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兴安供电公司 内蒙古乌兰浩特 137400
摘要:在社会经济水平显著提升的背景下,电气设备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用电量日渐增多,电网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因此,提高输电线路运行检修水平势在必行。我国输电线路检修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事实证明,对输电线路进行有效检修,保证其正常运行,必须要制定科学的一体化管理原则。基于此,对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且提出了相关措施来提高输电线路运行检修水平。
关键词: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
引言
在电力系统当中,输电线路就好比电能运输的脉络,承担着输电任务,如果输电线路出现了故障或异常,则会影响整个电网系统运行,严重会导致电网系统瘫痪,所以保证输电线路安全运行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随着我国电网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大量智能设备投入使用,增加了电网输电线路体系的繁琐度,再加上部分基层单位检修人员能力不足,无法保证输电线路运行的有效性,运行、检修之间存在矛盾,降低了电网运输效率。因此,加强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模式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1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的必要性
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在输电线路进行运行与检修的过程中,部分是使用定期检修的形式,而定期检修倾向于检修人员的经验维修。此种情况下,难免会出现检修费用较高、周期性较短的现象,不仅不利于输电线路的安全性发展,也不利于输电线路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发展。从目前的形势上看,电力系统在实现大跨越的趋势下,自动化与智能化的高压构建正在形成,并在“两网”的改进中,不断深化改革,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需求。而电力系统使用新的输电线路检修方式,成为了势在必行的重要因素。电力系统在不断更新与调整的过程中,虽然也存在检修人疲劳应付单位的情况,但是在整合输电线路运行与检修的过程中,实现了检修一体化提供的技术性支持。输电线路相关设备与检修设备的技术含量在不断提升,并且实现了传感技术、识别激素、采集技术和抑制计划等方向的主要应用。例如:变压器油色谱监测,避雷器泄露电流监测,远红外线成像监测等主要治疗手段等,为输电线路的实时性监控提供了便捷的诊断手段。
2运检一体化管理存在的具体问题
2.1责任制度不完善
在输电线路运行及检修一体化管理工作中,责任制度的不完善带来的影响非常明显。一般情况下,责任制度的不完善,会导致线路日常工作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这样是无法清晰地分辨具体负责人的,进而导致工作无序化现象的发生。责任制度的不完善,还会极大地影响到企业的管理工作及工作效率,部分设备运行人员未在运行之前对输电线路进行严格地、仔细地巡视,如图2所示即为几种巡视类型图。除此之外,若是在发现问题之后没有及时地报告给检修人员,也会导致事故的进一步发展,且还会增加检修工作的复杂性及其成本。
2.2一体化管理模式还需要进一步健全
从目前的形势上看,运行检修智能化水平较低。这样就导致了实际工作中,一体化管理模式还不能形成一个完善的工作系统,并极大影响了输电线路运行检修的效率与质量。还有部分属于比较复杂化的检修信息,例如:基建扩建项目信息,检修数据信息等主要内容。
2.3专业人才匮乏
输电线路运行和检修作为一项工作,包含的内容非常多,且综合性比较强,要求相关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在推进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的过程中,如果工作人员没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会造成一定麻烦。此外,由于我国电网体系不断的优化,所建设的输电线路也不断增长,促使检修人员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在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专业人才,会给这项工作的发展带来巨大阻碍。
3提高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效果的建议
3.1创建运检一体化管理系统
输电线路系统结构复杂,要想从根本上实现运行检修的一体化管理,就要创建一个运检一体化管理系统,发挥系统的一体化管理功效。供电企业要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多种智能化技术等,打造出一个智能化的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系统,专门围绕输电线路进行动态监测、管理,时刻监测其运行状态,并借助此系统来预测其故障隐患,进而提前制定检修工作计划。要积极依靠专业化的智能分析系统,来全面深入地分析输电线路的运行状态,通过相关数据的分析、计算等来创建并实施检修一体化工作方案,同时也要做好检修计划的校验工作,确保其客观可操作。现实的检修计划校验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其中涉及多个电网模型,同时也要对负荷数据、运行状态、检修申请等做出深入细致的总结分析,这样才能发现输电线路的故障,及时做出检修反应。
3.2加强培训,提高运行检修人员的整体素质
在进行人员招聘完成之后,应该对新员工进行一段时间的培训,使得其能够了解其今后将主要从事的工作,对其工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情进行交代,对进行实际检修维护工程中需要重点注意的部位进行介绍,使得其实际工作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完成相关的检修工作。同时当培训完成,进入实际工作岗位时,应该安排师傅带领其工作一段时间,手把手的将实际检修的方式交给新员工,通过老传新的方式使得其检修经验能够在检修企业内部得到较好的流传。由于电力行业也在一直处于高速的发展过程中,因此为了使得员工的工作更加的顺利,就需要对员工每个一段时间就进行一定的培训。而在进行人员培训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是其培训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出那个熟练的使用智能电力管理系统的人员,使得其检修的效率能够得到较大的提升,为用户的用电稳定性以及安全提供一定的帮助。
3.3注重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现在的科学技术较为先进,这也是输电线路运行以及检修一体化管理更好发展的基础。智能化技术、数据库技术、负荷预测技术及视频监测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促使人们对输电线路的检修能力不断提高,可更好地根据输电线路的运输过程情况制定科学的检修计划,并将不需要检修以及需要检修的设备进行有效区分,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检修,使检修的安全性也得到大幅提高,节约了成本。
3.4构建设备信息档案库
首先,需要构建一个完善的设备信息档案库,从而解决信息过于杂乱等问题。设备档案建设当中,包括设备原始技术档案,如设备运行异常记录、对比试验数据、运行参数等等,这些技术层信息为后续监测设备、线路运行提供有力依据,也可以为运行检修工作提供参考,通过设备运行实时数据与原始数据信息进行对比分析,才能够判定设备、线路运行参数是否正常。其次,加强检修计划信息管理工作也十分重要,如对检修主体数据、时间安排、内容等信息展开管理,将数据信息纳入到数据当中,系统将统一领域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并提出优化运行检修方案,为运行检修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结语
在我国电网改造的重要时期,要想在雨后春笋般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在原有的检修模式上,构建一体化的输电线路运行检修机制。使用新型的思想理念并统筹发展,向着智能化与信息化、系统化的方向进行转变。打造智能化的管理平台,建立完善的信息库,加大输电线路运行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高强.输电线路运行维护与状态检修技术[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9(6):73-74.
[2]夏剑锋.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模式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17):123-125.
[3]徐军波.简析输电线路运检一体化管理现状及对策[J].通讯世界,2017,(23):2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