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职教育作为培养社会技术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尤其需要与当今社会紧密联系,输出符合当下时代需要的人才。因此,在新时代下,高职教材建设需要体现新的变革和创新,用人工智能推进教法改革,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其实践能力,是当前高校专业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 互联网+ 新型教材 人工智能 改革
互联网+”时代下,越来越多新的互联网词汇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当中,如人工智能、5G、虚拟现实、“云计算”“云存储”“大数据”等、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体现了社会的变革和时代的革新,正在并将深刻改变行业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社会的运行和管理模式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
一、目标与思路
与产教协同联盟内合作企业紧密合作,对专业群“O2O混合式金课”、“线上金课”和“线下金课”,研发“纸本+活页+工作手册”式新型教材、“一课一码一库”卡片式智慧学材,“本地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一体化教材,研制一批信息时代的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培训教材。全面推广基于翻转课堂的“训、战、赛、创”混合式教学模式,组建校企行跨界金牌师资团队,开展教学方法创新。推进“课堂革命”,普及“资源库进课堂”,为适应“百万扩招”和1+X不同生源层次的多种教学模式提供先进的教学环境保障。
二、几点思考
高职教材建设应紧跟“互联网+”时代的技术发展及高职教育发展的潮流,结合高职学生学习的特点,集中多方面的技术、资源,努力开发创新型、互联型新型教材,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1、研发“纸本+活页+工作手册”式新型教材
精准对接专业群“三区七域”课程体系,精选一批国家规划纸质教材,精编一批动态更新的活页式教材和基于专业融合新业态对接岗位新标准、新要求、新工艺的工作手册式教材,并且根据专业群课程的不同属性采用适宜的教材组合类型,底层共享的专业群基础课程可采用“纸本+活页”式,中层分立和高层互选的专业课和应用实验项目可采用“纸质+活页+工作手册”式教材。通过精选、精编、精用固定版本的纸本教材、内容灵活的活页教材和无缝对接岗位要求的工作手册式教材,将专业群课堂教学过程与专业融合新业态岗位工作过程有效整合。
2、研发“一课一码一库”卡片式智慧学材
与产教协同联盟内合作企业专家共同开发一批以学习者为中心,高度项目化、智能化的新型新型智慧学材。将纸质教材与二维码资源、动画资源、虚拟仿真资源、微课资源、在线开放课程进行一体化设计,逐步实现“一课一码一空间”。配合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和课程体系的重构,分步完成新型新型智慧学材的规模化应用。
3、研发“本地文化传承与创新”系列教材
为发挥地方特色优势,通过重新修订研究撰写专业特色智慧教材,实现教材资源由院校师生专属资源向行业、企业、社区共享资源的转变,扩大本地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承传优秀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性发展贡献力量。
4、为学分银行研制信息化专业培训教材
为实现随时随地无界互动,前瞻区域企业信息化建设及应用需求,研发一批信息时代的新型专业培训教材,如大数据分析与应用、人工智能场景应用等,新开设并研发机器人餐厅运营、互联网会展实务、人工智能旅游应用等教学内容模块及教材。
利用智慧校园中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通信渠道实现师生随时随地无界互动、无界学习。在学分制改革的基础上,出台学分银行改革方案,对非课堂学习学分认定出台办法,在全校全面推广学分银行制度。
5、推广“训、战、赛、创”混合式教学模式
紧密对接专业融合人才培养新规格,以教学内容重构推动学习过程重构,专业群校企教学团队通过分阶段设计真实主题的训练项目、实战项目、比赛项目和创业项目,将新业态岗位的新目标、新工艺、新标准等引入课堂,综合把握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方向、不同层次的学生,综合考虑、选择项目的类别、命题、策略单、作品类型等进行因材施教。通过打通各专业方向的壁垒,在“训、战、赛、创”混合式教学过程中,实现线上线下教学平台的混合、“训、战、赛、创”的结合,达到培养专业跨界融合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目的。
6、打造未来课堂满足学习者个性需求
构建“云物大智”的未来课堂基础环境,伴随式追踪采集学习行为数据,对数据进行人工智能分析,促进“资源库进课堂”。支撑“三 教”改革,践行“课堂革命”,依托“互联网+云物大智”与AR/VR等新技术,为“一主三辅”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习者打造全生态课堂教学环境。根据课程实践项目的类型,校企合作创新推广个性化教学方法。积极研发寓教于乐的教学互动环节,推广基于行动导向的“引导激发爱”快乐五环空间教学法,将教学小游戏与经典的角色扮演法等相融合,创设快乐工作情境。在高端接待服务类课程中推行四环对分教学法,通过项目导引、工作实践、展示评价、交响探究环节,激发教师、企业专家、学生创新思维,对学习中的问题进行平等的自由探究,提高学生主动性。
7、加快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进程,推进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人工智能时代, “三教”改革的内涵将被不断拓展, “智能化”特征愈加明显, “智能教师” “智能教材”和“智能教法”的“新三教”将登上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舞台,教师角色、教学内容、学习方式、评价模式的深刻变化。具备人工智能技术素养的教师将成为教学的主力。一些重复性、可视化、直观性、实操性强的教学环节被“机器人教师”所替代。优质的在线开放课程扩大了共享面。将加快以智能为特征的“师生学习中心”这一新型学校形成进程, “学生客户”的地位将更加凸显, “教师客服”的作用愈加显现,以学生自我、自主管理为特征的“学生支持服务”新生态逐渐形成。在师生学习中心,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将逐步由“师生主导、学生主体”所替代,私人定制课程、非正式学习与个性化自调式学习模式,将成为“师生学习中心”和“移动学校”中学习者学习的另一种新路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将由“传话筒”向“赋能手”的方向转化。
参考文献:
[1]覃川 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的“新三教”改革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9
[2]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9-02-14]
[3]覃川. 人工智能倒逼职教人才培养模式变革[N]. 中国教育报,2018-11-06(11).
[4刘 旸 ]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高校金融专业教学改革探析 科技与创新 2016
作者简介:刘晓寒(1980—),女,汉族,湖南汨罗人,硕士研究生,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