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培养的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0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13期   作者:周艳云
[导读] 职业能力是一种专业技术与岗位技能的综合性能力范畴,在培养护理专业学生临床护理能力时,需关注学生的职业能力是否达到院方要求,是否能够胜任岗位要求。

周艳云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永州  425199)
        摘要:职业能力是一种专业技术与岗位技能的综合性能力范畴,在培养护理专业学生临床护理能力时,需关注学生的职业能力是否达到院方要求,是否能够胜任岗位要求。为了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达到高职护理专业的人才培育要求,本研究分析了专业技术能力与岗位技能要求在护理专业中的呈现机制,并进一步提出了基于能力培养要求的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优化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效果。
        关键词:能力培养;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加强高职护理专业人才能力培养效果的重要性
        高职护理专业肩负着培养临床护理人才的重要教育任务,虽然多年来为临床护理事业输送了大量人才,但本质上存在医院再次培养的情况。而发生类似现象,也是由于高职护理专业对医院护理工作梳理匮乏,无法建立理论教学与实践方案合理对接的教学偏差。为了弥补这种偏差,更加需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岗位技能、专项技术、护理经验。那么其人才培养效果,绝非校方考试成绩而定,而是根据学生对以后职业发展的路径(见图1)院方对学生临床护理职业能力的考察。故而,加强高职护理专业人才能力培养效果,已经成为校方与院方共同达成的人才培养目标,亦然是当前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育计划的重中之重。
        
        
        图1  护理专业职业发展路径
       
        二、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能力要求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护理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卫生服务行业的临床护士、社区护士、养老照护等护理岗位,能够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养老护理及健康保健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其培养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专业技术能力
        专业技术能力特指护理专业学生,能够在学习护理专业课程之后,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具体的临床实践活动中。首先,学生需要具备判断和识别患者病情的基础观察能力,能够对常见疾病的病情变化、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及时处理、有为护理对象的身体、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提供整体护理的能力。其次,熟悉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具有开展社区健康评估、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护理能力;会正确使用和维护常用仪器设备;具有能规范书写医疗护理文件的能力,学生需要对患者心理反应、生命体征、疼痛感知、用药情况做出相应的护理评估,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护理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再次,学生需要掌握具体护理岗位中对于不同疾病特征的总结能力,对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中较为常见的典型病例具有相应的观察与护理能力。最后,学生需要具备灵活运用解剖学知识的临床护理技能,掌握其专业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实践方法,支持临床护理操作的整体安全性与规范度。以上相关临床护理技术能力所涉及的课程知识点包括:医学解剖、病理生理、药物治疗、呼 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妇产儿科常见病等方面的护理专业关联知识点。
        (二)岗位技能要求
        岗位技能要求是在护理专业技术能力范畴之上提出的从业标准,当学生能够完全掌握临床护理的操作技能时,并不代表其已经成为一名专业的护理人员,只能说明此前相关课程的知识点架构相对完善,学生的临床护理知识掌握程度较为良好。而在此基础之上,真正能够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护理专业学生同时需要具备以下诸多岗位技能。首先,学生需要熟练掌握护理操作的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常用专科护理操作能力。其次,学生需要掌握临床护理工作中较为常用的office办公软件,辅助临床护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再次,学生需要具备分析临床护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对细致入微的护理任务或工作流程加以细化并提出宝贵意见,支持临床护理工作逐步完善。最后,学生需要具备临床护理对于感染性疾病的预防技能,严格执行医院对隔离消毒等护理工作任务的基本要求。具备更强的临床护理安全意识,降低、预防、控制临床护理意外事件的发生频次和几率。此外,学生需要具备针对急危重症患者的应急护理能力,能够在配合专业医师的情况下完成对于患者的紧急抢救任务。以上诸多临床护理岗位技能要求在高中护理专业课程中均有体现,诸如:病人安全、护理文书与信息处理、医院感控及职业防护、社区护理、急危重症护理学、长期照护、老年护理、临终关怀、舒适护理等方面的护理学知识点。
        (三)人文素养要求
        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遵守法律,遵规守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遵守、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具有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质量意识、绿色环保意识、安全意识、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等;具有从事相关职业应具备的其他职业素养要求。
        三、基于能力培养要求的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解析
        (一)完善理论课程知识体系架构
        理论课程是学生构建护理学知识的基本路径,只有学生全面掌握了护理学知识的关联知识点,才能应对具体的岗位职能要求。以往时期,高职护理专业的相关课程设置,虽然满足了关联知识点的阐释,仅以考评分数作为评价条件,学生存在考前突击背诵专业知识点的学习行为误区。这种以考试目标为学习驱动力的理解性偏差,需要在各科知识点传授时加强关注。必须引导学生正确认知临床护理工作对于关联知识点的理解性要求,不仅需要掌握学科重点知识,且需要满足具体的临床护理工作要求。因而,需要在学科知识点方面尽量扩充内容含量,将经典的护理案例引入常规课程,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护理专业课程体系(见图2),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于执业考试和1+X职业考试,增强学生护理专业适应性和个性培养,因而课程体系由三个课程平台和三个课程模块构成(见图3)。在提供可操作和可借鉴的专业配套知识点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继而满足临床护理工作对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基本掌握要求。而在完善理论课程知识体系架构之后,也将有助于进一步实施临床护理的实训教学内容
        
