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 EPC 总承包全过程造价管理探讨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17期   作者:张建强
[导读] 随着经济和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当前,在城市化建设进程逐步加快,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为适应社会体制变化做出了了重大改革
        摘要:随着经济和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当前,在城市化建设进程逐步加快,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为适应社会体制变化做出了了重大改革。本文主要对水利工程在EPC总承包模式下工程造价的任务及其特点进行探究,为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水利工程;EPC;工程造价
        引言
        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背景下,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和理念也要紧跟时代发展需求,才能在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的基础上,降低工程成本。EPC总承包是一种新颖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具有管理过程简单便捷、管理效率高等优势,深受水利工程施工方和业主方的青睐。本文对水利工程EPC总承包全过程造价管理进行探讨,以促进EPC模式在水利行业的应用发展。
        1EPC总承包的概念
        所谓EPC总承包指的是工程中承包方根据合同中的约定,对水利工程项目的方案设计、施工设计、原材料机械设备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全过程进行管理控制,并对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安全、进度、工程造价等进行全面负责,为发包方提供一个满足合同要求、满足工程资料、满足使用功等新型承包模式。大量应用实例表明,EPC总承包模式可大幅度缩短水利工程施工周期、降低施工成本、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和纠纷。在水利工程中应用中,该模式属于一种总价承包的模式,对工程发包方而言,能有效转移建设风险,便于总体工程造价的控制。
        2EPC总承包全过程造价管理的特点
        2.1总承包模式的特点
        1)合作双方以合同为前提,各自确定自己的责任范围。业主方:确定自己的需求并准确表述;承包方:同时具备技术、管理、统筹、协调能力,平衡好项目进度、业主需求内外部的关系。2)承包项目费用既包括所需的成本、含时间、人力、质量评估,也包括完工后的经济收益。其确定通常没有具体的规则,多数情况下依靠承包商参考已经完成的项目工程进行评估,保证合法利益的最大化。3)传统的成包模式难以发挥项目的特点,执行不流畅,管理成本较高。在EPC模式下,承包方在设计、采购上都具有自主性且依靠合同的条款灵活执行,在成本和执行上都更容易发挥专业素质,以到达最好的效果。同时,企业还能自主的协调各个分包单位,达到预期目标。水利工程的EPC承包在建设过程中承包单位还需要对项目的造价风险、建设风险进行管控,大大降低了政府方作为业务主的管理成本。
        2.2总承包模式项目造价主要工作内容
        造价管理是承包项目的核心,在不同的工作阶段,有不同的工作重点。首先,在项目承建期间,主要工作为投标和报价,达成协议后进行合同的签订。这一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包括投标报价报告的编写,总承包成本造价的确定,同时需要拟定承包合同。紧接着,在策划计划阶段,需要把项目的管理目标和实施计划编写成案,确定承包项目的最终目标,并对其进行分解。然后,分阶段的完成设计工作,采用例如:限额设计的形式分析成本,并渗透到设计中去。进去采购时,需要预先编制采购方案和预算,对其中占重要部分的机电设等设备的成本进行控制,当前面的步骤已经完成,就进入施工阶段,此时的主要工作是相关设备包括土建施工、机电材料等的安装,并且这阶段需要撰写施工的预算,不同于前几部分的预算,施工预算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工程的成本消耗。最后,项目建设完成后,进行试运行移交和验收,这时需要做出整个工程的费用决算。
        2.3造价管理的特点
        项目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设计过程,影响因素多且复杂。其中,水利工程中造价费用包括:建安、设备、税金等等方面,而作为造价核心部分的建安工程记忆设备操作产生的费用又受包括人工、材料在内等直接费用和所处的地形地质、设计方案、管理方案等等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造价目标实现难度大。

项目建设过程中,最理想化的状态是缩短工期降低花费,这样在保证达到高质量的水利工程项目前提下,使得成本降到最低。但是往往实际的操作中,这种理想的造价是难以实现的,因为在工程中,各个造价因素的相互关联的,不能单纯的去调节一个达到目的,每个项目的调节都会影响到其他部分的费用安排,牵一发而动全身。
        3水利工程EPC总承包全过程造价管理思考
        3.1构建全过程造价管理和运作体系
        水利工程施工工序繁多,每个施工阶段工作内容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同阶段造价管理的任务各不相同,并且在不同阶段参与造价的管理人员能力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和不同,都会影响造价管理的质量。承包人需要根据各施工阶段自身的实际资情况,对造价进行规范系统的管理。简而言之,就是根据每个施工阶段特性和内容的不同制定与之相适的造价管理标准体系,并严格按照标准开展相应的管理工作。通过这样的方法,有助于提升造价管理的规范性和标准性,也可以大幅度提升水利工程管理的质量和控制水平。构建造价管理标准体系时,需要先成立规范性的组织机构,专门负责造价管理标准体系的编制和执行,从而把各项标准和规范落到实处。此外要和专业技术部门、造价精确部门、材料管理部门等进行通力合作,从而实现水利工程全过程管理的有效落实。
        3.2优化设计是实现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关键
        EPC总承包也被称之为“交钥匙工程”。由于水利工程承建方案一般比较粗糙,缺乏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当EPC合同订立完成后,需要及时进行方案优化,这也是EPC总承包全过程造价管理控制的基础工作。发包方对水利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的要求是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上,降低工程施工建设的投资成本,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施工企业也希望以最低的成本完成合同中的规定,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方案设计的标准必然会影响水利工程EPC总承包全过程造价管理水平,但方案设计属于一种技术,通过优化方案设计可有效缩小成本,同时也不会影响水利工程的质量和效益的发挥。如果发包方和施工企业加强商榷,不断优化方案设计,可实现共赢的局面。比如,通过精确的测量设计、采用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可进一步优化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EPC总承包方的管理人员要根据现场实际条件,与业主加强沟通联络,对设计方案进行全面系统的优化。此外,还要考虑施工阶段施工设备、施工材料的选择,从全局观的角度,对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目标功能和造价等进行全面优化和部署。
        3.3通过招投标制度确定分包人
        合理确定分包人既能保证水利工程施工的总体质量,又能有效降低水利工程的造价。招投标制度是EPC总承包控制工程造价的主要方法和手段,是关系EPC总承包全过程造价管理成败的主要因素。通过招标可选择出最优质最合适的分包人,从而达到提升项目经济效益、确保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缩短施工周期的目的。
        结语
        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以新的思路和模式去管理水利工程的设计和实施。而水利工程在EPC总承包的管理模式下,解决了复杂的工程建设问题也达到了精细的造价设计要求。通过分析EPC的造价模式,分析了设计与施工在项目上相辅相成的作用,不同的环节需要怎样的管理与实施。目前,总承包应该仍围绕造价进行发展,确定更加系统的体系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
        参考文献
        [1]陈敏.基于水利工程项目EPC总承包模式的工程造价管理研究[J].珠江水运,2016(17):94-
        [2]运道.EPC总承包项目工程造价管控要点及建议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2):274-275.95
        [3]杨海燕.基于总承包模式的工程造价管理研究[J].山西建筑,2015,41(21):244-2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