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对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小学语文教学已经不单单是以生字词及课文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让学生从中领悟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促使学生全方位地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师对目前的小学语文现状加以分析,从切实的角度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渗透;传播
一、传统文化的概念及现状
传统文化是人们在不断生活之下所形成的文明,能够有效对民族文化及民族特点进行展现,充分体现出民族思想文化与价值观念。传统文化是由中国地区上古代人员所创造的,为了能够让传统文化一直传承及发扬下去,充分彰显出民族特征。传统文化属于中华民族文明的结晶,不仅仅包含儒家文化,同时还包含较多文化形态。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外界具有事物具有较高好奇心,教师作为知识传播者,不仅仅需要为小学生讲解小学阶段理论知识,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知识,增加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根据研究人员统计,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十分有限,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甚至都不渗透传统文化,教育部门虽然对传统文化教育已经开始重视,但是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知识积累数量较少,对传统文化在理解上存在一定困难。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上,渗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通过诗词进行文化渗透教育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古诗词通常都蕴含着充沛的思想感情,能表达美好的意境,有利于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诗词是一种特殊的文体,通过简洁的语句就能够表达丰富的内容,蕴含着诗人充沛的感情,阅读以及欣赏诗歌是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环节。比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通过简短的两句,就将初夏时节的池塘美景展现在读者的眼前,景色优美,情感充沛,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能够激发起学生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之情,从而让小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在教授学生学习古诗词时,因为部分古诗词的内容较为难懂,语文教师在欣赏阅读的过程中需要对诗词内容展开相应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教师要尽可能地筛选适合小学生朗诵的诗词进行相关的教学。
二、通过汉字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中,主要的教学内容就是生字以及生词,因此,在汉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学,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对汉字的熟悉程度,另一方面还能让学生了解到与汉字相关的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对生字生词有“形”上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准确地将其书写出来,所以教师可以在小学生对汉字的熟悉阶段,加入传统文化教学。比如,让学生朗诵《三字经》《弟子规》等,通过多媒体,用视频动画的形式将古文中表达的事物展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授学生进行书写时,教师要注意自己写出来的文字是否优美。在传统文化教学中,教师是文化的承载者,因此在传承知识的时候,学生在教师身上学到的不仅仅是文化知识,学生的行为习惯也会受到教师的影响。所以教师一定要提升自身的书法水平,通过自己的书写,引导学生了解文字的美感,提升小学生的书法水平,从而让小学生对书法产生兴趣。
三、文化介绍
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对小学语文教师的知识水平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华传统文化几千年的沉淀,让其蕴含了很多的知识文化,这就对教师的文化素养、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丝绸之路》一课中,就记录了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化传输的纽带,也是古时候重要的贸易路线,通过贸易的方式将具有中国特色的丝绸、瓷器等货物传播到全世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引导,让学生自主寻找文中的中华传统特色制品,通过对文章的阅读感受“丝绸之路”对中国以及世界的重要影响。再比如,《颐和园》一课中,颐和园是我国重要的艺术文化瑰宝,也是中国目前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在教授本课时,教师要注重介绍顾和园的背景,经过多久时间建成然后又经历了怎样的苦难,最后才得以重建,以此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其爱国精神。
四、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生家庭语文教学中的潜移默化
(一)家庭语文教育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育内渗透,不仅仅应该在学校内渗透,还应该与小学语文家庭教育内渗透。学校课堂教学所针对的对象数量较多,教师在对知识讲解上也是以多数人为主,无法照顾到每一个阱。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仅仅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最大程度设计出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这种教学与学生文化积累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学生在接受课堂教育之外,还应该增加课外阅读数量,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下成长,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推动学生健康成长,增加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教师所讲解的知识基本上都是教材内容,但是在学校之外,特别是日常生活内,所包含的知识更加广泛,在这个时候父母就是孩子的老师。家长应该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
(二)加强课外阅读,吸收传统文化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需要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积极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自身与母语之间的亲切感,进而逐渐对自身语言应用进行规范。但是阅读习惯并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培养出来的,需要学生长久进行积累。怎样让小学生喜欢阅读,实际上是一项十分繁琐并且庞大的工程。家长在孩子刚开始学会说话的时候,就应该与孩子积极沟通交流,为孩子讲解一些十分生动的故事。学生阅读兴趣应该在小时候就进行培养。家长要是工作十分繁忙,十分阅读数量较少,对学生阅读积极性也会造成严重影响,学生在今后学习上就会出现知识面缺陷。现阶段媒体形式多样,孩子可以通过电视、电脑观看视频节目,了解到外面的世界,提高自身想象力,孩子在生产过程中所接触到的正面人物,都学生今后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同。
五、结合生活实际,渗透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其他学科的理论知识不同,传统文化是确实存在于生活之中的,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传统文化的影子,教师要通过合理的引导,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比如,可以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在放假之前给学生布置对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进行相关写作的任务,或者让他们收集相关的故事,在班级中做与传统节日相关的黑板报,让学生主动地对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进行探究,从而让学生知道传统文化对于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动力。
结论
在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生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和传播了解之后能够发现,现阶段我国虽然一直在强调素质教育,但是还是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内渗透传统文化。主要原因是由于传统文化内包含较多思想情感及价值理念,同时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小学语文教学在渗透和传播传统文化之后,小学生对传统文化能够更加理解,进而才能够传承及弘扬传统文化。
虽然我国目前一直强调素质教育,但是相关的教育工作并没有良好的实施方案,而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一方面能够加强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也能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只有将传统文化教授给下一代,让他们变成传统文化的“承载体”,才能真正意义上让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可以说,传统文化教育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每一位相关的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