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原生课堂 开启心灵之窗

发表时间:2020/1/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4期   作者:张玉芹
[导读] 新课改要求我们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要让学生在生成知识的同时还要获得能力的提升和情感的升华
        新课改要求我们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要让学生在生成知识的同时还要获得能力的提升和情感的升华,因此我们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精心打磨每一堂课,铸造生命本原的生态课堂,以开启孩子的心灵之窗。
一、原生课堂应该是师生共同开启的发现之旅
        教育作为一种生成人的文化性的活动,是受教育者通过自己的活动和感悟将外在的文化和要求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和准则的过程,因此教育要想真正取得成效就必须要尊重学生自己的主体建构,尊重学生对于学习过程的经历、感受与反思。因而,一堂原生课堂应该是一次生命的历程,一次知识的探险。在这里学生体会到的应该有对未知领域的新奇向往,在困境中的焦虑不安,顿悟后的柳暗花明,成功后的欢欣喜悦。我们说,发现之旅之所以充满魅力就在于这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在这里我们将会有新的期待,所以对于学生而言它必然是一种真实的情境,而不会只是一种表演,一种展示。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要保证课堂的这种“真实性”,教师的角色不应该只是课堂的“设计者”、学习的“引导者”,还应该是发现之旅的“同行者”。在这里我们要与学生保持一致地前行,沿着学生探寻的轨迹,随时解答并帮助解决学生所遇到的问题。这给我们的教师提出来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从教学设计方面进行准备,还要注意课程实施中的一系列问题。一方面我们要做好课前准备,首先,分析课程内容——区分重点难点,理清知识脉络,明确所处位置,考虑前后衔接;其次,分析学生实际——明确所处阶段,了解心理特点,注意认知水平,考虑生活经验;再次,开发各种教学资源——课本资源、学校资源、学生资源、社区资源、家庭资源、社会资源、网络资源等。另一方面,我们学要富有教学机智,在课堂中要有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要会选择恰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点拨,有对不同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二、原生课堂应该让每个孩子都有所成功
        人生来有好奇之心,充满了对于未知的向往,并进行了不断的尝试,取得了不断的成功,从而才有了继续探索的信心和动力,这就是我们认识世界的过程。教育的过程也应该是如此,而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下,学生更多地被当成了整体划一的产品,如果达不到统一的要求就会被冠以“学困生”的头衔,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彻底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成了我们认为的不争气的学生。而事实上作为单一个体的每个学生必然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他们有不同的知识储备、不同的生活经验、不同的家庭环境、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我们教师需要改变的还有很多。首先,我们要树立层次教学的观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每个学生原有的水平必然会有差异,因此我们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课堂教学要有所侧重,作业布置要区分层次,要尊重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每个学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学习。其次,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比较观,重在学生的自我提高。学习应该是基于自己原有水平的提高,因而我们要淡化对于学生的整体比较和全员排名,只要是在原有基础上有了新的收获,我们说这就是一种成功,要让学生体会到成功其实是一种简单的事情。再次,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评价观,综合评价学生。学习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不仅有知识的获得,还有能力、情感等方面的提升,因此我们要立体地去看待学生,多个角度去评价学生,要让学生有更多体验成功的机会。只有让学生体会到在课堂的成功才能让他走进课堂,只有不断地获得成功才能不断地参与,全员成功就是课堂的全员参与。


三、原生课堂应该是回归生活的自然教育
        教育作为一种人类能动性地传承文化的活动,最早就是产生于生活;知识作为一种经验的积累和反思,最先就出自于生活;而学生作为社会化的一个个体,其实原本就处于生活。而我们说教学是一种科学,也是一种艺术,但首先应该是一种师生间的共同“交往”,因此教育要想实现培养人的目标就必须要回归生活。教育回归生活,就是要还原教育的生活性,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的现状来开展我们的教育,这又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我们要以“人”的观点来对待每个学生。我们要革新自己的学生观,从生活中来定位学生,把学生还原成一个个真实的个体,尊重学生不同的兴趣、不同的经验、不同的情感、不同的观念、不同的背景,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和主体性。其次,要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教学的起点应该是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课堂中的教学案例应该是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出的要求应该是学生的生活需要,作业的布置也要立足于生活问题的解决。再次,要充分利用各种生活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生活经验应该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而生活中的事例又是对课程内容最好的解释,家庭是学生成长的开端,家长是学生最早的老师,因而可利用的资源还有很多。最后,我们要全方位地革新我们的教学观。教学中要充分注意学生的自主体验、感受和反思,多采用自主教学、合作教学、探究教学等教学形式,整合教学内容用以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总之,教育要回归生活就是要创设生活化的情境、采用生活化的事例、营造生活化的氛围。
四、原生课堂应该有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是师生间共同交往的过程,也是师生共有的生命历程。因此,教育是一种人际间的交往,也是一种生命的历程,我们应该从“交往”和“生命”的角度来审视我们的教学。本着为教学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尊重“师生共同的生命”的原则,我们要注意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要让学生乐在其中、流连忘返,而这种课堂将必然是一种民主、自由、平等、开放的课堂。只有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会身心放松,从而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实现各方面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要学会去尊重每一个学生、善待每一个学生、发展每一个学生。作为教学中的主导——教师对于这种课堂氛围的营造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做到从“台上”走到“台下”,进而走进学生的“心中”,我们更应该注意到教师的权威不是基于对课堂的绝对控制,而在于我们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因此新形势下对于我们教师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首先,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责任实际上是学生的“替代父母”,因此我们需要对学生充满爱和关怀,我们要本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成长的过程;其次,作为成长中的孩子渴望我们的关注,因此我们要对他们充满了希望和信任,约好“在下一个路口等你”;再次,教室中的我们应该就是现实中的我们,我们在教学中也要保持自我的本色,对待学生也需要真诚;再者,成长中的孩子是难免犯错的,而差异的个体又有自己的处事方式,所以我们要有一颗宽容的心,既要包容孩子的错误也要包容孩子的个性。
        总之,原生课必然是一堂真实的课,一堂全员参与的课,一堂立足生活的课,一堂民主和谐的课,打造原生课堂以促进学生成长任重而道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