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ght rope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20/1/10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35期   作者:叶永志 林斌 李家德 陈永志
[导读] Tight rope治疗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操作方便、可早期负重锻炼而无断钉风险,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二科  浙江  温岭  317523)
        【摘要】目的:探讨Tight rope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效果分析。方法:分析自2015年12月-2018年12月采用Tight rope韧带重建技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35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按AOFAS足踝关节功能综合评分法,25例评分为优,良7例,优良率91.4%。术后无切口感染,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结论:Tight rope治疗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操作方便、可早期负重锻炼而无断钉风险,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锁骨骨折;弹性钉;髓内固定
        【中图分类号】R6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35-0059-02
        笔者自2015年12月-2018年12月采用Tight roPe韧带重建技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35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5例,男23例,女12例,年龄19~56岁,平均(30.4±3.8)岁。受伤原因,车祸伤15例,扭伤12例,摔伤5例,坠落伤3例,均为闭合性损伤,Weber 分型为C型,Lauge-Hansen分型为旋前外旋Ⅲ度16例,Ⅳ度18例,旋前外展Ⅲ度1例。手术时机为伤后2小时至9天。
        1.2 手术方法
        麻醉下先予修复踝关节的内侧结构、外侧结构,牵拉试验检查下胫腓联合分分离情况,若腓骨外移3mm以上,下胫腓韧带需要重建修复。直视下复位下胫腓联合,1枚1.5mm克氏针临时固定,从踝穴上约2cm,在腓骨前后缘中点位置,平行踝穴打入导针,导针向前成角约30°,钻透胫骨后,电透了解导针位置,满意后用空心钻钻孔开隧道。Tight roPe重建按操作规程处理。固定后再行腓骨牵拉试验检查关节稳定性。
        1.3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抗菌药物预防感染,定期拍片随访并指导关节功能锻炼。
        2.结果
        本组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6月-24月,平均18.4个月。术后未见创口感染、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8周~17周,平均13.8周。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3]行踝关节功能评定,包括疼痛(40分),功能(50分),对线(10分),总分100。≥85分为优;75~85分为良;60~75分为可;<60分为差。其中优25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91.4%。典型病例见图1。
                  
        图  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术前、术后正位X线片
       
        3.讨论
        下胫腓为微动关节,主要有胫腓骨远端机韧带复合体共同构成,当韧带复合体损伤后影响踝穴稳定导致距骨移位引起严重关节功能障碍[1]。因此,重建下胫腓联合的解剖关系尤其重要[2]。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仍是目前临床的主流。但螺钉固定对复位要求高,并且破坏了下胫腓的微动特性,在螺钉取出前不能负重锻炼[3]。长时间的不负重可导致骨质疏松、关节僵硬。若提早负重,螺钉会断裂;而提早取出,韧带未愈会出现下胫腓再分离[4]。
        笔者采用Arthrex公司的Tight roPe修复重建韧带复合体:Tight roPe系统由2块纽扣钢板和Fiberwire线组成。纽扣钢板置于胫骨内侧腓骨外侧,中间由Fiberwire线连接,抗拉强度好,对皮肤刺激少。患者早期可以进行保护下负重锻炼而无断钉风险,患者依从性更好。
        综上,Tight roPe治疗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操作方便、可早期负重锻炼而无断钉风险,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费骏,赖震,魏威,等.不同内固定方法对下胫腓联合损伤稳定性重建的生物力学研究[J].中国骨伤,2015,28(12):1147-1152.DOI:10.3969.
        [2]余斌峰,王伟良,林锡鹏.皮质螺钉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伴踝关节骨折[J].中国骨伤,2015,28(7):663-665.
        [3] Klitzman R,Zhao H,Zhang LQ,et al.Suture-button versus screw fixation of the syndesmosis:a biomechanical analysis[J].Foot Ankle Int,2010,31(1):69-75.
        [4] Park JC,Mclaurin TM.Acute syndesmosis injuries associated with ankle fractures:current perspectives in management[J].BULL NYU Hosp Jt Dis,2009,67(1):39-44.
       
        基金项目:浙江省温岭市科技项目2017C3111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