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中班幼儿如何开展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教育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17期   作者:郭莉娟
[导读] 幼儿园是幼儿智力启蒙的重要阶段,但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并不仅仅是启发幼儿智力发育,更要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摘要:幼儿园是幼儿智力启蒙的重要阶段,但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并不仅仅是启发幼儿智力发育,更要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幼儿从小讲文明懂礼仪的习惯,因为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民族素养的体现,所以从小开展对幼儿的文明礼仪教育,培养幼儿文明礼仪的习惯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幼儿在以后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必备的素养。本文对当前幼儿文明礼仪习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如何在幼儿园中班教学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对其他老师有些许帮助。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教育;文明礼仪;德育教育
        在新课改背景下,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进步,在新时期的教学中,学校和老师更加重视学生的全面进步和发展,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幼儿园教学也不例外。除了提高幼儿认知、启发幼儿智力开发外,幼儿园教学还要重视幼儿的德育教育,通过游戏、案例、动画、言传身教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文明礼仪不仅是一个人的素养体现,也是将来立足社会的本钱,所以幼儿园必须重视幼儿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教育。
一、开展幼儿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教育的必要性
        在当前现实社会中或网络世界信息中,总有一个“物种”让人无法忽视,那就是“熊孩子”,“熊孩子”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不懂事、没礼貌、经常做一些不可理喻的事,他们在家中不尊重父母或长辈,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甚至还会对父母长辈喊叫唾骂;在公共场所他们会大喊大叫,肆意破坏;将别人对他的好当作理所当然,却不懂得感恩和尊重他人……,熊孩子的劣迹数不可数,却因为年纪小往往被大人一句“他还是个孩子”轻飘飘带过,殊不知这种纵容只会造成孩子变本加厉,直到这些所谓的小毛病变成种种恶习才悔不当初。“熊孩子”的种种行为的背后就是德育教育的欠缺,是文明礼仪的缺失,所以应在幼儿时期就重视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教育,中班的幼儿已经有了一些自己的认知,基本能够顺利表达自己的看法,也正在形成自己的一些习惯,正是培养文明礼仪习惯的最好时机,只有从小帮幼儿打下文明礼仪的基础,才能更好地培养幼儿文明礼仪的习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和进步。
二、幼儿文明礼仪缺失的原因
        “熊孩子”不是个例,而是一种愈演愈烈的社会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多种,但多和家庭教育有关:首先,由于现在生活压力大很多家庭的家长都双双上班,不能亲自带孩子,特别是在农村很多家长都在外地上班,常年都难以回家,陪伴孩子的时间有限,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家庭都是隔亲带子,而作为长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孙都不舍得管孩子,甚至是纵容孩子,导致孩子变得“无法无天”,不懂文明礼仪为何物,久而久之造成幼儿文明礼仪的缺失。其次,现在家中的孩子少,有的甚至是独生子女,因此将孩子视为手心中的宝,再加上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孩子各种需求都尽力满足,不舍得孩子受一点委屈,久而久之在孩子心中就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自我心理,形成孤僻且自私的性格,稍有不如意就会发脾气、哭闹甚至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三、幼儿园中班幼儿开展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教育策略