        
        图2: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流程图
        
        图3  课程体系模块结构
       
        (二)加强临床实训模拟课程体验
        优质护理服务是实训课程开展人才培养计划的重点方向,只有学生真正能够体验到临床护理工作的实质性内容,加强体验度与理解程度,方能提高学生对于护理工作的经验累积,并间接形成相应的岗位技能操作能力。在此方面,加强临床实训模拟课程的体验度,是极为重要的护理专业教学人才培养方向。但是以往时期,各大高职院校在开展校内临床实训类课程时,并未真正模拟和效仿医院各科室的护理工作环境,很难消除学生对课堂与病房体验感受区别。故而,在实训环节中并未加深学生对于护理工作环境的深层认知与护理技术掌握。为此,需要以更为接近护理一线工作环境的教学氛围设计,方能指导学生掌握相应的临床护理技能。那么在护理专业教学中,为了构建更加接近于真实情况的临床护理环境,可尽量扩建临床护理实践操作平台,同时在其中划分各科室的护理实训内容,包括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等等,并组织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点后,分别扮演医护人员和患者,在最为接近临床护理工作情景的状态下,加强临床护理工作的实践认知与行为体验,间接增强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与岗位操作技能。
        (三)优化定点定向校企合作对接
        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将学生推向具体的职业岗位,是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故而,完善和加强校企合作模式,也成为护理岗位在职业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要发展方向。虽然以往时期护理专业虽然与定点医院完成了人才推送意向,也在校外医院的实训平台加强了临床护理操作技能。但总体而言,校方培养方向多元,医院作为企业方的各科室职业能力要求范畴并不相同。在这种情况之下,学生所选科室与院方提供岗位,校方专业传授与院方职业要求,形成了无序性对接,学生在医院实习期间的表现差强人意。为此,需要尽量优化定点定向校企合作对接,在实习前确定学生在医院实习的具体岗位工作内容,由专业教师进行突击性培训,让学生在加强了临床护理知识点掌握程度之后,再前往医院完成实习任务。进而通过定点定向的校企合作细微对接,加强学生对于临床护理工作的积极性,乃至临床护理操作技能的专项化训练,达到增强专项临床护理经验累积的效果,提高学生的专项临床护理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依据以上对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能力要求的分析可知,无论是专业技术能力,还是临床护理中岗位技能的具体要求,均对人才培养提出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双重能力要求。这种护理职业能力,是基于学生对于护理学知识的全面认知与掌握,更加是指导临床实践的最终落实维度。那么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上,需要完善理论课程知识体系架构,加强临床实训模拟课程体验,优化定点定向校企合作对接。进而真正达到院方对于护理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加强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玉珊,刘希达,殷知越.基于中高职衔接的高职护理专业两类生源实施分层教学探索[J].品牌研究:1-2.
        [2]蒋超.五年制高职护理ESP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以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19):111-114.
        [3]王晓芳,张秋阳.翻转课堂在中高职有效对接护理人才培养教学模式中的应用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8(09):54-55.
        作者简介:周艳云女,35岁,副教授、主管护师,本科学历,高级育婴师考评员,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研究方向为急危重症护理。
        周艳云女,35岁,副教授、主管护师,本科学历,高级育婴师考评员,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研究方向为急危重症护理。
        基金项目: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教改研究课题 (编号:YZJG17E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