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分析 位二伟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19期   作者:位二伟 王大伟
[导读] 摘要:智能变电站系统其结构与形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系统进行详细分析的阶段中,需要着重考虑不同组件形式下产生的不同要求,从而保证光纤工作中的质量符合具体施工需求。
        (内蒙古超高压供电局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00)
        摘要:智能变电站系统其结构与形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系统进行详细分析的阶段中,需要着重考虑不同组件形式下产生的不同要求,从而保证光纤工作中的质量符合具体施工需求。智能变电站保护系统应用范围逐渐拓宽,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可结合可靠性建模的形式,对不同形式下的信息进行详细的分析。评价系统推动软件的实施,软件的应用最终实现的是系统可靠性的提升,这也是当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建立的主要目标。本文笔者便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
        引言:众所周知,在新时代的发展阶段社会的进步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都为电力资源的绿色化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带去相应帮助,因此在面对逐年提升的电力资源需求形式下,相关电力企业与工作人员始终要将供电稳定性提升作为工作的主要目标。由此所产生的智能变电站,与传统形式的变电站相比较而言具有较大的优势,其中广泛使用了新技术与新设备,虽然为继电保护系统工作带去一定的影响,但是在影响之下工作人员不断吸取新知识与技能,提升继电保护工作的重视度,是实现我国电力高速发展首要条件。
        一、智能变电站的基本概念
        变电站智能化的建立属于智能设备的发展方向,具体建设中最明显的优势是环保型与低碳性、安全性较高。智能变电站运行工作的实施需要结合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资源共享化等技术,在上述技术的支持下智能变电站的发展能够以自身为出发点进行内部信息数据的采集,并确保数据信息的完整性,这是测量、监测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1]。除此之外,智能变电站还具备调节、在线分析、自动控制的能力,从而实现相邻变电站以及电网调度工作上的协助发展。智能变电站与传统的变电站设备相比较而言就有较大的优势,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次设备智能化、二次设备网络化、信息交互便准话、运行控制智能化以及功能应用互动话。从这些优势来看,当前所建立的智能变电站与新兴技术进行了完美的融合,在原有的基础上加深了设备自动化、先进化、功能多样化等等,可以说在多种技术的帮助下才实现了变电站的智能发展。
        二、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分析
        有了传统变电站做对比,现阶段所建立使用的智能变电站其优势更加明确,最为显著的当属信息化与网络化,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继电保护构成形式、设备建模、运行模式等当面的重建,而当前所使用的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之中。
        2.1  继电保护技术
        智能变电站所实现的继电保护构成形式以及运行模式产生了一定的改变,在这个改变之中依靠的是光纤通信,从而对继电保护的模拟量、开关采集进行实现,以最智能化、自动化的设备来进行量值采集、逻辑判断的保护,促使继电保护实际构成形式与运行模式产生根本性质上的改变[2]。例如: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的使用,在技术上解决了互感器过去存在的饱和难题,差动保护判据下,不用在对互感器饱和进行判断。基于此,开展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维护工作,需要从维护内容以及运行形式出发,改变传统变电站继电保护形式中的劣势,建立新型运行于维护标准模式。
        2.2  运行技术
        智能变电站之中不可或缺的便是二次信息的网络化传输,在传输的过程中继电保护二次回路便能实现监测,协助继电保护相关设备进行状态检修工作。状态检修技术的实施,依靠的是电力系统内部需求,在一段时间的融入后虽然未取得大范围的应用,但是智能变电站在状态检修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了二次设备的网络化传输,并且二次设备网络化传输之中可采取全数字的方式,同时进行采集与传输。此外,在合并单元采集模拟量下,智能终端采集开关量的形式,能协助智能变电站实现二次回路信息的全部采集与监测,以此可建立起智能变电站状态检修技术。


        2.3  设备建模技术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传统变电站在设备接入中需要使用大量的二次接线,而智能变电站之中,变电站设备的接入只需要在IEC61850标准之下进行对设备技术进行运用。在IEC61850标准的支持下,变电站设备能实现统一建模,充分的实现了设备操作的互通性,同时在统一模型的帮助下实现大量二次接线文件配置的转化,促使单独的SCD与CID文件对应工作。变电站工作与运行状态上的改变,总的来说需要文件的对应更新[3]。
        三、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优化方案
        3.1  变压器的保护配置方式
        电力系统建设中配电线路电压额度是由固定的限值,电压值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对配电带去负面影响。但是就在变电站自身之中,变压器系统使用自身功能能有效的进行电压调节控制,也正是由于这一点,变电站的配电保护成为重点保护装置。基于此,智能变电站变压器保护工作开展之中,需要结合变压器装置,利用分布式的配置方式,实现变压器差动功能的提升,从而实现继电保护功能。除此之外,面对变压器装置需要进行的后备保护,可利用集中式配置手段,还有另一种方式是独立安装法,此办法的实施下是以非电量为核心来实现继电保护,主要是通过电缆直接通断路器实现的连接,在此工作下实现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的提升。
        3.2  安全性能的提升
        智能变电站所开展的继电保护装置基本上采用的是IEC61850标准来进行的系统设计,但是在IEC61850标准的统一性的影响下,智能变电站在透明的网络环境中进行运转。互联网领域较多,其中所涉及的范围较广,在日常工作使用中存在较多的放下,这些风险会对保护系统实际运行状态产生负面影响,最为常见的当属互联网攻击所产生的系统瘫痪问题[4]。在此基础上,极有可能产生智能变电站相关数据信息的泄露,因此在智能变电站建设中要针对此问题进行安全性能提升工作。笔者认为在这一工作开展中,可结合IEC61850标准体系以及以往管理工作中总结出的经验,继而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关安全性措施,达到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提升的目标。
        3.3  可靠性的提升
        笔者纵观目前我国智能变电站进行的继电保护,可以确认其已经进行到数字化建设阶段,在此阶段中需要增强电力电子设备的智能化,并优化保护结构,从而是实现智能变电站稳定性与安全性的有效提升,同时以此为基础实现电力资源供应量的增加。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地方电力机构针对电力电子设备的选择要合理、恰当,最好是根据地方实际用电状况来抉择,尽可能合理的使用电力电子设备,最终实现电力电子设备效果的最大化,在此形式下也避免了外部环境对电力电子设备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例如磁场兼容问题等等,因为这些问题的产生会促使系统稳定性降低。继而,针对现阶段所产生的智能变电站电子设备的负面状态,实际上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在设计中便选用稳定性较高的光缆,这是实现系统稳定性提升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如若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不良反应,需要相关人员及时采取解决措施。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能变电站概念的提出符合当前社会经济与生产力发展的整体需求,同样在智能变电站的建设中,需要着重注意继电保护系统稳定性的维护,因为在继电保护系统的协助下,智能变电站能实现信息的传输,并在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完成信息的采集、实时监控等功能设置。
        参考文献:
        [1]王同文, 谢民, 孙月琴, et al.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分析[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5, 43(6):58-66.
        [2]王月琦, 张明. 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分析[J]. 科技创新导报, 2017, 14(23):64-64.
        [3]黄雅宣.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分析[J]. 通讯世界, 2017(8):177-178.
        [4]付洪伟.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分析  [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6(5):232-233,共2页.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