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介入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20/1/10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35期   作者:王义军
[导读]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实施效果。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介入手术室  贵州  贵阳  550001)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我院56例脑梗死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研究组28例,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及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神经功能与生活自理能力、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与BI指数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改善脑梗死介入治疗患者的神经功能与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脑梗死;神经功能;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35-0147-02
        脑梗死具有起病急、病情危重、残死率高的特点,给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1]。介入治疗可快速重建血管通路,恢复脑组织的血氧供应,修复受损的神经细胞,是目前临床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手段,但对护理的要求较高[2]。本研究选取我院56例脑梗死介入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实施效果,现进行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我院56例脑梗死介入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介入治疗适应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排除介入治疗禁忌症、精神病史、认知障碍及临床资料不全者。其中男30例,女26例,年龄45~78岁,平均(58.54±4.33)岁,发病至就诊时间0.5~4h,平均(2.21±1.04)h,合并症:高血压31例,高血脂症15例,糖尿病10例。根据就诊顺序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28例和研究组28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接受临床护理路径,以循证医学理念为依据,成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总结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的护理注意事项及自身特点,制作临床护理路径表单。(1)术前护理:术前向患者介绍相关手术知识,术前协助患者完成相关检查,并做好解释工作,协助医师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2)术后护理:术后严密监测穿刺处有无渗血及皮下气肿,观察生命体征。术后抬高患肢30度左右,保证股动脉包扎处压力适宜,预防并发症。保持局部干燥清洁防止感染,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鼓励患者早日下床活动,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预防尿潴留、深静脉血栓等。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嘱患者多饮水,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限制钠盐摄入量。(3)出院指导:出院时指导患者坚持肢体功能锻炼,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保证充足睡眠,定期复诊,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就诊。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神经功能与生活自理能力、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NIHSS)评价神经功能,分值范围0-45分,分值越低表示神经功能改善越显著[3]。采用巴氏指数(Bl)评价生活自理能力,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自理能力越好[4]。患者出院时采用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护理满意度,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干预前后NIHSS评分及BI指数变化
        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与BI指数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脑梗死是局部脑组织血氧供应不足而出现局灶性坏死所致。临床护理路径是近年来新兴的护理模式,以时间为横轴,在循证医学与整体观念指导下,根据患者的病程及治疗要求为其提供全程连续的医疗服务,使护理方案更加具有计划性及预见性,并提前使患者知晓所接受的治疗及护理方案,促进患者快速康复[1]。本研究结果表明,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与BI指数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与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护理满意度,在脑梗死介入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红.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9):129-131.
        [2]谭立.脑梗塞介入治疗中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4(21):224-224.
        [3]蒋丽丽,姜玲玲,樊小丽,等.脑梗死介入溶栓患者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6,35(36):145-147.
        [4]韩杰.临床路径在脑梗死介入治疗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4,12(3):204-2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