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37132719870120XXXX 山东省临沂市 276000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飞速发展,存在建筑工程中的技术管理问题越发显著,建筑企业若想经济效益最大化,需加强建筑技术管理问题分析,将导致技术管理问题出现的原因探究清楚,以便制定相应的优化措施,提高工程建筑技术管理质量,保证建筑工程整体质量,为加强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垫铺。本文结合现阶段民用建筑工程中的实际操作方式及现场施工技术管理过程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施工技术;工程管理;问题;措施
前言:建筑行业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民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在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促进建筑业可以稳定快速的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国力的不断提升,社会经济水平提高,建筑行业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如何提升建筑企业的竞争力,成为建筑企业共同关注的问题。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做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工作,确保工程可以有效地进行,努力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1、民用建筑的整体构成与质量控制
1.1 建筑整体构成
为了更加清晰明确的理解建筑的整体构成与质量控制方式,可结合建筑物的实际组成结构和构建部分进行具体分析。在施工过程中控制建设质量及管理方式,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建设的质量和效率。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中要将工程质量和生产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施工前的准备阶段应做好各项管理和控制措施,建立功能完备,体制健全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并积极鼓励技术创新,采取新的施工技术和高效的现场施工措施,保证施工的安全性与规范性。民用建筑的整体构成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1.1 基础部分
此部分作为建筑物的基础性结构,负责承载整栋建筑物的重量,其构建结构必须能够承受整个建筑物结构带来的荷载。并将其压力均匀地传递到地基位置。
1.1.2 墙体与柱体
墙体与柱体是两类不同的承重构件。其中墙体主要用于围护,使建筑物整体的重量均匀分散,柱体则能够在垂直角度提供支撑作用。常见于框架结构之中,能够有效增强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
1.1.3 楼底层
这部分结构常用于水平方向的支撑与承重,能够和垂直方向的墙体和柱体结构相辅相成。强化整个建筑物的结构框架作用。
1.1.4 楼梯
楼梯部分是用于疏散和连接建筑物各楼层和单元的重要组成结构,为建筑物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交通通道。
1.1.5 屋顶
屋顶部分与墙体进行连接,主要用于围护楼面的基础结构设施。并承载建筑一部分的重量。
1.1.6 门窗
门窗部分主要用于房间的分隔和划分,也是建筑内外联系十分重要的基础构件之一。可用于通风,也能够增加建筑物的采光,也可促进建筑整体环境的提升。
1.2 施工质量管理
民用建筑的工程施工在技术管理方面有必要落实更加高效的管理措施。结合现阶段项目施工过程的流程来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开展针对性举措。首先,对施工建设的各个环节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在建筑项目的施工过程中,保证各环节的技术性符合规定要求,各施工流程间的衔接顺畅、准确并有效保障施工技术的流畅性。按照科学合理的施工原则进行高效的施工作业。其次,要进一步明确相关的技术规范和应用标准。结合建筑项目所在地的实际情况,针对施工工序及内容进行反复修订。保证相应的技术指标和效果达到项目要求。
在建设质量的提升方面,可适当强化建筑验收的质量标准和施工过程的技术要求。相应的技术人员要主动承担技术创新和制定标准及规范的职责。深入贯彻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的施工基本理念。最后,还需要加强建筑物隐蔽工程施工期间的管理。由于在实际施工时,建筑物的隐蔽工程可能存在质量缺陷,虽然不会影响整体的施工效率,但若不能被及时发现,则始终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民用建筑工程中的现场全过程施工技术管理
2.1 划定工地范围,合理布置施工平面
在对建筑工地进行前期施工作业范围划定时,需明确可以进行保障施工的合理范围。避免各类无关人员和物品的进入对施工的正常进行造成干扰。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对工地的现场进行科学规划并用红线圈定工地范围。如在施工开展过程中出现临时占用,必须提前向相关规划部门和交通部门进行申请,待审核和批准完成后才能在相应的范围内进行临时的占用和搭建,将临时用地纳入施工范围之中。另一方面,施工总平面是保证工程建设和现场管理的基础范围。在施工现场区域的划分时,要充分考虑资源运输的路径,机械设备及建设材料的进出场方式等,并且这些内容均要以指定形式体现在具体的施工平面图之中。工业民用建筑的施工平面图应充分包含各类施工技术及参数指标。同时避免各环节之间出现互相干扰和互相制约的情况,以此保障施工过程的顺利开展和安全进行。
2.2 加强现场监察,细化施工平面
施工过程中同时伴随进行的监察管理工作是不可获缺的重要环节。一方面,严谨的施工技术管理和监察能够帮助现场平面的布置更加合理和规范。对现场可利用的各类资源和物品的摆放也能够更容易的实现清晰和明确。不同施工阶段的管理方式也应该结合项目的实际进行调整,综合运用各类管理手段,从提升技术管理效率和质量的角度细化管理内容和方式。另一方面,在对现场的施工进行勘察后,要结合施工情况和原始设计图纸进行比对,判断其一致性是否符合建设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变化趋势。除此之外,施工过程还要加强建设人员的管理。对其操作的规范性和流程的合理性进行严密的监督与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加强管理方式的创新和完善,提升施工人员的责任感和积极性。结合各种形式的安全施工宣传教育活动,保证所有施工人员都能建立起相应的施工安全意识。
2.3 落实施工现场的标准化管理
施工的过程需时刻保持标准化的管理模式。施工工序的安排应遵循文明施工的核心目标和基本原则,结合施工人员的具体标准制定相应的实际管理方式。在工业和民用建筑的建设完毕后,及时对场地进行清扫和处理。特别是存在临时占用情况的项目,应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临时占地的原来样貌,并将已经修建完成区域内的物品自行清理或转移至下一阶段的修建区域中,防止不必要的物品遗失和损坏。建设物资的运输过程中容易产生损耗,为此,要对各类物品的数量和规格进行清点和统计,避免人员的操作不当或疏忽而造成的成本消耗。
2.4 加强各施工要素的控制
技术管理人员为了确保施工的顺利开展,可以利用图纸模拟真实的建筑,并从中提前找出可能影响施工的因素并加以管理。①对施工材料管理,使其进行分类堆放时按照规格和质量来进行,并检查施工材料的质量,发挥其在施工过程中的作用;②定期对设备、机械进行保养工作,并且实行专人定岗制度对机械设备进行操作,充分利用机械设备的作用;③应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并进行技术交底工作,以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促使工程顺利完工。
结语:民用建筑工程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繁荣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民用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质量又对民用建筑的施工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做好民用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工作,以促进建筑行业长期稳定有序健康发展,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易静.建筑防火设计民用建筑设计应用探讨[J].消防界(电子版),2017(12):88+90.
[2]吕东旭.民用建筑设计中的防火技术运用[J].消防界(电子版),2017(12):101-102.
[3]张彩红.民用房屋建筑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52):01-02.
[4]徐志荣.民用建筑项目管理初探[J].中华建设,2017(12):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