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平板教学的翻转课堂在初中数学新授课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17期   作者:凌波
[导读]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升级换代,以平板为教与学工具越来越多的被学校使用。研究平板在日常教学的应用,具有非常高的实践意义。
        【摘  要】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升级换代,以平板为教与学工具越来越多的被学校使用。研究平板在日常教学的应用,具有非常高的实践意义。本研究结合时下流行的两种上课方式合作学习、翻转课堂,借助校内外丰富的微课、优课、慕课资源,以平板及其配套软件作为教学工具,探索翻转课堂、合作学习、混合学习在初中数学新授课中的应用,总结新授课教学流程、教学建议,并探讨其教学效果与评价。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软硬件平台功能的不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是一项跨行业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个过程,研究的最后会对后续的研究作出展望。
        【关键字】  平板教学;合作学习;翻转课堂;新授课;混合学习
1 研究背景
        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指出:“教育信息化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数学学科由于知识点明确、课堂任务明晰等特点,一直是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排头兵”。但是当前数学课堂一味的把知识点变成做题讲题,老师教得辛苦,学生也学得吃力。借助信息化设备和手段打造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变得尤为重要了。伴随2011年翻转课堂被引入中国后,被众多专家教师认为是颠覆课堂教学结构的创新教学方式。祝智庭认为翻转课堂将学习过程中的课内知识传授与课外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翻转过来,将“先教后学”倒置为“先学后教”促使教与学的方式发生变化,改变了人们所诟病的课堂上教师“猛灌猛填”、课后学生“猛练猛写”的传统教学模式。[1]
        在此背景下,选择当前已经在很多学校开展的合作学习、翻转课堂等教学改革为基础,利用平板探索新授课课堂设计模式,增强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2 理论基础
2.1 掌握学习理论
  该理论认为只要学生所需的各种学习条件具备,任何学生都可以完全掌握教学过程中要求他们掌握的全部学习内容。虽然学生学习能力各有不同,或多或少存在差异,但“掌握学习理论”认为,这些因素都不能决定他要学的内容和学习的好坏, 而只能决定他将要花的时间,才能达到内容的所要求的掌握程度。 也就是说:在相同的掌握程度要求下,学习能力强用时少,而学习能力差的学习者用时多。[2]教师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只要在学习任务上只要花费足够多的时间,那么就一定都能达到掌握水平。同时教师给自己树立信心:通过自己的教学能使绝大多数学生学好。
2.2 个性化学习理论
  该理论认为通过对特定孩子的全方位评价发现和解决孩子所存在的学习问题,为孩子度身定制不同于别人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让孩子有效的学习。每一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有自己独特的天赋特性、偏好和天生优势,也有不同于别人的弱点。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应该用个性化的方法去适应学习上的要求。
2.3 学习金字塔理论
该理论认为“听讲”,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采用“示范”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教别人”或者“当堂落实”,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从而达到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的自主学习。
3 新授课教学流程
由教转换为导,由教学转换为导学,由教为中心转换为学为中心,以学定教,是现代教学思想的核心,也是现代教学思想的基本理念,也是高效课堂的核心所在。基于此,我们的新授课是通过老师设计微课和预习案,引导、指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

再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答疑解惑和点拨,然后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讨论、展示、点评和变式练习,以达到巩固升华。
3.1 课前-微课学堂
    上课前的晚修时间,用5分钟学生自学教材,划出重点,写出疑惑;5分钟利用平板登陆微课平台进行微课视频学习,进一步巩固自学效果;20分钟完成预习卷的自主学习部分和课堂互学部分。其中自主预习部分应该含有一道当天所学内容的主观题,自主预习部分的题目设置重在体现概念、定理的推导过程及典型例题的解题过程,让学生掌握概念、定理和基本题型的解题过程;课堂互学部分题目的设置,分2—3个知识点进行典型例题的讲解。
3.2 教师导学
    首先,核对答案。学生利用平板核对预习部分习题的答案。本阶段时间2分钟。其次,释疑解惑。老师讲解学生预习中出现的问题和疑惑,在讲解过程中,基本梳理出本节课的知识点、重难点及易错点。本阶段时间大约8分钟。最后,知识点反馈。对本节课基本知识点利用平板进行评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概念,把握易错点,本次评测以客观题为主。本阶段时间大约4分钟。
3.3 课堂互学
第一阶段:小组讨论。组长组织该组同学讨论错误的地方,重点辅导该组较弱的同学,并准备派出该组较弱的同学进行展示。本阶段时间大约5分钟。
第二阶段:小组展示。根据老师的安排,小组派同学进行展示,老师及其他小组进行质疑和点评。本阶段时间大约5分钟。
3.4 巩固升华
第一阶段:举一反三。整合本节课内容,对课堂互学中的典型例题进行变式训练,让学生加深知识的理解以及充分掌握解题过程。本阶段时间大约8分钟。
第二阶段:总结。学生对本节课知识进行总结,老师用简明扼要的词语对本节课的思想方法进行提炼升华。本阶段时间大约3分钟。
3.5 自我检测
把本节课的基本知识进行当堂反馈,题量控制在3个小题1个解答题之内,并当堂反馈结果和简单的点评。本阶段时间大约5分钟

4 教学效果分析
为研究以上教学流程的教学效果,随机选择一节新授课进行课堂观察分析。参与研究的新授课为人教版七年级《有理数》。从以上分析结果来看,教学流程的应用效果良好,具体表现为
(一)全面培养了学习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个性化学习创造了条件。
新授课的翻转实验,我们不难发现微课的导学、预习单导学案的跟踪反馈等手段,使得学习的课前自学落到实处。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不同形式的学习资源都能够得心应手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单一课本、练习册式的预习。
(二)资源课堂、大数据课堂真正实现了智慧课堂
    作为数字时代的“原住民”的新一代学生,经验教学难免有局限。通过信息化手段,借力于平板等输入设备、教学平台、测评平台等软件,打造智慧课堂,真正实现课堂信息化智慧与课堂教学智慧。
(三)混合学习模式为自适应学习开辟了新路劲
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学习,使得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私人定制”式的学习方式能让学习的繁重变成学习自觉适应。分析平台从一次作业、一次测试中,收集学习的大数据;资源平台依据这些大数据自动推送相关资源包。自适应学习的实现,让学生内化能力得到提高,学习自信心得到不断增强。
5 小结
    通过数学课堂的翻转,让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学到知识,体验到学习到给自己的成就感,更激起学生对探究的乐趣。教师的角色从讲授者变为引导者。课堂给学生互学,给学生分组,一般3到4人。学生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共同完成。在学生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下讲台,当小组学习遇到难题给予及时的引导。学生在一种团结、合作的氛围中不仅学术能力得到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也得到增强。
反思一年多的翻转课堂实验,我们也遇到到困惑与困难。教师观念的转变、学生每个环节的培训、评价激励系统的建立与完善等环节都是翻转课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有每个环节到位,翻转才会出效果。我们坚信数学的翻转之路是光明的,未来课堂改革之路是畅通的。

【参考文献】
 [1]祝智庭. 智慧教育新发展:从翻转课堂到智慧课堂及智慧学习空间[J]-开放教育研究 2016(1)
 [2]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及其教育应用[J]. 王帅.??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