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道德与法治引进课堂,让课堂面向社会生活

发表时间:2020/1/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4期   作者:张秀红
[导读]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在小学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在小学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教材名称上的变化也能够看到主题的变化和在教学内容方面所做的调整。面对教材的变化,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让学生有效学习;从学生出发,优化教学方法;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新课程所倡导的是:回归生活的品德发展、社会性发展的教育。因而,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将道德与法治引进课堂,让课堂面向社会生活,充分发挥“小课堂、大社会”的作用。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活动,品德课堂,理念,社会

        小学是学生进入学校学习的关键性阶段,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学生接受怎样的教育,就会成为怎样的人。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能够提升学生的品德,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在新形势下,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小学教师对道德与法治课进行了新的认识,从基本学情出发,确定教学策略,以此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一、寓教育于活动中,让课堂绽放生命活力。
        在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更应该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这样学生才能更加有效地学习。但是目前一些教师对学习方法的传授还不够重视,将重点放在知识的传授上,所以教师应转变教学方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提升学习效率。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提出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可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并且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总结学习方法,打破学生思维定式,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学习能力,进而达到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交通“信号”要知道》这篇课文时,基于教材的限制,教师可以收集一些关于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图画或视频案例,然后让小学生观察,从小学生的思角度去欣赏这些图画。他们会被图画所吸引,然后教师提出回题:“图画上的小朋友过马路危险吗?此时小学生会恍然大悟,发现原来图画上都是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这些行为非常危险。“怎样过马路オ安全呢?进而教师接着引出本课的儿歌:“小学生,上学校,交通信号要知道。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过路口时左右瞧。靠右行,不追跑,抓紧时间不迟到。”还可以演一演,真实的感受。
        儿童的道德与法治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儿童期是道德与法治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教学中,我结合教学实际,选用并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进行教学,由单纯的知识授者转变为学生课堂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如在执教《关心身边的残疾人》这一课时,一开始上课,我就让学生上讲台上来蒙上眼睛,面前摆着一盘花生,让学生拿筷子夫,然后比一比谁夹的花生多,再说说感受,学生经过这一活动,就能感受到残疾人有多不方便、多不容易。
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入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充分解读了教材后,实际授课中,我大胆实践,开展丰富生动的意识教育。“课间十分钟”是人教版《道徳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校园生活真快乐”中的第三个主题。教材展示了很多图片,呈现了多种课间活动方式.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课间生活,感受校园生活的快乐。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课间游戏乐分享”活动
 1、介绍游戏。


        请同学们介绍自己喜欢的游戏玩法,在学生介绍时,教师有意识地把游戏图片分成三类(安全室内游戏、安全室外游戏  不安全游戏)贴在黑板上。请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游戏,并说出理由。
2、展示活动。带领学生到校园中开展分组游戏活动,有的组做游戏、有的组观察。约完成游戏回到教室后,学生再进行讨论补充。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游戏中发现了哪些新问题?又找到了哪些小窍门。应注意什么?指导学生进行室内活动,给学生一些时间,试着玩一玩。
3、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在游戏中要注意哪些规则?怎样才能玩的更安全?通过体验活动,学生渐渐领悟:游戏的时候,要学会开动脑筋,寻找窍门,增长生活智慧;要学会选择有益身心的课间游戏,注意自我安全,遵守游戏規则;要做到室内外结合,动静结合,体验和感悟课间游戏的快乐。
        这些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亲自去观察、记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体验、发现的过程,是自主探究的过程。
        总体而言,在与学生的互动中,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交往,学会做人。
二、关注学生心理,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每个小学生有着不同的特点,为了提升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的成果,教师必须观察学生的实际情况,主动与学生进沟通交流,解决好学生的学习生活问题。针对学生的学习,教师要能够与各个学科的教师做好交底工作,了解班上各个学生的大概学习情況,能够对班上的后进生、学困生进行积极引导。这些学生一旦感觉到学习的困难,则很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对接下来的学习失去信心。这时,教师就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鼓励学生重拾信心,敢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解決学生的实际问题,对学生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社会各界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各位家长自然是望子成龙,盼女成风,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更高的起点。因此,总是会占据孩子的课余时间,为孩子安排各项课程学习,然而似乎孩子很难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甚至产生叛逆的心理。这样的心理问题如果不得到及时疏导.很容易对学生的成长酿成重大问题。针对这样的问题,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搭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并且为学生的成长创建愉快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健康快乐地学习。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同时掌握简单的小技巧,缓解压力。家长多和孩子进行谈天,了解孩子每天干什么,想要什么,有时孩子就想要一个简单的陪伴。记得有位非常优秀的父母由于工作无法陪伴孩子,更很少时间去真正的了解孩子,跟着爷爷奶奶,以众多玩具陪伴,学习上一路顺风进入了大学生活,突然发现自己和别人不同,不知如何交流,喜欢独处的他,换上了抑郁症。因此道德与法治课堂有老师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
观察学生情况,主动进行沟通交流
三、引导学生实践,组织丰富实践活动
        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向来是教师有必要考虑的一项教学策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教师要根据教学主题引导学生参与,为学生组织丰富的实践活动。如,在讲安全教育,教师不再局限于简单的知识宣讲,而能够组织学生参与安全演练活动,为学生直接创造机会,在实际演练活动中掌握各种技巧与知识。在防火教育中,教师则可以让学生进行消防演习,也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消防防毒面具。这样的活动既能够锻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也深化了学生对安全逃生技巧的掌握,取得更好的安全教育效果。再比如,针对道德教育,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收获启发。学生在学习雷锋精神时,教师可以联合相关社会资源,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来改善周围的环境,从中体会为人奉献的雷锋精神。从而引导学生收获启发,学会在实际生活中通过实际行动发扬雷锋精神。通过这样的方式,组成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真正实现了知行合一。

参考文献:
王晓玲.社会转型期道德失范的原因及对策研究——以“老人摔倒扶不扶”为例[J].天中学刊,2016(05):52-54.??
王秋波.案例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山海经(故事),2016(12).
张翠梅.公民德性的三维建构与法治秩序生成[J].学术交流,2014(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