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持续发展观教育重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辩证的国情观和科学的发展观,使其具备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它作为提高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地理教育的理念,也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和任务。《地理教育国际宪章2016》阐明了地理教育实施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性:受过地理教育的公民能够理解人与人的关系,也能够理解个人对自然环境和他人的责任。它还列举出地理支持可持续发展观教育的有力论据:地理既关心地方和全球的人类活动,也关心不同尺度人类活动的相互联系,地理关注特定地方和位置条件下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地理帮助人们对地方性和全球性的可持续生活进行批判性思考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关键字:核心素养;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应用
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和推进的,当前我国的教育教学体系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与变化。特别是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水平,带动学生的学习综合素养看得非常的重视。通过该方法,可以让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得到质的飞跃,而且还能让学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深入体会到地理知识带给自己的帮助。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水平,带动学生的综合学习素养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与帮助作用。因此,本文将重点结合“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新举措”展开全面的分析与探索,并且会结合实际教学状况对其提出相应的看法与意见。希望能借此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参考与帮助。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其作出分析:第一是体现教学目标的具体化,第二是凸显教学内容的生活化,第三是彰显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利用以上三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地理课堂的教学与培养,可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稳步提升。
一、体现教学目标的具体化
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教学目标的确立,通过该方法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体会到强烈的被带入感。通过该方法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以及学习水平的进步。而且,基于此教师还能够让学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一个对知识学习的体系结构,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深入的树立和剖析相关概念。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带动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较大的作用。
例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对课堂进行教学观念的确立,并且需要通过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对学生进行教学资源的挖掘与探索。通过该方法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深入认识到地理知识中蕴含的自然规律与概念,而且还能有效提升学生对于地理、自然等道德素养的建立与形成。
从某种意义上来分析,对于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建立与体现,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不断的健全自己的人格,规范自己的道德,约束自己的行为,体现文明学习与和谐发展的观念。
二、凸显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地理学习水平,教师在开展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凸显教学内容的生活特征。通过该方法能有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一种“知道”的概念下对相关知识作出深入的探索与自主性的分析。这对于促进学生的地理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有着较大的帮助作用。
例如: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需要结合感情教育以及价值观的培养对学生进行引导。并且需要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情感融入到教学”的意境。在此,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乡土味道的教学”,以此让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与认识,并且让学生深入分析自己家乡的地理环境,重理论方面、实践方面以及感情方面和数据方面对自己的家乡作出一个完整的研究与考察。这对于帮助学生归纳地理知识,反应学生的逻辑思维有着重要的帮助。
三、彰显教学方式的多元化
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促进教师的课堂教学进度,而且可以全面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所有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好多元化教学的原则,对学生进行相关教学与引导,以此来体现丰富的教学素材以及高质量的教学内容。
例如:教师在开展环境学习的内容教学时,可以对学生进行案例的讲解,让学生了解课本内容中世界各地的环境构成要素。然后,教师再让学生对身边的环境进行分析,判断该环境属于哪一范畴,以及其特点都表现为怎样的。以此为法对学生进行培养,可以让学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对环境要素以及环境知识作出一个全面的了解与掌握。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观教育形成“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化学习方式来具体实现。其教学实施流程以学生活动为主线,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展开,从而引导学生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提高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郝良旭.培养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方法的研究[J].黑河教育,2019(12):24-25.
[2]邢春雷.多维度理解地球运动中的难点问题[J].黑河教育,2019(12):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