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EP锥切术在宫颈癌前期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治疗的效果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13期   作者:朱幼梅
[导读] 目的 探究LEEP锥切术在宫颈癌前期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治疗的临床效果。

朱幼梅 (漳浦县医院妇产科  福建漳州  363200)
        摘要:目的 探究LEEP锥切术在宫颈癌前期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6年3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宫颈癌前期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120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两组术后的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使用LEEP锥切术的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以及术后创口愈合时长等临床指标上都得到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效果,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统计中,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LEEP锥切术治疗宫颈癌前期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可有效提升临床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LEEP锥切术;宫颈癌前期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
       
       
        前言
        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CIN)是与宫颈浸润癌有密切关联的癌前期病变的统称,包括宫颈原位癌和宫颈不典型增生两种类型,患者通常无明显症状,少数患者会出现白带增多或少量不规则出血等,需经由细胞学检测方可确诊该疾病[1]。随着近年宫颈癌筛查技术的不断改进与普及,越来越多的CIN患者实现了早发现早治疗,对患者的预后产生明显的改善[2]。当前治疗CIN的主要临床方法为宫颈锥切术,该术式可较为全面的保留患者子宫和生育能力,并且对宫颈病分级做出准确评定。本文对宫颈锥切术中的LEEP锥切术与冷刀锥切术运用在CIN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发现LEEP锥切术比冷刀锥切术疗效更好,且在患者创口恢复上更具优势,现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6年3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CIN患者120例,将行LEEP锥切术的60例患者归为观察组,行冷刀锥切术的60例患者归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依据《妇产科学》第8版中CIN的诊断标准,采用宫颈脱落细胞学或阴道镜下宫颈检查确诊为CIN;均非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患者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物理治疗或盆腔放疗史;②患有其他合并恶性肿瘤;③对热度反应不敏感者;④患有严重血液、心血管或肝肾疾病者;⑤患者未签署同意书。观察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30~53岁,平均年龄(41.23±4.34)岁;产次1~4次,平均产次(2.32±0.52)次。对照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31~54岁,平均年龄(41.57±4.41)岁;产次1~4次,平均产次(2.68±0.54)次。两组患者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确定好手术实施日期后通知患者,并要求其在施术前7d内停止性生活,如患者处于月经期则将手术日期延后至停经后5~7d进行。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冷刀锥切术进行治疗,具体操作方法为:首先给予患者常规消毒后进行静脉全麻,采取膀胱截石位后要求患者排空膀胱,对外阴、阴道及宫颈进行消毒处理,铺消毒巾,然后使用3号窥阴器拉钩使子宫颈暴露,将宫颈不着色部位用鼠齿钳轻夹向下牵引,以金属导尿管插入膀胱确定边界,确认病变区域后以宫颈管为轴,在病灶外缘约0.5~1.0cm处行0.2cm环形切口,逐渐向宫颈肌层内部倾斜行圆锥形切除,深度约2.0~2.5cm,注意追歼朝向子宫颈内口,方向不能偏斜,使子宫颈管组织完整切下,确认创面止血后进行缝合,重建宫颈外口,恢复解剖前状态。对观察组采用Leep刀(LBS-G20-D综合型,武汉兰宝石医疗设备有限公司)锥切术进行治疗,具体步骤为:首先选取膀胱截石位,将负极板置于病人臀部,进行下体常规消毒后运用阴道镜在宫颈局部涂上碘溶液,确认病灶具体位置。执行LEEP刀的方法 ①选择混切(边切边凝,常采用混切1或混切2)的工作模式;②将功率调至70~80W,再根据切割组织的范围、大小进行微调;③选择切割方式为挖切,大环电极用于宫颈组织切割,小环形电极用于宫颈管组织切割,三角形电极用于旋转式锥切。切除范围为病灶外缘距碘不着色区0.5cm处,切除理想深度为宫颈管内2.5cm处,切割完毕采用针状或球形电极对创面进行止血。
        1.3观察标准
        对两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长以及术后的创口愈合时长等临床症状进行比较分析。统计患者治疗后的宫颈狭窄、宫颈残端出血、宫颈粘连等并发症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此次研究中两组产妇所得的相关数据均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以百分比(%)、均数±标准差()表示,并分别行、t检验。若检验结果为P值小于0.05,则说明两组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患者临床指标对比 治疗后,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以及术后创口愈合时长的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临床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后患者临床指标比对(,n=60例)
        

        3 讨论
        CIN早期宫颈状态与正常宫颈相比无明显变化,难以肉眼辨别,需借助阴道镜和脱落细胞学等病理学检测手段方可确诊,其致病因素有尼古丁刺激、微生物感染、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Human papillomavirus,HPV)等,其中又以HPV为最主要致病因素,早期HPV从皮肤黏膜的微小损伤进入人体与DNA整合,从而影响染色体,导致机体染色体及DNA复制转录紊乱而引发CIN,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冷刀锥切术和LEEP锥切术为治疗手段[3]。冷刀锥切术可在切除大块病灶组织的同时避免病灶边缘热损失和热灼伤,可明确判断病灶具体位置和病变情况,即利于组织学检验,也保证了病理诊断结果[4]。但由于冷刀锥切术创口较大,缝合时间较长,从而导致手术时间延长,增加了术中出血量,手术后创口恢复的时间也更长,且更易引发宫颈狭窄、宫颈残端出血、宫颈粘连等并发症[5]。LEPP锥切术拥有便捷的操作系统,其特有的高频电波刀在接触机体组织后,由于组织本身的阻抗,可在瞬间吸收高频电波而产生高热,达到对病变组织快速、精细且微创的切割,减少了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长,创口恢复较快,且有效防止宫颈狭窄、宫颈残端出血、宫颈粘连的发生[6];LEEP锥切术在切除病变组织后可将病变标本进行病理学送检,从而能够有效确诊宫颈内微小浸润癌,防止并发症及进一步癌变;由于LEEP锥切术的微创及精准特性,可在切割病灶时避免对子宫的额外创伤,有效保证了患者的妊娠功能,且LEEP锥切术操作简单,创口恢复迅速,患者无需住院治疗[7]。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使用冷刀锥切术治疗的对照组,使用LEEP锥切术的观察组不仅缩短了手术时长,更好地控制了术中出血量,术后患者的创口恢复速度也明显加快,且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两组临床指标和并发症情况比对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使用LEEP锥切术治疗CIN比使用冷刀锥切术治疗能够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具备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董纯纯,吴雪清.LEEP锥切术在宫颈癌前期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治疗临床效果观察[J].浙江创伤外科,2017,22(4):631-633.
        [2]杨晓琴.LEEP锥切术对宫颈癌前期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治疗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0):57-59.
        [3]郝金华.LEEP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3级(CIN3)的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05):69.
        [4]石瑞珊.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效果[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7,23(1):119.
        [5]赵会敏.LEEP刀治疗7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8,24(6):78-79.
        [6]刘育新.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60例临床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20):37-38.
        [7]居锦芬,谢静燕.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98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7,(34):32-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