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班级管理有效性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17期   作者:李小玲
[导读] 众所周知,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指导者,是学生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
        摘要:众所周知,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指导者,是学生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那么,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班主任应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促进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及全面健康成长与发展呢?基于此,本文将从“渗透德育教育理念”“注重班级文化建设”“家校携手共筑教育”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谈一谈提高小学班级管理有效性策略探究。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德育教育;班级文化;家校合作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与完善,切实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已成为每位优秀班主任都应肩负的光荣使命和重要职责。但不得不提的是,在现如今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中,班主任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加上深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往往只注重于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一致认为“班级管理工作重点应注重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其目的就是要把学生的学习成绩搞上去。”严重忽视了班级管理的重要性和广泛性。另外,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其好玩心理较为突出,这一现象也从客观上给班主任日常工作带来了诸多麻烦,尤其是对于年轻的班主任,其管理工作经验较少,在面对学生因“爱玩”所犯下的错误时,往往会导致年轻班主任不知所措,并且管理工作节奏也会容易被打乱,理论与实际相脱节,所做工作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要想从真正意义上提高班级管理有效性,必须要切实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及管理能力,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与健康成长。
        一、渗透德育教育理念
        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因其年龄因素的影响,其各方面能力及思维正处于形成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造性,然而学校作为塑造学生各种高效品质、道德的主阵地,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另外,班级作为学校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学生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将德育教育理念渗透于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当中,既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也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必须要以立德树人,德育为先教育理念为班级管理的指导思想,除了要做好班级中的日常管理工作外,也要注重德育教育理念渗透到班级管理中的各个方面,如,每学期在班级中开展情感教育、感恩教育、励志教育、环保教育及安全教育或者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巧妙地融入每周主题班会当中。这样一来,既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也能够有效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得以全面发展与成长。除此之外,班主任应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成长需要,进而切实增强德育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二、注重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是指学生(班集体)在班主任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具有无形的教育功能、激励功能、制约功能。另外,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良好班风学风的重要体现,更为重要的是对提高班级管理有效性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加强对班级文化的建设,要切实根据学生的学习发展特点及思维特征,积极努力营造一种具有浓厚文化气息且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以使学生在此氛围中心灵得到净化,心态得到改善,情操得到陶冶,视野得到拓宽,品位得到提升,进而促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如,在班级内创设指定的图书角、学习园地、评价栏、黑板报等;在班级墙壁上悬挂中国传统文化字画,著名教育者名言名句等;定期开展以“劳动最光荣”“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及“劝学”等主题活动等等。如此一来,既能够有效增强班级凝聚力,也能够展现出良好的班级精神面貌。
        三、家校携手共筑教育
        家庭和学生作为教育的两个主要阵地,对学生性格、兴趣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将家庭和学校教育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既能够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也能够使班级管理工作变得更为高效且实效,更为重要的是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促使其形成良好价值观和人生观也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但不得不注意的是,家校合作在目前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合作力度小、家长不够重视等,致使家校合作虚有其表,而不得其实。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作为联系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桥梁”,要切实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充分发挥家长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如,定期开展召开家长会,及时让学生了解学生在学校的综合表现及教育情况,并给予家长一些合理化的科学建议,以促进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反之,班主任也要以虚心听取学生家长的建议或者意见,进而使班级管理工作在家校合力的作用下朝着纵深发展。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班主任、学生及家长的共同努力。因此,对于班主任而言,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以确保班级管理工作策略的高效性;对于学生来说,应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及时改正和完善自身的不足之处,进而使自己在班级管理策略的引导下逐渐成为一名高素质人才;对于家长来说,要善于将学生在家庭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学校,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雅丽.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班级管理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1):123.
        [2]陈文霞.试析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方法的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2019(46):2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