分析难易程度,使学生能综合运用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分析案例,实现理论和实践的高度融合。案例教学体现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整堂课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在最大范围内激发学生的参与度。教师要对学生的案例分析进行点评,做出总结,增加教学经验,改善教学设计。
第二,利用互联网学习平台。例如,在课堂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并让学生写成新闻讲述自己参与完模拟法庭的感想,发布在微信公众号中。在微信公众号的推文当中,大部分学生反映,通过模拟法庭体会到法律的神圣,加深了学生在经济生活领域的法律意识。再例如,在合同法章节的学习中,请学生分组写一份合法的借条并发到微信公众号,收集起来进行课堂点评或者在微信公众号发布。借条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并且真正的借条具备法律效力,如若出错,可能为当事人带来极大的经济影响,因此学生对该作业也较感兴趣,在公众号后台踊跃回复。最终,根据作业进行的课堂点评或公众号推文点评,由于是学生亲笔写的借条,因此也更能加深学生对合同法中相关知识点的印象。
第三,优化期末考核方式,强调课程思政的建设。随着时代的发展,课堂教学方式也应与时俱进,单一传授知识的教学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必须要转变观念,从单纯的灌输式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向多样性传授知识的方式转变,做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在课堂不仅向学生传授经济法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学会独立思考、善于表达观点,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法治观,思想品德优良。“现代经济法的产生是经济社会化的后,是法律对济社会化产生的一系列问题的回应。”经济法是一门具有时代性,现实性的学科,这样更决定了它的教学离不开社会,离不开实践。
参考文献
[1]王宇佳.会计专业《经济法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路[J].财会学习,2019(28):210+212.
[2]孙妍.中职会计专业加强经济法课程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39):244-245.
[3]周开权.基于PDCA循环的“经济法”课程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9(09):149-150.
[4]龙继林.多元教学模式在经管类专业《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9(39):223-224.
作者简介:曾红(1984.10-),女,湖北武汉市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