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

发表时间:2020/1/10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13期   作者:向颖
[导读] 目的 探究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

向  颖 (江苏省东台市中医院  江苏东台  224200)
        摘要:目的 探究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84例已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介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对两组患者采取常规MRI以及SWI检查,来对其进行影像学观察,并且观察其检出率、病灶大小等指标,以回顾性分析的方式,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从检查结果上看,SWI的检出率明显高于MRI,且SWI检出最大瘤体直径明显高于T1WI、T2WI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磁共振敏感加权成像相较于常规MRI能够更好地对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状况进行观察,从而诊治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可作为该种疾病的诊治手段,值得推广。
        关键词:磁共振敏感加权成像;脑干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价值
       
       
        引言:
        在当前社会下,各种肿瘤的诱发率都有所上升。海绵状血管瘤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脑部肿瘤,其可能会诱发头痛、头晕等临床症状,部分状况下,还会诱发出血,使得患者生命健康受到极大威胁。由于颅内结构复杂,常规的影像学检查,在疾病的检出率上存在一定的瑕疵,且漏诊率较高,无法为诊治提供可靠的信息[1]。随着当前磁共振技术的发展,SWI——磁敏感加权成像逐渐兴起,其能够通过不同组织之间的磁敏感差异来辨别病灶并就行诊断[2]。该种检查方案以血液代谢为产物,对静脉结构较为敏感。在既往的研究中指出,海绵状血管瘤在脑干的发病率最高,占18%~35%,病因不明,早期发现难度较高。因此,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的开展存在一定的困难。在现代医疗环境下,对这类疾病提出了磁共振敏感加权成像检查方案,取得了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收治的84例已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介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
        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9例,年龄最大的68岁,年龄最小的12岁,平均年龄为(45.29±11.23)岁。其中,有15例有高血压、26例脑干出血、34例单纯局部病灶神经功能缺损、7例无其他明显症状。
        患者在入院时,存在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肢体活动异常、恶心呕吐等临床现象,且临床资料完整,经过影像学检查,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P>0.05,可比。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需要运用MRI和SWI检查。其选用西门子Tim Tro 3.0T超导MR扫描仪,8通道线圈。
        将患者调整为仰卧位,将头部放置于托架处,使之左右保持对称。将海绵垫放置于患者头部,使之保持固定。
        先对患者进行常规的MRI平扫,自旋回波序列T1WITR、TE分别为250ms、2.45ms,快速自旋回波(TSE)分别为3000ms、98ms,层厚、层间距分别为5mm、1.5mm,矩阵385*290,视野230mm*230mm.在增强扫描时,需要对患者注射Gd-DTPA。
        在对患者行SWI扫描时,选择3D梯度回波序列,翻转角度15°,矩阵256*190,视野230mm*230mm,激励1次,层厚、层间距1.5mm、0.3mm,扫描持续3Min。在扫描后,需要将获取到的信息上传至西门子软件,并且成像。
        检查结果,需要由2名经验丰富且资历较深的医师来进行阅片和诊断。若结果不一致,需要介入第三方进行统一。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从检查结果上看,SWI的检出率为100.00%明显高于MRI的66.67%,且SWI检出最大瘤体直径(16.72±6.82)mm明显高于T1WI(12.38±3.42)mm、T2WI(13.02±6.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当前,脑肿瘤患者数量逐渐增多。由于脑部结构的复杂化,其检出率较低,且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影响较大。其中,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是临床多发的一种肿瘤,其以脑干出血为主要症状。这种基本的诱发,多是因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瘤体大多数是由窦样扩展血管集聚而成,其内皮细胞较薄、成纤维细胞较薄,很容易出现血管壁异常,平滑肌不足的现象[3]。同时,部分瘤管腔附近存在较少的星形胶质细胞突起,连接不密切,血管屏障不全,出血可能较高。无论是哪一种现象,都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4]。因此在临床上认为,对于这类疾病必须要早发现早治疗。而在诊治上,多需要由影像学检查来进行辅助。SWI以不同组织之间的磁敏感差异,来作为判断的依据。其相较于传统MRI检查,能够使得生物组织的特定感应磁场被发现,从而在成图的清晰度和准确性上得以优化[5]。
        综上所述,磁共振敏感加权成像相较于常规MRI能够更好地对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状况进行观察,从而诊治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可作为该种疾病的诊治手段,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艾国平,刘江勇,王翅鹏,薛阳,黄文才,李国雄.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及影像学表现[J].中国数字医学,2019,14(02):60-62.
        [2]单春格,周艳宏,李鹏强.1.5T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序列对脑桥出血性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04):135-136.
        [3]孟淑萍,郭丽君,王霈,陈兵,朱凯,赵建国.3.0T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3,35(08):916-918+832.
        [4]徐睿,唐雷.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和自旋回波序列对脑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J].贵州医药,2010,34(11):1030-1031.
        [5]尚华,刘怀军,耿左军,崔彩霞.3.0T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诊断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J].河北医药,2010,32(15):2001-2002.
       
       
       
        (上接第6页)
        急救护理根据患者受伤原因、部位、病情严重程度等而不同。本研究通过对两组一般创伤、多发伤和复合伤患者实施急救及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为(3.26±1.52)分,对照组为(5.84±1.22)分;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情绪评分为(36.17±2.21)分,对照组为(46.57±2.35)分;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00%,对照组为82.50%。可见,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创伤急症患者采用针对性急救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焦虑症状,提升整体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贺国英.严重创伤急诊患者的抢救及护理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9):1265-1266.
        [2]丁新连.急救护理干预在抢救严重创伤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5,(6):117,118.
        [3]袁建涛.急诊急救护理措施对严重创伤患者并发症及治疗效果的影响[J].智慧健康,2018,4(9).
        [4]李燕燕.严重创伤急诊患者的抢救及护理[J].中外医疗,2014,(9).
        [5]孙桂杰.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33).
        [6]吴迪.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护理与并发症预防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1):2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