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17期   作者:李利
[导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要积极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实现自主学习,否则很难保证学生可以内化抽象的数学概念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要积极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实现自主学习,否则很难保证学生可以内化抽象的数学概念,而且无法保证学生可以在数学学习中终身受益。在现代教育领域中,以学生为本理念也已经成为各个教学模式的基本教育原则,所以初中数学教师也要积极投身于生本教育改革活动中,切实优化学生的学习进步。本文将从围绕学生需求拓展课程资源、围绕学生需求创新教学形式、围绕学生需求改善教学评价三个角度来分析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如何组织以学生为中心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
        关键词:初中数学、以学生为中心、实施策略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要认真分析学生的认知情况与发展潜能,由此确定具体的课时任务、课程资源与课堂活动。但是,从长远的教育发展史来看,初中数学教师并不会有意识地突出初中生的主体学习诉求,而是会比较依赖教学参考与过往经验,关注点只在于学生是否可以在短期内接收丰富的数学知识。长此以往,初中生便会丧失学习自主性,难以实现学习发展。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切实提高教学效率,也要保证学生可以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受益,使其自主从数学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由此,学生必然理解学习数学的意义与价值。
        一、围绕学生需求拓展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关系着初中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但是常规的初中数学教学是以教材知识为中心的,所以虽然可以初步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理论,但是却难以发散学生的思维意识,并不利于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诉求。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围绕学生的自主发展去拓展课程资源,及时丰富教材内容,同时要引导学生自主整合数学知识,切实优化学生的数学思维,保证学生可以在数学学习中实现全面进步。
        通过调查与沟通,本班学生普遍表示他们比较喜欢带有故事意味的数学知识,希望笔者可以围绕数学知识去整理数学文化史,借此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因此,笔者就由此开发了网络资源,围绕教材内容补充了文化材料,借此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另外,笔者也会开发一些生活资源,比如将一些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或者是借助生活实物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探究,借此创设直观情境,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抽象的数学知识实则表现了现实事物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由此,初中生就可以全面掌握数学知识,也能切实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


        二、围绕学生需求创新教学形式
        教学形式本身反映的是初中数学教师与学生为了完成课时目标所呈现出来的互动结构,常规的初中数学教学比较重视教师的知识讲解行为,而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独立统一的关系,二者虽然相互促进,但是一旦失去了平衡点,那么便会此消彼长,所以一味增加教师的知识讲解行为便会压制初中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客观分析初中生的自主学习需求,借此创新教学形式,切实优化师生关系与教学结构,以便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
        就如在“勾股定理”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在课堂导入环节展示了勾股定理这一数学知识的文化发展史,让初中生对勾股定理这一数学定理感到好奇,借此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之后,5名异质学生便可自由组合,合作探究勾股定理的推理过程,利用一些现成的三角形去推导数学公式,结合数学文化资料进行了逻辑证明。由此,初中生就可实现自主学习,学会积极在小组内平等交流,互帮互助。接下来,笔者会引导各个小组展示勾股定理的探究与证明思路,借此观察学情水平。然后,笔者会及时整理探索勾股定理的重要方法与一般规律,总结本课重要知识,以便及时优化学生的探究能力,切实改善学生的数学思维结构。
        三、围绕学生需求改善教学评价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评价应该始终伴随教学活动发生,而常规的初中数学教学则是利用考试评价去分析学生的数学习成果,并不利于学生实现学习成长。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客观分析学生的数学学习诉求,及时创新与优化教学评价。
        就如在“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一课教学中,笔者就认真观察了本班学生的学习情绪,发现有不少学生都存在兴趣萎靡、情绪低落的学习问题,而这就直接影响了初中生的学习效能感。在这时,并不适合进行批评教育,否则必然会加剧学生的受挫感、失落感。对此,笔者便一直耐心安抚学生,告诉学生不要气馁,而且还认真分析了学生的学习进步,告诉学生虽然进步幅度较小,但是却并不是毫无收获,希望学生可以再接再厉,继续努力。在笔者的赏识评价下,本班学生重振旗鼓,主动调整了自己的学习状态。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可以促使初中数学教师自主审视教学行为、课堂活动的有效性,使其自主调整与完善数学教学计划,是实现教学相长的好方法。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坚持生本教育理念,切实突出学生的主体需求与能动行为,以便不断优化学生的数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海怀足.以生为本探究初中数学分层教学[J].才智,2018(06):69.
        [2]乔旭薇.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性的培养[J].学周刊,2018(16):92-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