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期提升我国耕地保护实效的思考 董廷慧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18期   作者:董廷慧
[导读] 加强耕地保护,可以夯实耕地保护的基础,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目前,耕地保护是地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黑龙江省龙江县自然资源局  161100
  摘要:耕地作为一种战略性资源,不仅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耕地既能生产粮食和农产品,又具有生态和景观功能。耕地面积一旦减少,就意味着粮食产量的减少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因此,有必要高度重视耕地资源的保护,以确保它能有效地满足中国庞大人口的粮食需求。虽然中国一直致力于通过许多政策和措施加强耕地保护,但由于人口的增长,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正在加快,这对实现中国耕地保护的目标构成了更大的威胁,目前,我国的耕地保护也存在较大的挑战。
  关键词:新时期;耕地保护;具体措施
  
  
  1、加强耕地保护的重要性
  加强耕地保护,可以夯实耕地保护的基础,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目前,耕地保护是地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注意提高农民的耕地保护意识。通过提高耕地保护水平,农作物可以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下生长,更好的满足农民的日常需求,促进农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加强耕地保护也有利于有限的耕地资源的合理使用,也就是说,通过耕地的合理规划,科学安排根据实际情况使用的耕地,在确保耕地合理利用的基础上确保耕地的保护。
  2、我国耕地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耕地保护监管问题
  在耕地保护监管方面,存在监管体制不健全、执法力度不够、法规不完善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将直接影响耕地保护监督的有效性,造成资源流失。另外,监管机构和监管制度的缺失,必然会导致相关部门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公开和随意性。这不仅会导致缺乏信誉,而且还将无法执行现有的政策和法规,引发更多的问题。
  2.2、耕地占补平衡难度增大
  在耕地保护工作过程中,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保障耕地面积的重要措施和手段。新时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是最有效的补充耕地方式。土地的综合整治主要包括对路、村、山、水、林等进行综合整治,进而起到提升耕地面积的作用,通过综合的整治,不仅可以保障耕地的面积,而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土地的质量以及土地的产出。新时期,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迅速,随之而来的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这使得适宜进行开发利用的耕地资源逐渐减少,进而增加了占优补优的难度。
  2.3、耕地集约节约利用程度不够
  长期以来,存在着重审批、轻监管现象,政府储备土地中征而未用现象很普遍,已出让土地中也存在着大量闲置、低效、未利用地情况,尤其是耕地,由于大多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区位优越,而且青苗补偿款远较果树、苗圃等地上附着物补偿价格便宜,所以往往供不应求,这也使得耕地成为了最易浪费的地类之一。
  3、新时期提升耕地保护实效的措施
  3.1、健全政策法规提升保护意识
  提高新时期耕地保护的有效性,首先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为耕地保护工作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使耕地保护工作有制度、有政策、有法规可循。同时,要建立健全耕地保护的补偿制度和奖惩制度,重视相关政策的落实,切实发挥相关政策的作用。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加强执法,严格执行相关政策法规,开展耕地保护工作。此外,有必要增加耕地保护的宣传,增加保护耕地的意识,让农民意识到保护耕地的重要性,促进农民积极参与耕地保护。提高耕地保护的效益和质量。切实落实耕地保护,建立相应的耕地保护责任制度,落实具体部门和个人的耕地保护责任,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加强耕地损害责任追究。


  3.2、加强对耕地保护的生态化建设
  要想真正进行土地整治,就应该将生态的理念贯彻始终。不管是从开始设计还是到后期维护的每一个方面,都要将生态需求融入其中。在进行耕地保护时还应该注意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耕地建设工程相融合。不仅如此,还应该加强推进因地制宜进行生态化耕地的建设。将耕地生产和生态功能相结合,因为不同的地区条件下的土壤都有不同的情况,这时就应该根据相应的条件,有针对性的进行生态化治理。最后,还应该创新管理机制。要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对农田的基础设施保护进行改变,要加强农田基础设施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同时,还应该加强土地运行机制的整治,从而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和合作。
  3.3、提高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性的管控力度
  一是检查耕地的环境质量,在保证其合理性的基础上,加强对耕地生态质量的控制。同时,合理调整区域耕地资源,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种植结构。二是完善管理体制,加强土地资源生态保护,有效控制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在土地生态保护中,较为常用的方法有地质数据库平台、地质环境探测网络、环境评价等。三是合理运用节约用地的方法。节约集约用地的方法可以有效缓解耕地占用压力,提高耕地资源储备和利用的灵活性。通过推进二级市场改革试点,发挥耕地的作用,减少城镇土地闲置现象,保证耕地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完善和丰富土地利用标准体系,加强对节约集约用地目标的评估和约束。有条件的地方应当减少或者零增长建设用地,减少耕地。
  3.4、保障农民土地根本权益
  农民土地权益的保障需要以完善的法律制度作为支撑方能实现,所以在耕地保护中,应对保护的责任主体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补偿,通过综合考量制订合理的保护计划,提高耕地合理利用率。我国在农业发展及耕地保护上投入的资金较多,所以在补偿激励制度的制定中,需就耕地保护、耕地质量、粮食产量和商品率等多方内容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统筹规划现有资金,合理下发,并按照谁保护、谁受益的基本原则,加强耕地保护补偿。此外,通过现金股利的方式来加大农户对耕地保护的重视度,加深其耕地保护意识,坚持按照规定要求开展耕地保护作业,从而提高我国耕地资源利用率,减少浪费的产生。但是,我国需要注意补偿和奖励资金的及时性,如用于农田基础设施的维护、维护和管理,提高土壤肥力,增加耕地的保护和管理。国家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税收优惠,增加农业补贴,对受损人员给予一定程度的财政补贴,如完善农资综合直补、粮食直补等农业补贴政策。
  3.5、加强宏观调控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为了保持耕地总量,需要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近年来,城市发展迅速,城市不断向周边扩展。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将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范围内,实现现有建设用地的高效利用,尽量减少占用农用地。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在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中合理确定建设用地规模。各部门要协调配合,加大对耕地破坏的打击力度,严厉打击耕地破坏行为。尽量减少闲置耕地的发生,帮助那些无法耕作的农民办理转移手续,最大限度地利用耕地。防止耕地非法转为非耕地,防止侵占现象,实现占用与平衡,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耕地保护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要想提升耕地保护的时效性,首先需要认清耕地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升耕地保护的实效,进而为农民群众提供生活保障,并且能够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
  参考文献:
  [1]汪燕衍.生态文明视角下的耕地保护机制研究[J].上海国土资源,2019,40(02):24-27.
  [2]袁胜国.耕地保护,“一把手”要负总责[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9-06-26(007).
  [3]张玉龙.我国耕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河南大学,2019.
  [4]唐丽静. 生态文明视角下“多规合一”实现路径研究及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19.
  [5]李孟波.生态文明视角下我国耕地保护体系重构与技术路径分析[J].北方经济,2017(06):71-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