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游戏生活化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17期   作者:马艳华
[导读] 幼儿园区域游戏生活化的策略:生活化的区域游戏内容;生活化的区域游戏材料;生活化的区域创设及指导。
        摘要:幼儿园区域游戏生活化的策略:生活化的区域游戏内容;生活化的区域游戏材料;生活化的区域创设及指导。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游戏;生活化;策略
        陈鹤琴、陶行知都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们提倡教育的生活化,鼓励我们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中提取教与学的内容,让孩子们感受到亲切与自然,并获取直接的生活经验。由此出发,在幼儿园区域游戏中,我们以孩子们的现实生活为立足点,积极营造生活化的区域游戏环境,激发他们游戏的兴趣,让他们在与学习环境、学习材料地充分互动中,进行有意义的建构,实现自主探究,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生活实践能力。
        一、生活化的区域游戏内容
        (一)由“我”出发的生活内容
        孩子们最想认识和了解的是自我,同时这也是与孩子们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游戏素材。在区域游戏内容的选择方面,有的教师就从孩子们认识自我出发,让他们体验自己小手、小脚、小脸的重要性。为此,在阅读区角,可以投放大量的与人身体器官有关的绘本、挂图,让他们随时翻阅;在实践操作区角,可以投放能够给不同的器官带来有效刺激的材料,如醋、香水、酒、塑料垫、按摩器、鹅卵石等,引导他们闻一闻、摸一摸、踩一踩,让他们通过亲自体验,主动建构与人体各个器官有关的生活经验。
        (二)由“家”出发的生活内容
        孩子们的第一生活环境就是“家”,这是他们最为熟悉和最有安全感的地方。因此在区域环境创设时,我们可以将家庭生活内容与区域游戏结合起来。如每年开学季,在小班的区域设计中都会重点安排“娃娃家”“我喜欢的玩具屋”等区域游戏,并鼓励孩子们把自己的相册、布娃娃玩具等带到幼儿园,投放到区域游戏中,引导他们在“娃娃家”游戏里向大家介绍其家居摆设与家庭成员,等等。温馨而自然的区域游戏环境与亲切的互动,对于缓解幼儿的焦虑情绪具有很大的帮助,有利于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从而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二、生活化的区域游戏材料
        自主游戏是区域活动的灵魂,自主游戏的生成性又让区域活动变得丰富多彩。在这里,孩子们自主设计游戏方案、自主制定游戏规则,在自主探究中获得亲身的体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但是如果区域活动组织不当,却会产生诸多弊端。如随着经济条件的提高,有的幼儿园已经有能力购买一些高结构、精致化的科学实验材料了,于是在科学区,一些电磁实验器材等就出现了,但是孩子们视他们为“怪物”,常常是“望而生畏”,轻轻地摸一摸,也不知道如何操作,更担心把它们弄坏,使他们无法在科学区角自由、放松地游戏,无法实现培养他们操作、探究能力的教育目的,因此这些实验器材就成了摆设。

仔细研究后我们发现,这些实验器材是没有问题的,错在它们不是孩子们熟悉的游戏材料,无法引发他们的操作兴趣。
        在区域活动中,我们要从孩子们的兴趣出发,投放一些生活化的材料,以调动他们参与区域游戏的兴趣,引发他们游戏的构想。为此,有的教师还专门创设了生活区,把一系列生活化的材料投入到了区角,这些材料基本上都是孩子们喜欢操作但平时又没有机会尝试的材料,为他们在区域游戏中体验与操作提供机会。如在生活作坊里,有的教师投放了豆浆机、石磨、石臼、榨果机等材料,有的孩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榨豆浆、榨果汁等,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劳动的乐趣。在生活自理区里,有的教师投放了衣服、鞋袜、纽扣等材料,孩子们可以给布娃娃穿衣服,穿鞋袜,系扣子等,通过实践操作,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在生活化的材料引导下,都能积极主动学习与探究,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三、生活化的区域创设及指导
        在区域活动中,为了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会创设生活场景以及生活片段,激活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区域游戏中来,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性。
        (一)从孩子们的兴趣点创设生活片段
        区域活动从生活中可以提取用之不尽的素材,但是为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就必须从他们的兴趣出发,这样容易使他们迅速融入到区域游戏当中来,可以有效激起他们的探究欲望。如大多数孩子都喜欢到别人家“做客”,于是教师就可以引导孩子们在娃娃家游戏中扮演客人到小伙伴家做客,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扮演妈妈,在“妈妈”热情地接待中帮助孩子们学习做客时的礼貌用语,使他们成为文明的小客人。
        (二)围绕生活场景进行教师指导
        日常“说教”的方式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方面效果不佳。为此,有的教师在区域游戏生活化的场景中进行指导,一方面增强了教育活动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孩子们主动学习,从而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与教育,如在娃娃家游戏结束时,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送玩具回家,以培养他们整理玩具的习惯。
        孩子们日常可以接触与感受到的教育来自于生活,把区域游戏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孩子们更容易接受与理解,也有利于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本文总结了幼儿园区域游戏生活化的策略,期待着能为相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陆义苹.浅谈幼儿园生活化区域游戏氛围的创设[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1):214.
        [2]徐盘群.同一个世界 编织不同的梦想——让环境成为课程生活化的有效载体[J].中国农村教育,2017(03):44-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