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信息化应用分析 陈文晓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7期   作者:陈文晓
[导读] 摘要:近年来,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浙江绿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浙江温州  325000
        摘要:近年来,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一线城市正在迅速扩张,聚集的大量和前期建筑暂时满足了社会的需要。由于各种原因,它们的发展进程目前相对缓慢。此外,传统的生产建设模式不能适应中国城市的发展需要,迫切需要新的技术改造,以保证信息技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快速发展。让大量的装配建筑业看到以BIM平台可以使企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BIM;装配式建筑;信息化;应用分析
        导言
        自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以来,装配式建筑凭借先进的建筑工业化建造方式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作为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方向,装配式建筑集成了“建筑、结构、机电、装修一体化”和“设计、生产、装配一体化”的新型工业化建造方式,是建筑业中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形成的建筑产品,无疑是推动绿色化建造、工业化建造和信息化建造的关键推手。
        1.BIM技术与装配式建筑概述
        BIM技术实际上是以建筑工程的相关信息数据为参考依据,结合数字信息模拟来模拟建筑物的真实信息,并在数字处理、工程管理、设备管理、物业管理等功能,为监理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等项目参与者提供统一的平台,共享同一建筑信息模型。信息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是生物技术的关键特征之一。这项技术构成了建筑的主线,并将整个建筑过程的设计、生产、装配、装饰和管理紧密联系在一起。出色地提高了建筑的实际施工效率,使房渡涉及的各种建筑都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建筑工程的进度、现状等。这种技术类似于管理方法,在信息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最初,中国只是将BIM应用于一些大规模标志性的项目中,比较经典的作品就是上海中心大厦,此外,上海世博会一些场馆也有BIM的采用,随后的发展中BIM应用范围变得更广。
        BIM技术的核心是信息共享、协同工作,作为建筑“集成”的主线,能够串联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的设计、生产、装配、装修和管理各个环节,形成建筑全产业链、全过程、全方位的信息化集成。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通过整体技术的优化、多专业的合作,装配楼由主体结构体系、外壳体系、机电设备体系和装饰装饰体系组成,并根据一定的技术接口和协同的原则.这种综合施工方法与BIM技术的协同共享理念相吻合。它们通过协作技术共享和整合系统的各个部分,形成一种综合的思维和管理风格。两者的综合协作管理理念也与epc项目承包中的组织整合管理思想高度兼容。
        近年来,中国建筑一直朝着绿色和经济发展的方向发展,无疑是装配式建筑的更合适选择。中国政府还出台了扶持性政策,积极推动绿色建筑材料、装配楼、钢结构的应用。尝试用10年左右的时间,提高装配型建设的比重,地方政府也在国家的号召下,积极提出相应的对策。装配架构只是在工地上组装的建筑。一般情况下,分为五种。更具体地说,整个施工过程可以在主体结构体系、机电设备体系、装饰体系和外部维护体系的整体技术优化和多专业协同下,根据一定的技术接口和协同原理进行组装。装配式建筑一体化建造有别于传统的建造方式,建筑、结构、机电、内装一体化,设计、生产、装配一体化、技术、管理、市场一体化,与传统建造方式设计、生产、施工不协同,技术、管理、市场不统一等有很大区别,相比之下,装配式建筑的一体化建造更具备优势和发展前景。
        从以上的简要介绍中可以看出,装配体系结构与BIM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它的目的是能够实现每个环节的共享和集成,两者也都借用了协作技术。在新时代建筑业的发展中,BIM技术和装配体系结构的应用和发展将更加广泛。同时,BIM技术在装配建筑中的应用也将得到发展和创新,更好地促进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创新发展。


        2.BIM在装配置建筑信息化技术中的应用
        2.1BIM技术在设计中的应用
        装配工程中的设计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保证整个工程建设和建筑质量顺利发展的前提基础。它也是整个从构思到成型的施工计划的关键过程,尤其是在装配施工项目中。由于其系统的特点,项目对设计环节的要求极高,设计环节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在设计过程中应用了BIM技术。它可以在统一的命名规则、坐标系、轴网、单元、基点、时间节点和深度的基础上,在统一的平台设计软件中构建建筑模型。
        在此过程中,机电专业等不同的建筑专业可以从机电建筑的标准化、构件库和构件库的序列化等方面自由完善模型,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构件和构件。随着平台信息资源的共享,提高了建筑设计的效率和标准化程度,设计方案更加科学合理。此外,不同的专业可以根据专业需要进行专业协作设计工作,相互促进,不断改进BIM技术模型数据,在不断改进下,形成满足各专业设计需要的综合设计模型,整合各专业的设计信息,科学可行,为下一个建设项目的实际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BIM技术在工厂生产中的应用
        与其他建筑项目不同的是,在建造装配大楼时有一个工厂生产环节。该链接的功能主要是完成设计信息实现的组件实体。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促进工厂生产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实现信息生产的实施控制,必须引进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以达到自动处理组件的效果。整个生产构件过程可以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实现生产控制、协调、调度、组织和安排生产计划的信息管理。
        BIM技术在工厂生产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其设计模型中所具有构件原材料、构件尺寸、构件编码、构件重量、构件类型等数据信息,在生产中利用MES技术和CAM技术(集成信息化加工)能够把BIM技术设计模型中所有的设计信息数据传送到生产工厂的中央控制系统内,经过数据转化成为能够被机械设备所识别读取的构件生产数据信息,并且将这些信息直接导入到生产设备的自动化加工作业中,切实提升了生产加工的精准度和效率,推进了精益生产目标的实现。
        2.3BIM技术在现场装配中的应用
        在完成工厂生产后紧接着就是现场装配环节,这一环节的职能是创造建筑实体的过程,同时也是和生产、设计环节交互信息的过程。
        目前,epc工程的总承包模式在装配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epc模型下,BIM技术的应用可以充分利用其信息资源共享的特点,BIM技术设计模型可以作为施工现场装配施工的载体。以设计计划进度计划为建设主线,与BIM整体模型的核心价值相协调,将施工现场装配信息与工厂零部件生产信息相结合,实现建筑设计信息的集成共享,并对深度融合仿真设备和现场装配操作进行了仿真。为了实现现场装配项目的安全、质量、施工平面、施工成本、施工计划和施工进度的可视化、细化和数字化管理,尽量避免现场装配的返工现象,提高现场装配施工的规范和施工质量.减少建筑材料和时间的不必要浪费,从而有效缩短工期,提高建筑装配效率,全面提高工程现场施工管理水平。
        3.结论
        在我国建筑发展的大趋势下,装配式建筑信息化的应用将得到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将BIM技术协调与集成概念与装配体系结构的集成建设高度结合,决定了基于BIM的装配建筑信息应用将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推广。为此,相关行业工作者必须研究和引进BIM技术,通过应用BIM技术实现装配体系结构信息的更快、更好的发展。同时,在建筑业的不断发展中,也需要增加装配建筑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不断提高装配建筑在建筑业发展中的比重。
        参考文献:
        [1]叶浩文,周冲,韩超.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信息化应用[J].建设科技,2017(15):21-23.
        [2]康鹏.基于BIM的预制装配式建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7.
        [3]戴文莹.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