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倡导低碳保护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带动我国车用汽柴油产品质量的提升。由于我国车用汽柴油标准的不断更新,质量检测方法越来越多,同时检测的精度要求不断增加,这就要求我国出台车用汽柴油检测标准,完善检测体系,避免质量检测中出现问题。本文通过质检员、取样方法与检测方法等多种方面分析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对应的管理策略,提高汽油柴油产品检测准确性,最大限度保护油品的质量安全。
关键词:车用汽柴油;检测准确性;影响因素;方法策略
一、车用汽柴油质量检验的意义
成品油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和战略物资,车用汽柴油产品质量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环境质量改善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但在使用过程中,因为车用汽柴油的质量问题产生了一系列环保安全健康事件,形成公众所关注的社会舆论问题[2]。与此同时,我国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国家环保相关法律规定,车用汽柴油的使用,不仅仅需要满足汽车使用性能的基本需求,还应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避免对环境产生污染,影响空气环境。
实验分析中得出,柴油中十六烷值、十六烷值指数过低,汽车行驶中发动机容易出现敲缸,甚至会出现熄火现象,影响车辆正常行驶。同时,柴油中含有大量的硫、多环芳烃、脂肪酸甲酯等物质,使得柴油密度偏大,增加汽车尾气排放系统故障发生率,降低有害气体的转化率,导致排出的气体不符合环保规定,严重污染环境。汽油的辛烷值或抗暴指数偏低,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产生爆震、熄火现象;汽油中高指标的烯烃含量、溶剂洗胶质、未洗胶质,则会沉淀物质,堵塞供油系统,减少或中断汽车供油,对汽车的正常行驶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为发展低碳环保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响应我国环境法律法规要求,车用汽柴油应严格监督检验,推动车用汽柴油质量稳步上升,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量,减轻环境污染,提高环保技术,改善生存环境[3]。
二、提升油品检测数据准确性的措施
2.1 建立健全油品质量检测体系
制定出科学、严密的油品质量检测措施,利用标准物质进行标定,合理控制油品的质量。对比分析两个或多个实验室之间的试验结果;利用同一种检测方法反复检测同一油品;抽样检测稳定期的样品,并在多次试验中寻找差异性,找寻规律;统一分析不同检测项目的数据,保障数据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在油品检测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以上方法,保障检测数据的准确性。质检员在检测过程中发现问题,应及时反馈并处理,减少对油品质量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检测方法越来越多,技术越来越高,但部分自动化仪器设备尚未设立在国家强制检定项目中,部分检定机构条件有限,无法正常使用自动化检测设备[4]。这就要求检测室通过对比方式进行油品检测,对不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总体上分析检测机构对油品的检测能力。一般采用实验室与有检测资质的实验室进行数据对比,有检测资质的实验室之间进行对比,同一实验室内的不同质检员进行对比的方式,进而得出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2.2 规范取样操作
油品质量检测中,取样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也是保障油品质量检测结果高准确性的前提。为了真实反映油品质量水平,质检员应在整批油品中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样品[5]。在取样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取样工具。由于汽柴油的物理性质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性,质检员应根据汽柴油的特征选择相对应的取样工具。点采样器、底部采样器、沉积物采样器等多种取样工具,选择正确的取样工具,可以维持高纯度的油品,将取出的油放入干净的容器中,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2)取样方法。质检员应按照GB/T4756-2015《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进行取样。取样时随油品的性质、存储容器与取样点不同,取样的方法也发生变化。在检测中需要注意取样的方法,避免对检测数据产生影响。
质检员在取样之前,应使用少量的待检测油样对取样工具进行冲洗,同时取至少三份样品分别进行自检、留样与送样,以保障检测数据的一致性。
(3)样品标签。为明确样品的信息,质检员应在储存油品的容器外侧贴上相对应的标签。标签应包含取样地点、时间、样品量、名称等详细内容。
2.3 加强检测仪器管控
(1)油品质检仪器在检测数据准确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选择先进的高精密仪器对检测工作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ICP、大辛烷值机、紫外荧光硫测定仪、柴油十六烷值机等多种高精密检测设备不断推广应用,与此同时,国家对车用汽柴油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质检员应及时学习使用先进的检测仪器,并在使用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6]。
(2)加强对检测仪器的管理。检测机构所配置的检测设备应定期维护,在仪器购置后,不仅仅是安装调试,更应该注重后期维护保养,保障检测数据的精准度。检测机构应组织人员定期进行设备检定校准,尤其是使用频繁的高精度仪器,检定校准合格后投入使用,避免过期失去工作效果。当仪器出现故障后,应停止投入使用,并贴上暂停使用标签,放在隔离区,待维修合格后再投入使用。
2.4 相适宜的设备与环境条件
汽柴油实验室应按照实际所需的功能与要求合理划分工作区域,以满足检测设备所需要的环境。质检室内的能源、照明、温度、通风、粉尘等多种基本的因素应在正常范围内,保障检测实验顺利进行。当其中一项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时应给予合理控制,若控制后仍无法运行,则应暂停实验,等环境达标后再进行实验检测。样品室和试剂室,使用防爆开关和防爆照明,满足防爆要求,室内应维持干燥、通风,避免影响检测结果。
2.5 合理控制检测结果质量
为保障油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不仅仅需要认真完成检测流程,还应该在检测过程中使用质量保障措施,合理控制整个过程,落实工作准确、到位,切实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质检室应该制定合理的周期检验制度,在出现问题时及时采取措施,开展期间核查和周期检验,分析同一油品样品在不同检测实验中所得出数据的差异,进一步明确检测数据。检测员选择不同的实验方法检测同一油样,在反复检测中对比实验结果,使用标准物质标与标准油等多种方式对油品质量检测进行合理控制。质检室要求检测员仔细记录检测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并认真分析原因,及时改进,提高油品实验检测准确性。
三、结语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行业空前繁荣,汽车数据快速增长,社会对车用汽柴油的需求量逐渐增加,环境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由于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合理的汽柴油产品可减轻汽车尾气的排量,对减轻环境压力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油品质量检测意义重大。汽柴油质量检测的准确性,利于满足机动车排放要求,因此,我国制定新的符合环境保护的尾气排放标准,对提高油品质量、促进炼油技术进步具有重要作用。为了保障汽柴油产品质量检测准确性,不仅要求质检员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实验操作,还要求反复进行对比,监测实验整个流程,仔细记录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总结经验,及时解决实验问题。质检员应充分掌握油品理论知识,学习新的检测方法、标准与技能,了解车用汽柴油质量的标准变化,切实有效保障汽柴油检测数据准确性。
参考文献
[1]谢鹏飞, 汤大刚, 张世秋. 京津冀地区机动车燃油质量标准升级的环境经济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7(6).
[2]张艾蕊, 王海, 王梅玲, et al. 车用汽柴油中硫成分分析标准物质的研究进展[J]. 化学试剂, 2016, 38(8).
[3]尹士武, 申满对, 刘景岳. 汽柴油质量与环境污染[J]. 化工环保, 2004, 24(z1).
[4]赵霞. 关于提高油品检测数据准确性的探讨[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6(24).
[5]吴颖. 车用汽柴油中有害物质检测技术研究[D].
[6]段正义. 汽柴油产品质量检测技术研究[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6, 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