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对中职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中职语文的课堂模式已经不适合新时代学生特点和新时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的语文更是需要采用更加灵活的方式进行教学,尤其是更适合中职学生特点,能够为将来学生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作者将从转变课堂方式的角度探索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以“活”促学 中职语文 高效教学
引言:中职学生大多是从初中生升上来的,由于没有考入高中才选择中职学习,他们大多还没有完全掌握各科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有待提高。而且大多数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课堂积极性低甚至有厌学情绪。就中职语文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在课堂当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参与到课堂当中。因此教师必须要将课堂模式进行创新,灵活课堂形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仅仅起到引导作用,整个思考、讨论、讲解的步骤都交给学生来完成。
一、转变教学观念,将课堂还给学生
传统的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师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学生一整堂课都在听老师讲解。这种所谓“满堂灌”的课堂模式导致学生都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使学生的学习很被动,效率也很低,尤其是对于中职学生。为了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们不断改变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寻找更适合中职学生心理与特点的教学方式,目前使用比较多的教学方式就是灵活课堂形式,放松课堂气氛。不同于以往的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学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与老师进行交流,学生也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思考,而不是只能一味的接收老师传授的知识。
而要真正达到这样的课堂效果就需要教师真正转变教学观念,把课堂目标重点从自己需要讲授的知识点转到学生需要思考的问题上,重视调动学生的思考和语言运用能力。重新审视中职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从传道授业的教师转变成思维的引导者,较强教学的实用性和与生活的距离,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另外要转变教师严肃刻板的形象和高高在上的地位,将身份摆在和学生平等的地位上,悉心倾听学生的各种思路和想法,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尽可能多的理解学生的思路,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学生思路上的错误并及时予以更正,同时引导学生正确的三观。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和谐氛围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普及,在进行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有科学技术,尤其是多媒体设备,丰富课堂形式,使课堂更生动形象,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样的课堂模式更容易被缺乏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接受。比如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的PPT作为课堂线索,引导学生思考,又或者通过多媒体进行一些小视频播放或者图片展示来进行课堂导入的情景引入,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注意力,保证课堂效率。
另外通过现代发达的信息传播方式,很多教师都将教学资源上传到网络上进行共享,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共享资料,相互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进行中职语文教学的探索,丰富自己的课堂内容。另外通过发达的网络可以充分收集一些课外拓展的语文知识,引入到课堂当中,可以拓展同学们的语文知识,将语文和生活以及将来学生就业面临的环境结合,从而使课堂立足教材,超越教材,不至于使课堂教学枯燥单一,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语文是一门需要拓宽眼界和阅读的学科,通过拓宽学生眼界和鼓励阅读,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兴趣,从而提高对语言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三、组织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探究
中职学生大多活泼外向,但是还缺乏很多必要的能力和素质,培养合作精神是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培养的一个重要能力。而培养这种思维的最有效方式就是组织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探究。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充分考虑学生个性、性格等多方面因素,尽可能公平地进行小组分配,使每个小组成员之间可以进行思维方式的互补和学习上的帮助,另外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容易冲动和产生矛盾,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性格等因素。其次教师在进行小组讨论问题地设置上应该要花费很多心思,选择的谈论问题即要有思考和讨论的价值,还要能够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调动同学们的讨论积极性。另外讨论问题还要难易适中,选择同学们容易理解并且在学生知识范围以内的讨论问题,另外讨论问题的内容应该立足于教材,当然也可以是教材的拓展延伸,但是应当注意不能离题太远。最后教师要组织同学们进行讨论结果的展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认真倾听同学们的看法,另外应该及时给予积极的反馈,鼓励同学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做为一名中职语文教师,不仅仅是完成课堂教学这么简单,最重要的还是要关注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的实际掌握运用能力。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关注学生掌握的知识与能力是否与社会的要求相匹配。
参考文献:
[1]洪焕敏.给学生一片天空,还给你更多惊喜[J].中国校外教育,2015(17).
[2]李秀英.“探究式阅读”在中职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教学论坛,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