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成性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4期   作者:陈永丽
[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课堂教学的研究也得到不断深入,我们教师越来越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学的重心更多的转移到学生身上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课堂教学的研究也得到不断深入,我们教师越来越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学的重心更多的转移到学生身上。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教学内容的组织都出现了新的变化。针对这样的情况我的教学更多的是采用生成性课堂教学,所谓生成性教学就是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及教学方法策略的选择是在预设中动态生成的,课堂中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由师生、生生、师生与教学资源等多种互动的相互综合作用下生成的。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与合理利用人力资源,让学生在与教学环境、文本、教师的思维碰撞中产生火花,挖掘课堂教学的生长点。
关键词:生成性教学;教学策略;探究
        生成性教学充分发挥师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伴随着课堂教学活动不断地展开,师生的思想情感和教材内容不断碰撞创造出智慧的火花,新的学习需求不断产生又不断的解决满足,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就会充满兴趣,积极思考和探究,认识和体验得到不断加深,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智慧的光辉,这样的课堂让师生感受到了生命的涌动。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成性课堂教学就是在以上各因素相互作用下实现了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气息,让学生感受学习是成为一种生命的需要,这应该是我们作为教师努力去做的事情。所以我们要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的研究,为此我对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成性课堂教学策略进行积极的探究。
一、在精心预设中生成
        预设是生成的前提,生成是预设的升华。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成性课堂教学不需要我们教师预设教学过程的全部细节、活动探究的具体步骤、每一环节的时间分配等,更多的是以开放的心态设计出灵活、动态、板块式的“学”案,而不是周密细致、一层不变的线性“教”案。我们教师要立足于课堂教学的整体谋划,进行弹性预设,以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成性课堂教学。如学生对新知识比较熟悉,就没有必要按部就班地导入了;如果新课展开之后,发现学生知识有缺漏、方法有遗忘,也可以相机铺垫、弥补不足。“运用你的经验”与“探究与分享”、“阅读感悟”与“拓展空间”或前或后,都可以视课堂上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定。可见,对于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来讲,生成式的教学设计似乎要“粗”得多,但这为课堂实施的“细”留下了足够的弹性空间,为知识的动态生成、学生的自主建构留有了余地。
    同时教师还要着眼于局部环节精心预设。生成不是盲目,不是随意地开展教学活动,而是需要我们教师深入发掘,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我们教师要有意设置“陷阱”,让学生形成思维的障碍,使学生在自由探索发现、交流撞击,然后在课堂上自然生成一些属于学生自己的东西。
二、在已有生活经验中生成
        认识生成于生活经验。如果认识对象符合学生的已知,学生就会积极的参与课堂活动,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对课堂内容的学习中去。所以我们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迁移到教材活动“运用你的经验”情景中去,在活动中进行体验,变旁观者为当事人,变感受他人情感为自我流淌情感。例如,在进行法律知识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将法律知识带入到一些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中,如消费时买到了假的商品、寄快递时发生了破损、丢失等情况,如何申请赔付等,这些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与接触到的问题,带领学生掌握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能够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实现自我保护。这样的话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并且与学生产生互动,还能使学生感受到道德法律学习的实践意义等。


三、在师生、生生互动中生成
        教师在创设情景或者探究活动中向学生提问,同时也鼓励学生之间互相提问,在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和对话中寻找答案,在对话的场景中,由于充分展开了师生、生生之间问与答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其独特存在的价值,感受到精神相遇的愉悦,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幸福。以七年级下册《集体生活成就我》这课为例,我们可以针对集体生活这个话题和学生展开互动,通过互动,发现学生对集体生活的重要性理解得不是很透彻,然后通过提问有生活中有哪些例子可以证明集体生活的重要性。通过学生各自所答比如评选班级“学习小组”、“流动红旗”以及“篮球比赛”等活动,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集体生活,从而使学生懂得集体生活的重要性,帮助学生表达各自的见解,引领学生领悟集体生活成就我的主旨。
四、在质疑思辨中生成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向题比解决一个问题史重要”。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索,问号是打开一切科学之门的钥匙。生成的课堂,是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这样的课堂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赞赏学生独特和富有个性的理解与表达。质疑是创新的起点,质疑能力是创新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是创造发明的源泉。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质疑能力学生如果善问就会使学生思维灵活拓宽,学生敢于批判和怀疑就会使学生敢于对课本的结论、教师的观点进行质疑,并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有新意的答案。所以在教学中如果有思辨的内容都要尽量让学生去质疑思辨,要将培养他们的思辨力作为生成教学突破点。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网上交友新时空》这课时可以设计学生质疑活动:一般我们所受的教育都说网上交友不好,你怎么看呢?学生就会去思考,就可以从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反思说出学生所想。我想,这不正是孩子们个性的张扬和显现吗?
五、在合作探究中生成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标强调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是小组台作学习的关键环节合作探究有助于激荡思想的共鸣,提高学习效率。“探究与分享”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个栏目活动。我们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学生在讨论探究中展示自己的观点,有话想说、有话能说、有话可说。以七年级下册“憧憬美好集体"为例,学生在探究为班集体建设提合理化建议时,同学们在讨论中反映有个别学生不爱学习、不遵守班级纪律、不服从班干部的管理,甚至还跟班干部对着干,经常绐班级带来麻烦。针对部分同学存在这些问题给班级建设带来阻碍,大家就积极探究,最后集思广益想出了各种解决办法与措施,自然生成班集体建设提合理化的建议。我们教学活动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把学习变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动脑思考、动口回答、动手笔记,调动全身感官,自主、能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课堂教学应突出其过程性,让学生对知识的发生、发现、应用自然生成, 因此我们要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的研究,对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成性课堂教学要讲究策略,在课堂内容分析探索过程中,通过精心预设、独立思考、师生生生对话、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完成学习过程,从而优化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婷婷、叶建云《引领  研讨  生成》《福建教育》2004年第九期.
[2] 窦桂梅《主题教学的思考与实践》《人民教育》2004年第12期.
注:本文系泉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第二批立项课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动生成式教学的研究》课题编号:QG1352-228的论文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