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坚持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这条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规定和确保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制度属性和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前进方向。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目标,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必须以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努力开启法治中国建设的新征程。
关键词:党的领导;依法治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开启法治中国建设新征程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广大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法治中国建设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依法治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把党和国家工作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从法治上为解决当前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供制度化方案。站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必须把全面依法治国与党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历史使命紧密结合起来、深度融合起来,把全面依法治国融入我们党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历史洪流中。特别应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在法治领域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破除束缚全面依法治国的体制机制障碍。只要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利于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有利于保障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不管遇到什么阻力和干扰,都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用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促进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
二、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一)推进重点领域立法,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实践是法律的基础,法律要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要完善立法规划,突出立法重点,坚持立改废并举,提高立法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提高法律的针对性、及时性、系统性。在完善立法的过程中,必然会触及既得利益,这就需要变革和创新,需要彰显法律的前瞻性、指引性和适应性功能。同时,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以及各方面制度体系的基本成熟,对立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要求会更高,必须通过各方面的立法尤其是重点领域的立法,对社会现实和改革进程进行主动谋划、前瞻规划和全面推进。
(二)发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的顶层设计作用
根据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要求,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主要职责是统筹协调全面依法治国工作,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协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等。因此,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要管宏观、谋全局、抓大事,既要破解当下突出问题,又要谋划长远工作,把主要精力放在顶层设计上,主动谋划和确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抓紧研究制定法治中国建设规划,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推进科学立法,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和法治人才培养,推动法治中国建设开辟新的局面。
(三)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健全体制机制,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
一要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包括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合宪性审查、备案审查制度、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机制等,确保宪法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统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二要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原则,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加强重点领域立法。三要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四要加强对法律实施的监督。今后要拓展公益诉讼案件范围、加大对严重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四)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的能力
党员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是进一步深化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少数”。领导干部要自觉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积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要把对法治的尊崇、对法律的敬畏转化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要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推动领导干部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法治就像空气和水,平时感觉不到,一旦失去就会知晓它的至关重要。结合我分管的工作领域,特别强调负责管钱、管物、管工程的同志,一定要树牢法纪意识,严格依法行使权力。一定要明白法律的规定是什么、法定的程序是什么、违法的后果是什么,一切按规定办、按程序办,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要对组织负责、对家庭负责、对自己的一生负责,坚决不越底线、不触红线,时刻做到警钟长鸣。
(五)推进法律的有效实施,切实维护法律权威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如果有了法律而不实施、束之高阁,或者实施不力、做表面文章,那么制定再多法律也无济于事。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关键的一点是保证法律严格实施。法治最终要靠人来实现。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要求,切实提高法治意识,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积极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通过建设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确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三、结语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要求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进一步健全立法、执法、司法体系制度建设,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高党员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为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阔步前进[N].人民日报.2019-10-24(019)
[2]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引领法治体系建设[J].胡明.中国法学.2018(03)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历史考察及基本经验[J].于艳艳.学习论坛.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