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识字 快乐学习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17期   作者: 陈中华
[导读]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起点,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内容摘要]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起点,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创设识字情境,激发识字兴趣;教给识字方法,体验识字快乐;拓展识字渠道,品尝识字乐趣。
        关键词:识字 兴趣 情境 方法 自主
        中国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逐步形成识字能力,为自主识字,大量阅读打好基础。”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提出的要求。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起点,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优化识字教学,提高语文能力显得十分重要。近些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对趣味识字快乐学习方面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现在此谈谈我的认识和做法。
        一、创设识字情境,激发识字兴趣
        《课标》要求:“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脱离具体语言环境孤立地识字,学生是很难准确理解汉字的。汉字是音、形、义三要素构成的统一体,我们应该尽量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识字教学情境。因此,教师必须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促使其主动识字、快乐学习。
        二、教给识字方法,体验识字快乐
        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尝试着运用了各种趣味性很强的识字教学方法,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现介绍如下。
        1、找规律识字。在教认同一偏旁的生字时,如钢、铜、铁、钉、铃,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究它们的秘密,发现它们的共同点,知道这些字都与金属有关联,揭示构字的规律,举一反三,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2、抓特点识字。根据汉字的特点,记住汉字的音形义。如“笔”字。我首先问学生,古人用什么笔写字?“毛笔”;毛笔的笔杆是什么做的?竹子,所以“笔”字的上面是“竹字头”;毛笔的笔头是用什么做的?动物的毛,所以“笔”字的下面是个“毛”字。
        3、口诀法识字。因为我国的许多汉字都是由会意字和形声字组成。如“操、噪、燥、躁”这几个字,我就根据字的特点来编了一个顺口溜进行教学:“伸出手来做做操,张开嘴巴噪音大,天气干燥易着火,脾气急躁就跺足。”这样识字,幽默风趣,寓教于乐,琅琅上口,易学好记,学生印象深刻,既能展现语文课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识字效果。
        4、编故事识字。在识字教学中,结合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讲些关于要学的生字的小故事,或给学生介绍有关这个字的小典故,或让学生用编故事的方法识记新字。例如讲“阔”时,我给他们讲了曹操修花园门的故事。他在看工匠为他修的大门时,在门上写了个“活”字,讲到这儿时,我也把“活”字写在门上,让同学们去猜。等他们想了半天,终于把询问的目光投向我时,我才解释其意:“门”上写“活”字意为阔,曹操是嫌工匠们修的门太大了。学生们这才都恍然大悟,学生在好奇心得到满足的同时,也牢牢地掌握住了这个生字。
        5、演示法识字。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体态语言的使用,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思维动画”。如教学“跳、扔、举、拍、洗”时,我边表演边板书生字,学生兴致勃勃地看着我的动作和书写,一下子就明白了这几个生字的偏旁与字义的关系,从而很容易地掌握了这几个字。
        6、猜谜语识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编谜语让学生猜,帮助他们记住字的音形义。

如“说上不上,说下不下,上中有下,下中有上”是卡住的“卡”等。将字谜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激发学生想象探究知识的欲望,自然会主动投入到求知的过程中。再如在教学“牛”时,有的学生把“牛”写成“午”,我就出了一个字谜:“远看像头牛,近看牛没头,要问是啥字,看看日当头。”这样,学生很快就将这两个字区分开来。
        7、画字法识字。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感悟先人的创造才能,对他们记忆生字很有帮助。如教学“水、木、鸟、山、火、禾”等,我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某个字在自己心目中的样子,然后说一说想法。最后我用板画来帮助他们验证自己的想象。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也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8、多媒体识字。巧用多媒体优化识字教学,激发学生参与识字的兴趣。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把枯燥的识字变得形象、有趣了,加以声音的画面吸引了孩子,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究汉字的构成规律,这样学习效果就会十分显著。如学习“采”时,色彩鲜艳的画面:一棵树上有一些果子,一只手灵活的采摘着树上的果子。辅以字理与解说:“采”树上采果子。动感的画面,形象的解说,艳丽的色彩吸引着学生把画面与相关联的汉字“采”联系在一起。
        9、比较法识字。就是把多个字形相近的字联系起来,分析字与字之间的细微不同之外,在对比中区分字形,巩固识字质量。例如,“己”与“已”,在教学中,为了区分这两个字,我就把它们放在了一起,让学生对比着来看,并辅以口诀“己字不出头,已字半封口”。再如:学习“目”字,可与“日”字相比较,“日”太阳只有一个,所以“日”里只有一横,“目”眼睛有两只,所以,“目”里有两横。这样,学生通过比较便不会混淆了。
        10、游戏法识字。在识字教学中,要注意选择适当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各种游戏形式,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兴趣,使之乐意学。我在识字教学中,经常采用“猜认生字”、“组合生字”、“叫字排队”、“送字回家”、“读词赏画”、“读文找字”、“孪生聚会”、“玩玩字卡”、“找找朋友”、“选难认字”、“眼明手快”、“邮差送信”等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开展游戏,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
当然,识字教学的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我们为他们营造更多的锻炼空间,相信孩子们会更主动学习,更好的发展,从而体验识字的快乐。
        三、拓展识字渠道,品尝识字乐趣
        要使儿童品尝识字的乐趣,体会识字的快乐,乐于识字,主动识字,识字教学就不能只依赖课本,依赖课堂,依赖教师,必须突破封闭的课堂和单一的课本,走进生活,走入社会,多角度、多层面为儿童打开“生字王国”的大门。
        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识字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因而识字教学必须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学生识字的途径,这样才能增加识字量。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教科书以外的学习资源、课堂以外的学习渠道自主识字。如在生活中利用书报、影视、商标、广告、标牌、网络等自主识字,经常和同学交流自主识字的成果。这样,学生既提高了识字能力,又有了主动识字的愿望和习惯。有了在生活中自主识字的途径和方法,等于为学生插上了翅膀,在识字的王国里展翅飞翔。让学生在生活中充分体会到识字的用处大,识字的快乐多,进而提高他们识字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品尝识字的乐趣。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多角度全方位地利用好学生身边的各种综合性教学资源,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汉字构成规律,从而掌握识字方法,使他们逐步形成自主识字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趣味识字,快乐学习!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