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的小组合作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17期   作者: 钱凡
[导读] 进入小学高年级之后,除了数学知识的难度越来越大
        摘要:进入小学高年级之后,除了数学知识的难度越来越大,小学生还面临着小初衔接的问题,这个阶段既要帮助学生做好基础的巩固,认真复习,还要着重于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在面对高难度知识时不至于出现畏难心理,学会如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应对这种比较复杂的局面,很多小学数学教师认为小组合作是一种较好的方式,并在教学中进行应用。而小组合作学习需要遵循一些原则,才能充分发挥其效果。本文即从做到合理分组、注重能力提升和促进学生参与三个方面,对小学高年级数学的小组合作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小组合作;教学策略
        教师普遍认为,小组合作能够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不论是在旧知识的复习还是在新知识的学习上都能够取得不错的效果,相比以往教师为某些学生单独补习的方式要更具效率,学生的接受度也更高。这的确说出了小组合作的优势,但这些优势不是有了小组合作这个形式就自然出现的,而是各种配套措施共同作用下的结果。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导致小组合作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转而认为小组合作没有想象中那么有效。其实,只要注意小组合作中的一些关键环节,就能够极大提升小组合作的作用。
        一、注意观察学生,做到合理分组
        小组合作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彼此学习、互相促进,这一点在上文中已经有所提及。既然是彼此学习,那必然是甲的身上有乙尚不具备的长处,反之亦然。虽然从整体上来说,这种优劣对比在任何两名学生身上都可以体现出来,但也是有强弱之分的,而且直接关系到教师应该给出什么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任务。过于随意的分组,比如简单的按照座位划分,很可能组内同学之间在各方面能力水平上过于相似,起不到足够的相互借鉴效果。而要做到更加合理的分组,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注意观察,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特征。
        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位置与方向(二)”。如果几名学生的方向感都比较强,计算能力也差不多,那将这几名学生分在一个小组显然就是不合适的。较为合理的做法是,组内部分学生的方向感强,能够较好地应对方向判断;其他学生计算能力比较突出,在计算距离的时候更有优势。这样一来,判断方向的同学可以传授其他同学一些相关技巧,也能观察其他同学是如何进行计算的,自己的缺点是不够细心还是其他方面的问题。为了提高分组的效率,教师应该在平时做好针对学生的观察记录。
        二、分组不是目的,关注能力提升
        小组合作能够产生很多好的作用,但不能为了分组而分组。也就是说,不能把分组作为目的。

在一些比较基础的知识学习上,学生依靠自己的能力就可以较好的掌握,此时分组就没有什么意义,反而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所以,教师在分组前就应该有比较详细的规划,确定本次课堂教学的内容与目标。如果比较困难或复杂,再决定采用小组合作模式,然后根据学生特征完成分组,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学习。这样还有另外一种好处,就是不会让小组合作显得过多过滥,能够维持住学生对这种模式的新鲜感。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圆的知识时,如果只是对半径、直径等基础知识的讲解,就无需进行分组。如果教师想要带领学生尝试教材中提到的“确定起跑线”,则最好选择分组的方式。因为实际应用往往比单纯记住书本知识更加复杂,有测量、计算、划线、核算等环节,单个学生很容易顾此失彼。而在现实场景中,这项工作本来也经常会交给两个或更多的人去做。从这个角度出发,此时采用小组合作模式还有利于拉近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距离,符合当前社会对合作型人才的需求。
        三、改进学习评价,促进学生参与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做出学习评价的基本根据是各种测验或考试的成绩,有时甚至是唯一的根据。随着教育教学领域的不断改革,绝大部分教师都改变了这种做法,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也视为学习评价中的一部分。这是一种难得的进步。但是,小组合作却经常被排除在外。实际上,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他们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去,是否愿意或乐于分享自己的知识技能,这些都会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发展造成影响,理应成为教师主要考虑的内容。
        以上文提到的“确定起跑线”为例。教师可以组织一个小比赛,看哪个组完成的最快而且没有错误。在比赛中发现,A组完成的最慢,因为其中一名学生不够积极,拖拖拉拉。教师就应将其表现计入到学习评价中。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找机会与这名学生单独谈话,询问原因,帮助他解决身上存在的问题。如果其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转变,也要把他的努力计入学习评价。这样一来,学习评价就更加全面、科学,学生存在的任何问题都能被教师注意到并加以解决。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模式虽然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并不鲜见,但仍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相信随着广大同仁们进一步的研究实践,这些都会受到足够的重视并得以改善,教学效果也会持续的提升下去。
        参考文献:
        [1]刘雪翩.试论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J].课程教育研究,2018(52):129.
        [2]吴家锦.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学常见问题及对策[J].教育观察,2018,7(24):117-1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