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的提出及背景:
新世纪开始,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在全国全面铺开,新的课程理念如春雨一般洒落广大教师的心田。新课改倡导探究性学习,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但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中后等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如何改变他们的学习习惯和思想状态是每一个教师面临的难题 。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方法措施:
2012年以来,我们孔戈庄学校引入了小组“自主互助合作学习”型课堂模式,经过了多年的探究尝试,老师们普遍认为这种教学模式以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完成了“以教师为主向以学生为主”的重大转移。具体的方法措施如下:
一、坚持分层次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结合,课堂围绕六个环节展开:
1、学情诊测,目标导入。新课之初,教师要巧设相关链接,既能检测已有的知识基础,又能密切联系新课时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一举两得。
2、自主学习,整理质疑。教师要时刻坚守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创造性学习。为了避免放任自流和混水摸鱼,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3、合作探究,达成共识。小组合作时,教师要给足学生讨论交流的时空,让不同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尽情的发挥。教师应加强巡视指导,深入每个小组内了解学生学习进展的情况,对学生讨论进行引导、点拨、启发,对小组交流进行疏通、调控。通过交流,组内成员 之间能相互找到差距,共同进步,形成组内共识。
4、反馈评价,深化认知。探究性活动后,教师要及时对学生合作的情感、态度、表现、成果等做出恰当的总结评价,特别注意要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长期坚持,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就会得到发展和提高。
5、巩固训练,当堂检测。教师精选习题,让学生在练中得法,得法再练,防止题海战术。同时及时给予适当的评价,鞭策与鼓励并举,使学生在知识和情感方面实现双丰收。
6、总结拓展,思维延伸。科技前沿知识具有“新 ”和“奇”的特点,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知识兴趣,如果我们把社会责任适时的加进去,就会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转变评价观念,搭建学生多元发展的平台,
实验之初,生物合理的划分学习小组,小组内具体分工,各负其责。引入竞争机制,构建了个人评价、小组综合评价、期末终结评价的三级评价体系,初步实现了由个体到集体、由量到质、由重结果到重过程的转变。评价内容涉及品行习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作业成绩四个方面,每个方面又有多项具体的评价标准。每个方面的评价成绩分为四个等级,优秀等次获“红星”一颗,记3分;良好者让“红旗”招展,记2分;一般层次示以“笑脸”期待,记1分;较差者一记“大锤”警醒,记-1分。
每学期结束的终结性评价,每人得分除日常累加外,老师要给出期中、期末两次考试成绩的评判标准,各科科代表据此给每位同学以等级评价,交给各小组长分别算出各成员的综合得分以及小组的平均分,班主任将把这个结果作为评优树先的重要依据。
三、结合学科特点,注重教法研究和学法指导。
1、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尝试以多样的方式、不同的角度呈现各种实物、模型、标本或网络资源,开拓学生视野;密切联系社会热点,强化社会责任。
2、加强生物态度和生物品质的培养
尝试多条途径获取知识,鼓励学生舍得花时间学习怎样使用参考资料、图书馆、数据以及计算机,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小组内分工明确,全员参与活动过程,增进知识和感情交流。
取得的成效及反思:
以上“自主互助合作学习”型课堂模式和多元评价体系应用以后,极大地调动学生发展进步的积极性,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团队观念明显增强,形成新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最明显的变化是两极分化现象减轻,教学成绩自然得到了大面积提高。
展望未来,问题解决行动研究刚刚起步,我将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潮流,努力调动学生发展进步的积极性,在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更高层次地实现教学成绩和科学素养的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