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在市政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宋建国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18期   作者:宋建国
[导读] 加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进而促使该城市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综合实力与社会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武汉市汉阳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50
  摘要:市政工程设计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保障,随着当前海绵城市理念的深入发展,市政工程设计工作也发生很大变化。本文主要对海绵城市理念进行分析,并对该理念在市政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工程;工程设计;市政设计
  
  
  引言
  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和消费水平在日渐提高,因此人们将自己生活圈的生活质量的关注逐渐扩大到了自己所在的小区或者城市所在的圈子,对其生态性、健康性、雾霾指数都变得愈发关系,而我国为了打造现代的生态城市深入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在积极推进城市发展的过程当中,对海绵城市概念性建立也变得越发的关注,海绵城市就是在文字本身字面意思的延伸上就是像海绵一样可以吸水,在现当代水资源如此匮乏的前提下,如何对水资源进行有效的控制是生态系统,维稳的重要因素,因此对城市一些公众设施的有效节流和控制相关净化能力成为对生态系统控制的一种能力。
  1海绵城市概述及优势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道路硬化面积越来越多,造成了原有道路的自然属性丧失。海绵城市理念就是保证城市更多的弹性空间,让城市如同海绵一样,在雨水来临的时候吸水,并且存储起来,然后经过雨水处理系统,将雨水变成可以再利用的水资源,这种弹性空间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城市内涝问题以及雨水利用率偏低的问题。海绵城市的优势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有助于促进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相适应,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城市建设的进程很快,而在城市建设中忽视了城市大规模建设给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导致出现城市发展与自然环节不协调的局面,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如今随着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城市规划越来越精细,市政给排水系统设计越来越科学环保,改变了传统城市规划中的粗放式模式,倡导一种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城市发展模式;二是为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提供一个崭新的思路。在传统的市政工程设计中,只强调了给、排两方面,但是如今随着资源日益匮乏,这种规划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因此随着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城市市政工程给排水设计中不仅强调了给、排,还强调了渗、蓄、净,提倡雨水的循环利用;三是有利于实现城市水文循环系统的重组。在以往的城市建设进程中,道路硬化面积不断增加,设计者过分重视城市道路能否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但是忽视了对城市水文循环系统的保护,到最后城市水文循环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在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给排水工程不仅要解决用水、排水问题,还需要加强自然生态环境的模拟,重组城市水文循环系统。
  2海绵城市在市政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2.1应用于城市绿化的设计
  通常情况下,在我国大量的城市内部,绿化设计占据着城市市政整体规划的极大一部分,同时,城市的绿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市政给排水系统的运转,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加强海绵城市理念在给排水系统中的应用,由此来确保通过绿化带的规划设计,提高水资源的蓄积能力与净化能力,同时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效率与质量,进而推动相关城市的健康发展。


  2.2城市市政排水系统规划设计
  城市市政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主要是做好防洪排涝和污水处理两方面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注意设计的方案须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根据过往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和研判,确保设计方案的适用性;其次在设计污水处理方案时,要根据城市现有污水处理设备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或继续使用,或升级改造,或引进先进设备,最终的目的就是保证城市市政污水处理系统的工作达标;最后是根据城市洪涝情况分布和污水排放分布等情况,进行针对性设计,盲目追求大而全和平均分布是没有具体实际意义的,从长远看,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影响城市市政排水系统作用的发挥。
  2.3人行道设计
  在海绵城市的理念下,市政道路建设,要从人行道路的设计问题出发,由于人行道是人们出行的基础,既满足人们出行需求,同时也要保障人们出行的安全性,因此在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需要融入海绵设计理念。传统的市政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往往会使用一些不够透明的路面材料,这就很容易在阴雨天气造成了地面湿滑现象,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出行,甚至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都会造成威胁。在海绵城市的理念下,需要对城市内部的防水层提出新的要求。在城市的建设的过程中要选择后期性较好的材料,确保在下雨时,水流可以汇聚在地下,不会造成雨水的堆积,引发城市内涝问题。另外,在人行道的铺设的过程中,要确保人行道运行的过程中的湿度和温度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保证城市内部的水资源的供给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过程中,需要明确设计出城市基层建设的位置及给排水管道,确定好城市建设是地面的坡度和宽度,以及基本的给排水设施的建设。
  2.4车行道设计
  在海绵城市理念下车行道的设计与人行道设计具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最大的共同特点都是将原有的不透水路面变成透水性的路面,解决路面积水问题,避免热岛效应。但是因为车行道对路基的承载力要求比较高,所以为了防止车行道在重荷载的作用下遭到破坏,路基一定要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在进行车行道设计时,一定要注意路面的横坡,当路面的雨水渗透到中下部之后,雨水会沿着横坡流进排水管网。目前在车行道设计中一般路面采用透水性比较好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然后将中下层设计成不透水性的材料,这样路面上的雨水渗透到路面下层之后,沿着横坡流向盲沟,然后从盲沟中流入绿化带或者检查井,最后流入地下。
  2.5在雨水口设计中的应用
  雨水口是收集城市路面雨水径流的基础措施,有助于雨水收集工作的顺利开展。通常情况下,在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往往会将雨水口设计在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的边缘位置,而在道路清扫、雨水冲刷的过程中,道路中的垃圾会被带入雨水口中,引发雨水堵塞问题,严重影响雨水的有效收集。尤其在遇到暴雨天气时,极易引发城市内涝,严重的还会出现面源污染。因此,为了有效解决雨水口堵塞、水质污染等问题,相关人员需要在传统的雨水口中设置截污装置,利用截污铁篦代替传统的雨水篦子,利用截污挂篮拦截污染物,确保雨水口的通畅性。除此之外,相关人员还可以将雨水口设置在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中,充分储存并吸收城市雨水。
  2.6应用于市政附属设施的设计
  在我国大量的城市内部,除了大型或较为明显的基础设施之外,市政工程的施工人员还会加强市政附属设施的建设,例如我们生活中极为常见的路岩石,其中部分路岩石在使用过程中能够降低路面积水现象出现的概率,令多余的水分直接进入到绿化带中;而还有一部分路岩石,由于其自身的高度较高,导致降雨形成的积水难以进入到绿化带中,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加强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以此来提高雨水蓄积与排放工作的质量与效率,进而促进相关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综合实力与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带动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不过,在城市内部,市政给排水系统的建设与施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与运转;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加强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确保在解决城市内部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同时,加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进而促使该城市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综合实力与社会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尹浩明.“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12):116.
  [2]陈海.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实践[J].住宅与房地产,2018(13):106+124.
  [3]浦华友.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D].合肥:安徽建筑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