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印照 陈克荣 中共枣庄市委党校 277100
摘要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的核心理念。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始终坚持把人民放在最高的位置。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鲜明地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关键词
人民性 以人为本 以人民为中心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的核心理念。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最显著的特征。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始终坚持把人民放在最高的位置,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坚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鲜明地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人本思想进入到新的阶段。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生成于民本思想的文化积淀
殷商时期,《尚书•五子之歌》有云:“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开启民本思想的先河。春秋时期,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上,突出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地位。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就是强调人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对“民”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特别是提出了“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的思想,从孔子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到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仁政思想,都告诫统治者要“爱民”、“利民”,标志着我国古代传统民本思想初步形成。汉唐时期,李世民深切意识到“民水君舟”的道理,故将其作为治理朝政的基本准则,并在《贞观政要》中得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明清时期,随着阶级斗争的日趋尖锐和新的生产关系的萌芽,民本思想得到极大发挥。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君主专制独裁进行了深刻地揭露和批判。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君的责任就在于“以天下万民为事”。民国时期,孙中山倡导天下为公,明确指出:“中国数千年来都是专制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接受的”。
从理论上讲,这些传统民本思想的根本缺陷是不能从深层次上解释、从根本动力上说明、从客观规律上认知人民的历史地位。从实践上看,过去一切政党、团体或革命组织没能把党性与人民性统一起来,没能彻底做到“天下为公”,不能真正把人民组织起来。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以人民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传承的基础上,汲取了重民、爱民、富民等积极因素,摒弃了“君为主体、民为从属、民为君用”的消极因素,实现了对民本思想的全面转化和超越。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生成于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理论支撑
马克思早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就确立了为全人类解放而奋斗的目标。马克思指出:“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神圣家族》指出了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批判的批判什么都没有创造,工人才创造一切……工人甚至创造了人,批判家却永远是不通人性的。”“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壮大。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指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明确肯定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指出,人民在历史发展中主体地位实现的第一个前提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这个“人”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体的现实的人”。人民主体思想的最终指向是实现人的解放。处于资产阶级统治下的无产者“应当消灭他们迄今面临的生存条件,消灭这个同时也是整个迄今为止的社会生存条件”,使自己作为个性的个人确立下来。《共产党宣言》强调: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指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指向以及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终极价值追求。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从社会历史观的高度确认人民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坚持人民性这一马克思主义核心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创新了“人民”的意义和“发展”的内涵。实现了人民性与党性、群众观与发展观的高度统一。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生成于中国共产党人持之以恒的价值追求
毛泽东同志曾把群众比作我们的父母兄弟姊妹、比作土地、比作水、比作铜墙铁壁、甚至比作上帝。在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他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这就是我们的出发点。”邓小平同志结合中国建设和改革实际提出,社会主义的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三个有利于标准”,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是否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强调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和进步的根本动力。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是我们最大最重要的政治。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明确人民群众是推动科学发展的主体。科学发展取得了多大成效、是否真正实现了,人民群众感受最真切、判断最准确。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关于人民立场、人民情怀的阐释是一脉相承的, 是中国共产党人持之以恒的执政追求,进一步明确回答了发展为了谁、依靠谁、成果由谁共享、谁是阅卷人等具体问题,更加充分彰显了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和初心担当。
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生成于新时代的现实需要
小平同志指出:“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论断。
从根本上来讲,以人民为中心既是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思想基础(世界观),也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方法(方法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科学定位社会主要矛盾,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党对人民立场的坚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此同时,新时代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就是要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重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逐步满足人民各方面的美好生活需要。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要始终坚持人民地位至上、人民利益至上、人民评判至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向人民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