        虽然“熊孩子”在家中或公共场所会做出一些令人气愤的事,但在幼儿园时他们会有所收敛,会将老师的话“奉为圣旨”,因此家长常常会感叹老师的话比家长管用,正是因此,老师应加强幼儿的文明礼仪教育,引导幼儿养成文明礼仪的习惯,和家长共同努力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1.营造文明礼仪的环境
        幼儿在幼儿园活动中,相当于融入了另一个家庭,因此老师应为幼儿创造一个文明礼仪的和谐环境,在整体讲文明说礼仪的大环境中,幼儿会自然而然被感染,潜移默化中受到文明礼仪的熏陶,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巨大的积极影响作用。比如在早课前,老师可以站在幼儿园门口迎接幼儿,对每个幼儿亲切地说一声早上好,无论是幼儿还是送行的家长都会感受到老师的礼貌,下意识地回一句“老师早上好”,从点滴处引导幼儿讲文明懂礼仪。在幼儿一日活动中,老师也要有意识地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倡导幼儿使用“谢谢”、“对不起”等文明用语,对于表现良好的幼儿应及时提出表扬,倡导其他幼儿向其学习,利用幼儿渴望被关注和被肯定的心理,推广文明礼貌用语在日常活动中的应用。同时老师还应认识到自身的言行举止对幼儿的影响,注意自身素养的提升,在一日活动中以身作则,文明礼貌、举止得体、言语幽默、言出守信,在说错话做错事是能够平等地向幼儿说一声“对不起”,得到幼儿帮助时能够真心地向幼儿说一声“谢谢”,从而用自身的魅力潜移默化中影响幼儿,从自身做起在班级中形成将文明懂礼貌的风气,逐步影响幼儿的认知和观念,埋下文明礼仪的种子。
2.在日常教学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在幼儿园日常教学中,老师应重视智育与德育的有效融合,有意识地渗透文明礼仪教育,在无形之中促使幼儿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比如,在观看动画歌曲《我的好妈妈》时,老师可以让幼儿对照动画说一下自己的妈妈是怎么样的,有的幼儿说“妈妈经常给我做好吃的”,有的幼儿说“妈妈天天洗衣服”等等,此时老师可以再问幼儿看到妈妈这么辛苦自己是怎么做的,有的幼儿说“我给妈妈捶背”,有的说“我帮妈妈扫地”,但还有很多幼儿都说不出来,当幼儿发言完毕后,老师可以为幼儿布置一项家庭作业“回家后对妈妈说一句妈妈辛苦了、妈妈我爱你”。通过类似这样的家庭作业可以帮助幼儿认识到家长的辛苦,学会感恩,还能让妈妈感到欣慰,促进亲子关系。再比如,在给幼儿讲《孔融让梨》的故事时,老师不仅要告诉幼儿要学会谦让、学会分享的道理,还要联系日常生活中幼儿之间的一些案例来进行分析,让幼儿切身感受到谦让文明带来团队和谐的重要性。
3.多元化教学开展幼儿文明礼仪教育
        幼儿天性喜欢游戏,老师可以在游戏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比如,在开展积木建构游戏时,幼儿难免会出现抢积木的行为,老师应及时制止,然后向幼儿问明为什么要抢别人的积木,如果想要积木是不是应该说“可以给我一块积木吗”,当幼儿说完后对方给了积木幼儿应该说一声“谢谢”,从而引导幼儿认识到文明礼仪的重要性。老师还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情境表演,并针对表演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如去别人家时要先敲门、看到别人要打招呼、过马路要注意红绿灯、别人东西不能随便拿、接受别人东西要道谢等等,在欢乐的游戏氛围中逐渐培养幼儿文明礼仪的习惯。
4.家园共育,培养幼儿文明礼仪的习惯
        开展幼儿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教育不仅依靠幼儿园老师的教育,还要依靠家庭教育的配合,通过家园共育共同促进幼儿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老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电话访问等方式加强和家长的联系,将幼儿在园中的表现反馈给家长,并从家长处了解幼儿在家中的情况,从而能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而且老师还可以和家长交流教育的经验和方法,指导家长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加强幼儿的文明礼仪教育,这样通过幼儿园学习和家庭实践可以加深幼儿的印象,逐渐改正幼儿的一些习惯,培养幼儿文明礼仪的习惯。
结束语: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所以应从小重视幼儿的文明礼仪教育,老师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渗透文明礼仪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为幼儿以后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先强. 浅谈幼儿园如何开展幼儿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教育[J]. 中华少年.科学家, 2016(12):257-258.
[2]常俊花. 浅谈对幼儿文明礼貌习惯养成教育[J].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1):210-210.
[3]王静. 如何加强幼儿文明礼仪教育[C]// 2016年3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 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