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高中龙

发表时间:2020/1/10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18期   作者:高中龙
[导读] 水文地质因素,简单来讲指的是自然界中水资源变化的情况,这种不断变化的水资源在地质空间中长时间储存。
济宁矿业集团运河煤矿  山东济宁  272000
  摘要:地质灾害的发生不断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必须加强对水文地质情况的调查,并依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科学预防治理。文章针对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工作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水文地质;地质灾害;影响
  
  
  引言:水文地质因素,简单来讲指的是自然界中水资源变化的情况,这种不断变化的水资源在地质空间中长时间储存。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主要来源是自然界降水以及渗透水,其中还包括河流等自然流入的部分。地下水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有效调节水资源的配置,为人们提供广泛的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等。地下水和地表水之间能够形成自然界的水循环系统,促进自然界中水资源的有效循环,提升我们的生存环境质量。
  1.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1.1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矿山危害
  近年来,随着我国采矿业的快速发展,人工采矿在很多地方引起了地下水位的巨大变化。一旦地下水位超过矿山土壤的承载能力,就会导致地质灾害。地下水位的变化主要是由地下水位的上升和下降引起的。当地水位上升到一定程度时,会造成土壤酸化和碱化,矿山建筑物将被腐蚀,从而造成安全隐患;当地水位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当地土壤含水量减少,植物生长受到抑制,甚至萎蔫、停止生长,给当地的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和经济损失。
  1.2砂土液化导致的地质灾害
  砂土液化作用是指饱水的疏松粉、细砂土在振动作用下突然破坏而呈现液态的现象。地震的破坏力是巨大的,地震发生后,大量的高水细砂将与一些粉末混合,导致砂土液化。松散的土粉和高含水细砂就像一股水流不断向下流动,侵蚀地下的矿物质,形成一个更大的空间。如果稍微挤压表面,释放下方的压力,就会产生坍塌现象。
  1.3地基变形导致稳定性恶化
  地基变形的主要原因是水文因素,水文因素使建筑物的稳定性变差。在施工期间经常使用软土地基施工,但是因为软土地基的特性,其在地下水的侵蚀下容易造成地基变形,从而严重影响地基的稳定性,导致质量安全问题。
  2.控制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影响的方法
  2.1避免人为有意识破坏
  首先,应当保证区域内的植被覆盖面积广泛。充分的植物覆盖能够有效保护地表土质。在降水量较大的天气中,地表植被较少,并且受到严重的破坏,地面的雨水冲刷之下土质流失严重,地表的土壤结构会发生严重的变化,极易引发地质灾害。植被覆盖面积不足现象在城市建设中十分明显,由于城市建设中以楼房建筑为主,道路两端的制备覆盖面积不能满足保护水文地质的现实需求。进而,应当增加城市建设中的园林绿化面积,不断扩展城市中的绿化面积和水平,为城市制备覆盖面积的提升做好基础性工作,并且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城市中的空气质量。其次,对于城市中的污水排放应当进行严格的控制,农业生产中的污水亦是如此。污水应当经过治理之后排放河流,不能够将河流作为污水排放空间。对于城市和农村的污水应当进行有效的治理,进行科学合理的循环使用。

在城市建设中污水问题一直都是环境治理中的主要问题,污水对城市建设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影响城市中的地下水资源环境,并且对土壤具有极大的侵蚀和破坏能力,城市中水污染也同样影响着居民的生活。受到污染的水随意排放在河流中,导致河流中的水资源出现严重问题,影响居民的生活用水,对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最后,对人为因素造成的水文地质影响应进行详细严格的排查。对于影响水文地质的因素应当逐一进行勘察,尤其是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极易引发水文地质变化,一旦检查监督不力,导致水文地质出现严重失衡现象,严重者会引发地质灾害。对于造成水文地质影响的建设应当立刻停止,以防对生产生活环境会进一步的影响,有效规避自然环境恶化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威胁。对于水文地质资源的监督和勘察应当落实在日常生活中,将这一项工作建设成为环境监管工作中的基础环节。只有将自出工作做好才能在短时间内将水文地质中存在的隐患问题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并且能够有效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水文地质环境的保护力度和保护机制。
  2.2进行严格的预防和检测工作
  对于自然灾害频发的地点应当结合当地的水文地质特点进行详细的勘察和监督,并且制定出地质灾害发生时的紧急预警措施,联系相关部门制定协同配合机制。一旦发现地质情况具有某些问题,应当及时有效的进行相应的处理手段。在水文地质环境的检查和维护工作中需要相关部门的协调和配合,将水文滴地质环境的维护工作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并且设定良好的检查监督机制,在进行监督检查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检查的细节问题,将这项检查任务逐渐趋向科技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对于区域内部的地下水也应当进行全方位的检测,帮助工作人员找到问题的中心,及时判断区域内部地下水资源的情况,以及运行情况。当检测到地下水受到污染时,能够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工作[1]。
  2.3制定紧急救护措施
  当地质灾害发生时,会在短时间内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制定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尽量减少人们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的损失,并且有效控制地质灾害的扩大化影响,降低影响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尽可能缩小影响范围。在日常的环境建设中应当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定期进行预警演习,增强居民对自然灾害的防治心理,培养居民随机应变的能力。只有在生活中制定了自然灾害经济处理机制,才能够保证居民在真正遇到突发情况时的处理能力,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健康安全。紧急演练机制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居民的紧急应变机制,也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4合理开采和使用自然资源
  我国农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并且我国具备众多农业生产的地区,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地下水资源对农业灌溉十分重要。但是过度使用和开采会造成区域内地下水资源的短缺,影响水文地质。不仅仅是水资源应当合理使用,人类社会中对资源的开采均应当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关部门应针对资源开采做出一定的标准和惩处措施,严格控制资源的利用,保证区域内的水文地质不会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当人类社会中对资源的开采量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应当进行适当的补救措施,对地下空间进行合理填补,注入人工湖。尽最大可能保证水文地质不受影响,降低水文地质的改变情况,减少因为地质变化引发的自然灾害,减少对人们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的影响。适当开采资源是具有一定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的行为,但是盲目开采会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恶化的现象。因此,在进行开采的过程中同时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和整合方式,降低资源开采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促进我国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2]。
  结论:
  简而言之,自然灾害的直接诱因是水文地质的变化影响。因此,在进行水文地质的勘察和研究过程中,应当保证勘察研究的成果准确、有效,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治理措施。自然灾害的发生对人们的生产会出现一定的影响,同时也是对区域内的有效发展造成损失。由此可见,应当着手治理自然环境中的水文地质情况,贯彻落实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我国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敬存,刘占宁.分析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J].低碳世界,2019,9(1):72-73.
  [2]刘文刚.试析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9):244-2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