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路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16期   作者:宫清莲
[导读] 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高职学生的素质要求都对大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摘要: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高职学生的素质要求都对大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体系,健全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改革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搭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科学的创新创业竞赛体系,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创造条件。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要求高等学校深入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深入践行创新驱动发展之路。高职院校的定位是培养出一批具有大学知识,又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其知识的学习是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以学生为教育主体,根据各个专业的特点,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融入到专业培养方案中,借助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一、培养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意义
        《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一)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能够缓解就业压力
        随着大学生数量日益增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的重要难题,高职学生作为专业技术和技能型人才,提升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使一部分创新创业意识强的学生组成团队,根据自身优势进行创业,除了直接缓解就业竞争外,他们还将会成为就业机会的创造者。
        (二)创新创业能力是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
        高职毕业生要想在择业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除了学好专业知识外,还要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将创业创新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之一,是高职教育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管理技能。
        (三)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学生素质提升的要求
        高职院校有责任和义务为社会培养大量技术技能型职业技能人才。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大,高职学生必须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创业能力。高职院校应该在此需求基础上,深入研究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内涵,将创新创业理念的内涵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以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业信心树立为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
        二、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体系不够完善
        当前部分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没有引起实质性的重视。一些高职院校没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作为使命和目标,没有把创业教育融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体系去建立人才培养教育的长效机制。另外,从创业师资力量来看,既有创业理论又有创业实践经验的创业指导教师非常稀缺。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缺乏创业咨询与培训咨询教师大都是兼职教师,重视不够。
        (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够健全
        现在一些高职院校已经开设了“创业基础”、“创业管理”、“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等基础理论课程,但没有形成模块,没有梯度,没有体系,没有体现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环节的紧密结合。
        (三)配套的教育管理激励制度不够健全
        目前的创新创业教育还仅仅停留在个别学生团队,不具有普适性。创新创业教育区别于其他课程,需要学校对学生从时间、空间、制度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让学生有动力投入到创新创业活动中。近些年各高校一直关注创新创业教育,试图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校的教育进行改革中,但事实上仅停留在开展一些创新创业活动,不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归根结底是缺乏相应的教育管理激励制度。
        (四)配套的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健全
        创新创业教育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是实践教学,它与其他教育形式相比较,更加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它使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理解创新,认识创业,从而更好地适应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和市场需求。从目前的创新创业教育情况来看,高职院校没有形成配套的实践教学体系,不能将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一些创新创业知识仅停留在课堂理论教学层面,没有付诸实践的条件,没有形成特色创新创业教育实践。
        三、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路径
        (一)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体系
        为了使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落到实处,学校应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入创新创业模块,建立适应高职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体系。其内容体系应侧重以下几个方面:
        1.意识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使学生了解创业的概念、要素、特征等基本知识,了解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


        2.能力提升:培养创新创业素质,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创业能力。可通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洞察力、决策力、组织协调能力与领导力来逐步提升。
        3.环境认知:加强校企合作,拓宽与企业的合作,让学生走进企业,深入企业,了解行业环境,寻找创业方向,判断创业机会,尽力树立信心。通过深入企业,提高把握创业风险的能力,掌握创业的设计策略及技巧等。
        4.实践模拟:借助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创新与创业模拟训练,让学生实际模拟创业的各个环节,包括创业市场评估、创业融资、创办企业流程与风险管理等。
        (二)健全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科学健全的课程体系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的重要依托。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应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通识类课程,可分为必修类课程和选修类课程,旨在使所有高职学生对创新创业有全面的认识、让学生从总体上了解创新创业,具备创新创业的基础知识,基本常识;第二层次是面向部分管理类专业及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创业意愿的学生专业类课程,旨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技巧、技能等,为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做准备;第三层次是实践活动课程,它的目的是通过竞赛、活动、项目为依托,指导那些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创业意愿的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实际运用能力,使创新创业教育开花结果。
        (三)改革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第一,改革学业管理制度,放宽对创业学生修业年限的限制,允许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业,为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提供便利条件;第二,实施创新学分制度,将创新学分纳入学生的培养方案,将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和项目、发表创新创业类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情况折算为学分,超出培养方案要求的学分可申请替代专业教育选修课,以此激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类活动。
        (四)搭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
        要想使创新创业课堂教学知识高效应用于实践,必须建立校企互通的校企合作平台。这一平台是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激情、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保障。实践教学是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创新能力和创业技能提升的重要措施。实践教学包括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两部分。社会实践是通过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参与实践活动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对于提高大学生社会认知能力、运用知识能力具体操作技能的重要手段。专业实践则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形成以“运用---拓展---专业训练实战”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
        (五)构建科学的创新创业竞赛体系
        以项目和社团为载体,以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为目的,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组织创业教育讲座,建立科学完善的国家级、省级、校级创新创业竞赛体系,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活动等,进而形成了以专业为依托,以项目和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群体的“专业+竞赛+活动+实践”的创新创业竞赛体系,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四、结语
        创新创业能力是依靠能力这一基础环节,将创新和创业的理念进行相互融合,一方面,该理念是对创新的应用途径进行明确的指向,必须是围绕创业的创新;另一方面,也是对创业的形态进行了规定,明确了创业必须要通过创新来践行,融合了创新的创业,实际上是对创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创业能力的提法包含了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两个维度,不能将其进行割裂,二者在逻辑上应该是相互促进和相互融合的,以创新创业能力的形式提出来,本身就是代表了该能力的综合性和系统性。创新创业能力的内部构成要素一般包括知识、技能、动机、特质等,这些要素之间应该是一个共同体,相互之间存在较强的内部联系,从逻辑上来说应该能够满足系统的要求。
        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需要进一步发挥高职院校实践性、应用性人才培养的优势。当前,创新创业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高职院校应该关注内涵建设,积极探索和推动相应机制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张晓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5):214-215.
[2]王丽红.全方位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8(2):84-88.
[3]张辛雨.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高职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路径分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11):10-12.
[4]张莹,刘欢,李浩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及改革路径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17(2):381-382.
[5]张辛雨.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高职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路径分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11):10-12.
[6]刘燕.“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与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湖北农机化,2019,(12):48-49.
[7]蔡子娟,刘亮.试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路径[J].知识经济,2019,(16):118+120.
[]刘燕侠,张自力.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析[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9,(2):38-41.
[8]杜红梅.论就业导向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9,(8):55-57.
[9]李俊.创新创业视域下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2):14-16.
[10]田玉.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探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9(08):121-123.
[11]全文景,周江林,刘治.试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与策略[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2):55-56.



作者简介:宫清莲(1977-),女,辽宁大连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大连市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院2018年度科研课题(项目编号:DZKY2018B18)。
窗体底端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