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如何从生活角度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王亮金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7月14期   作者:王亮金
[导读] 初中语文学科中包含了许多与生活相关的内容,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从生活角度出发,结合生活中的元素,实行彻底的生活化教学。
        【内容摘要】初中语文学科中包含了许多与生活相关的内容,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从生活角度出发,结合生活中的元素,实行彻底的生活化教学。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特点,其次研究了从生活角度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生活 初中语文教学 策略
        初中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人文性很强的学科,不仅承担着识字、阅读、写作等教育职能,还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和德育素质的重要载体。 但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语文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多是以智力教育、应试教育为导向,从而限制了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系统培养与发展。基于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困境,笔者建议加强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应用, 即将课本知识向现实生活所靠拢,从现实生活中选择和加工教学素材,有效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和人文素质。
        一、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特点
        1.开放性
        语文教学不应该只是闭塞的环境,不应是古板的、单调的,而应该是开放性强,能够全面展现课堂活力的教学模式,应该让语文与生活之间紧密联系,打破两者之间的壁垒,让语文闭塞的学习环境变得富有生机,注重与外界的交流,教育不应只局限于学校,应该重视与社会的联系”。
        开放性能够更加有利于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研究,消除语文学习与生活之间的隔阂。它也暗示我们语文教学内容应该不能仅仅停留在字音字词的理解、文意的理解、总结答题技巧,而是将生活的各个层面都与语文教学相互结合,通过课堂上的语文学习,引导学生意识到语文学习留给自己的是青春的难忘记忆,与生命相关的情感体验,让自己的生活富有五彩斑斓的色彩,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2.实践性
        让生活化付诸实践。重视语文课堂上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强调听说读写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应用文写作,强化口语训练。实践性的特点表明,生活化教学过程中应该开设多样性的实践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通过这些具有知识性的实践活动,促进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这些富有个性化的特点,既能帮助我们有效地开展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也对我们设计课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既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也让我们不会管窥鑫测,不会禁锢我们的思想。在实践的过程中,应当重视这些个性特点,将其放在首要位置,从而来检验实践的合理性与实用性。
        二、如何从生活角度进行初中语文教学
        1.联系生活,推敲选用词语  
        联系作者和学生生活,推敲选用的词语。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在生活中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时品味语言文字是也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过程和方法。我们常说,语文来源于生活,语文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只有有了对这些来自生活的语言文字的深刻理解,学生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理解课文。在一篇课文中,作者塑造人物、表达感情时如何选词用语?为什么同一个意思,选用这个词而不用那个词?这么选用词语有何意义?联系生活,推敲品读课文中的语言文字,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写作水平。


        2.联系生活,品味文本主旨情感 
        联系作者生活和学生生活,品味文本主旨情感。一般认为,一堂不太好的语文课,教师都是直接告诉学生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一堂好的语文课,课文的思想感情是应该由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字里行间读出来的。教师如果提前把课文的情感主旨告诉了学生,那么学生就会游离课文的语言世界,不会进一步反思作者是如何表达感情的。联系生活情理和学生生活,品味文本主旨情感,生活化语文教学体现在品味主旨情感的教学策略上,就是注重引导、启发学生透过文本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心理,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联系生活情理,深度体验、感受文章的主旨情感。
        刘鸿伏在《父亲》这篇文章中饱含了对自己父亲的怀念和深情,情感真挚动人,尤其是一些细节描写十分值得细细体会。我在教读这篇课文时,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生活、走进作者生活,从课文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文中“父亲忽然站住,用颤抖的手解开外衣纽扣,从贴身的衬衣里撕开秘密缝住的小口袋,那里藏着五十元钱,父亲抽出三十元”这一平淡句子中所蕴含的父爱,我适时补充作者那个时代的生活背景,让学生感受到这50元钱对当时的一个农民家庭的来之不易,从而使学生心灵深处受到震动。我告诉学生,在上世纪80年代,50元就意味着一整个农民家庭的日常开支,农业生产,孩子读书的学费及生活费。在这里,我联系作者生活背景、自己生活中的藏钱方式和消费标准,让学生联系生活理解这50元钱的珍贵,同时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这其中所蕴含的沉甸甸的父爱。否则,不管老师如何模仿文中父亲撕开小口袋拿出钱的动作,或者如何指导学生模仿父子对话等,都很难让学生体会到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我立足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阅读教学策略上力求生活化,把语文学习和现实生活紧密地里联系在一起,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加强生本之间的交流
        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这是提高学生对文本解读能力的重要方式。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可引入生活情境创设方法,让学生站在生活的角度来创设生动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使其可以调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换个角度来理解文本内容。这有利于学生与文本进行更密切的交流,甚至与文本情感产生共鸣,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文本内容的魅力。
        如在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散步》这一课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站在生活化的角度来展开自主思考:“若是你们一家人出门散步,有的家人想走大路,有的家人想走小路,那么你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根据文本内容,可知走大路是“妈妈”的意思,而走小路则是“儿子”的要求。若是顺着前者的意思,那么就忽视了幼子的想法,若是顺了后者的意思,则是悖了长辈的意愿。这样的两难选择实际上在生活中可以看到一些类似的困境,需要学生学会如何去妥善处理这样的问题。为此,教师可让学生分为正反方来进行辩论,究竟是敬老,还是爱幼?有没有两全的办法?这就引导学生学会站在生活的角度来思考生活中会遇见的一些难题,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这篇散文的生活哲理。
        语文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语文,这两者之间关系密切,语文让学生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也丰富了学生的生命活动,情感体验。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改革与实践,可以丰富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的生命体验更加真实,让学生去探索创造更加奇妙的生活。
        参考文献:
        [1].商林秋.找寻生活中的元素——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思路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8,(30):45.
        [2].黄玉云.生活化教育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当代教研论丛,2018,(06):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