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基础设施养护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10
摘要:对于公路工程的建设来说,除了其主体结构的建设施工工作,养护工作更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和较高的专业性要求的工作内容。对于我国的公路建设来说,常用的公路建设的材料是沥青混凝土原材料,而在主体公路建设完毕后,公路的养护工作所应用的技术以水泥稳定性材料冷再生技术为具有先进性的技术运用代表。这种技术的运用不仅能够保证公路工程建设本身的质量,由于其在施工操作中的便捷性,也能够促进公路工程建设效率提升,从而进一步达到缩减成本,保证施工建设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公路养护;高原公路;水泥稳定材料;冷再生技术
引言:
在公路工程的建设中,高原地区的公路建设的难度和养护难度都会相应的提升,高原地区的公路建设不仅容易受到外部环境条件的影响,在施工技术的运用上也有很高的要求,本文主要选取新藏公路的养护为工程背景,探讨具体施工中水泥稳定材料冷再生技术的运用。
一、工程背景阐述
本文探讨的公路工程项目,是地处高原地区的新藏公路,其实我国上世纪50年代起就投入建设的一条高原公路,北起新疆叶城,南至西藏拉孜。全长2140公里,沿途有高海拔山脉5座,冰山达坂16个,冰河44条,还包括长度达到数百公里的无人区。在我国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自然条件最为恶劣的公路。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公路建设与养护工作的难度。本文要探讨的养护工程,是位于新疆公路西藏段的养护,养护工作重点是解决沥青路面发生的沉陷、波浪以及路基损毁的问题。从工程建设的地质条件上分析,本次建设和养护的公路区域在岩土结构上主要分布着密度不同的卵石层,不同的密度在颜色结构和层次状态上都是有所差别的。相应的水文条件为,松散层分布有一定量的孔隙水,也是首层的地下水,主要分布于位于上层的第四系覆盖层。主要的水文补给为潜水和大气降雨汇集的补给。这种水补给受到季节的影响较大。
二、关于水泥稳定材料的整体概述
从这种材料的应用上来讲,材料的运用会受到地质条件和土质类型的影响。一般适用于粉碎状态或者松散状态的图纸[1]。土质中加入一定量的无机结合料以及水分,即可搅拌产生混合原材料。在原材料的实际应用中,压实和养生的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这种原材料的运用会使得公路的抗压强度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当强度达到了一定程度,符合了相应的测定指标,则意味着所形成的材料就转变为了水泥稳定土[2]。从应用性能的角度分析,这种稳定性较高的材料在实际应用中能够起到稳定路面的作用,同时提高路面的承载力,关于这种土质运用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公路的基层和基底层面上。为了保证实际应用中的效果,需要严格控制好稳定土中水泥所应用的剂量,一般需保持在3%,最高比例不得超过6%。
三、稳定冷再生技术的应用意义
为了取得更好的是应用效果,在水泥稳定土作为养护材料进行应用时,需要针对性的采取冷再生技术开展养护工作,这主要是由于这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具备以下几方面显著的作用和优势。
(一)环保性作用
对于环保方面的性能要求,主要是基于现代公路建设中的原材料应用而提出的,我国的公路路基面建设,以沥青混凝土为主要的材料类型。其作为一种混合材料,其中包含一定的化学物质,例如具有毒性的苯。从本文探讨的高原公路的角度上分析,由于阳光直射时间长,温差大等环境方面的特点,有害物质会在公路运行的过程中受到温度和气候的影响发生挥发作用。这种作用会将有毒物质带入空气形成污染[3]。但应用了冷再生技术后,原材料对于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问题就能够得到缓解。同时,从养护工作的具体开展角度上来说,应用这种技术进行养护的过程中,是在原有的基础材料的表层通过铺设新材料达到养护目的,这也具备一定的环境保护效应。
(二)提高施工效率作用
关于施工效率的提升作用,主要是基于这种技术的运用可以借助机械设备的特征。在借助固定的机械设备的基础上,能够帮助施工人员提高施工建设的总体效率。具体的来讲,借助机械设备后,施工作业的平均速度可以达到13m/min。
且在上文中已经提到,在养护铺设的方式方面,冷再生技术的运用是在原有的机械设备运用的基础上进行的,即不需要对旧材料进行处理和运输,这也是提高施工建设效率的一个主要原因。有了技术和施工便捷性两方面的支持,则施工建设工作的开展必然能够得到稳定性和质量上的双重保障。
四、技术的实际应用分析
从实际应用的角度上来说,由于本文探讨的是高原地区的新藏公路,在应用此技术时,应当着重考虑外部环境因素和施工技术落实中的技术条件因素,在做好全面的施工规划的基础上开展施工建设工作。具体的技术应用流程如下。
(一)应用中的放样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开展,在放样前需要施工人员分阶段将所在的养护施工区域进行封闭,一方面避免施工路段发生人员安全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施工人员把握好整体的工程建设进度。放样工作的开展中,需要施工人员结合本文探讨的公路里程较长的实际情况,分阶段找准路段的两端区域和中心区域,从而保证放样工作的准确性。
(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在施工开展前,准备工作是十分具有专业性也有严格的技术性要求的环节,具体的来说,在技术实施前施工建设人员需要对施工中所需要的原材料运用做好充分的准备,其中还包括了相应的机械设备的运输和调试工作[4]。对已经发生沉陷和破损的路面做好清理和清洁工作,并针对需要修复的路面情况进行数据化的养护工作量计算,确定好养护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原材料的运输量,另外还包括施工运行开始后的材料运输距离和时间成本等。最后,对于水泥原材料的应用量在规划完成后进行标记。
(三)铣刨和搅拌施工环节
从具体施工的角度上来说,这种技术的应用需要结合施工路面建设的具体进度进行。推进的总体速度不宜超过10min。这种稳定的速度控制,也可以适当的避免铣刨环节的波动情况。在施工时,为了尽可能准确的掌握路面的标准,需要利用钢针来进行刺入式的深度测量。检测深度指标是否达到了规定单位的标准。关于再生机械设备的操作,需要多个技术人员协同进行操作。施工时要保证再生原材料的铺设平整度,必要时需要利用熨平板进行熨平操作。
(四)碾压塑形施工环节
这一环节的施工需要辅助应用到静压的技术,在进行处理事,需要利用特定的压路机设备达到施工建设的效果,另外,控制施工建设的速度在最高不超过3.2km/h的速度进行施工。碾压施工需要至少进行两遍。为了保证施工中还需要适当保持路况面的湿度。这种湿度的保障实际上就是为避免水分蒸发的情况出现。必要时还需要进行后续的洒水操作,避免路面湿度受到影响,进一步影响碾压塑形施工的效果。
(五)养生环节的施工
养生环节是主体的养护施工建设完成后所需要开展的工作环节,这一环节需要把握的重点是,施工中的养护天数和养护中的温度与湿度指标的控制,为了确保养护效果,还需要针对养护变化状态做好实时的监测,及时做好覆膜和喷水处理,从而提高路面的耐用程度。
五、结束语
总的来讲,对于高原地区的公路建设而言,养护环节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施工人员必须结合冷再生技术的实际应用流程和具体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做好各个环节施工操作的控制,为取得更好的养护施工效果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亦兵.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在公路养护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8(14):168-169.
[2]王宏.全深式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应用与耐久性能评价[J].公路,2019(6):1-8.
[3]李超,王军.乳化沥青冷再生技术在道路大修工程中的应用[J].北方交通,2017(8).
[4]张艳华.高速公路就地冷再生施工要点分析[J].山西建筑,2018(14):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