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教育是明天的事业、未来的事业,教育的使命是立德树人,通过实施教育改革,革去顽瘴固疾,创建“一体化K12”教育模式,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教育 改革 创新
进入信息化社会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育。
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今天的教育是为了明天的事业、未来的事业。教育的使命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传统教育模式表面看来正确无比,实质上完全不顾孩子们的生理、心理特点,一味压、灌。它通过各种手段,特别是考试这一手段,让学生不断地尝试失败的滋味,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从而在压抑、扭曲中成长起来。《现代人才管理学》关于人才测定的要求有128项,单凭考卷考试只能考查其中的47项,还有81项未能考查,如毅力、创造力、研究等。如果我们衡量学生优劣的标准是以考试为主,则是对学生身心的摧残。整个教育不是对学生未来负责,而是在重复过去,甚至是重复过去落后的东西。严格地说,学习一个已知解答的问题是培训,而学习一个未知解答的问题才是教育,而我们目前的教育基本上还是培训。目前教育忽略了学生们10年、20年以后去干什么的问题。少数教师对学生一味训斥、管教。部分教师本身就低能,然而又一心想把学生压得比自已更矮,结果变成“武大郎开店”。事实上,据报载:
-- 许多企业反映,招聘的大学生中“高分低能现象普遍,理论基础好,实践操作能力差”。
了解的状况之一:日本管理大师大前研一的著作《低智商社会》中说: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中国人年均读0.7本,与韩国的人年均7本,日本的人年均40本,以色列的人年均64本,俄罗斯的人年均55本相比,中国人的阅读量是少得可怜。应试教育盛行之下,老师们都在为分数、升学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但学生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阅读课外书籍,更没有让学生们从小养成阅读这一终生受益良好习惯。
如此现状,是中国人笨吗?不!美国人曾心悦诚服地说: “智慧在中国人的头脑里”。谁也不能不承认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中国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人种之一。中华民族辉煌的“四大发明”不也说明中国人极富聪明才智吗?
人才离不开教育,教育又离不开教导者与受教育者。翻开教育史,二者关系不外乎以下几种:
第一种,教导者独立于受教育者之外,把受教育者看作泥巴,叫他如何他便如何。
第二种,教导者是园丁,受教育者是树木,何时发芽?何时剪枝?必须符合季节。
可是,受教育者既不是泥巴也不是树木,他们是人!人的一大特点就是有头脑、会思考、能独立。而现行的“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教育体制造就出的学生特点是:稳重--保守--听话。教育的侏儒之下,岂能站起天才的巨人?未来不需要奴才!明天需要将才,需要全面的、复合型的人才!
陶行之先生说过:学校即社会,生活即教育。这就要求教育者把受教育者当作社会中的人来研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是第三种类型。未来将证明一个真理:谁拥有人才,谁就必然拥有制高点、竞争性领域发展的优势。
深化改革,建设科教强国
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回看历史,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创下“日不落帝国”的奇迹就是及时把握了蒸汽带来的机遇,把这一先进技术的浪潮带向全世界。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由于英国新兴技术及产业仍停留不前,没有赶上电气化的新浪潮。而被美国和德国超越,美德两国成为后起之秀,迅速跃居成为世界的强国[1]。有识之士认为:人才为政事之本,而学校尤为人才之本也。
2018年世界大学生比例最高国家排行:1、俄罗斯,85%;2、澳大利亚,76%;3,新西兰,75%;5、丹麦,65%;6,土耳其61%;7、西班牙,60%;8、斯洛文尼亚,56%;9、美国,55%;10、立陶宛,54%〔2〕 。现在我国越来越重视教育,推出了很多政策,时至2018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人数总规模达3833万元,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1%〔3〕。
截止2013年,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菏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为什么长寿企业扎堆在这些国家呢?答案就是:他们都传承了一种精神——工匠精神。说到工匠精神典型的是日本一家名叫哈德洛克的公司,它是一个只有45人的小公司,全世界很多科技水平非常发达的国家都要向这家小公司订购小小的“永不松动”螺母,它的产品垄断全球市场,中国高铁都在用〔4〕。
现代的日本则宣称教育是会下“金蛋”的母鸡。他们后来的发展得益于“教育立国”的国策,即使在二次大战后的困境中,仍优先恢复和发展教育。而德国二战以来经济发展奇迹的创造,其运用和依赖的“秘密武器”就是职业教育。
对长期竞争力而言,最令人焦虑的是我国国民素质无法适应一个竞争性经济发展的需要。
中国从几千年前就已开始办教育,从古代的太学到近代的新式学校,足以说明中国人和教育不是无缘的。目前衡量一个国家教育水平高低有一个指标就是每万人中大学生人数。当前我国经济更多的是创新型经济,创新经济最主要的是需要有创新型人才和创新型的知识。虽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如果大学生培养的数量和质量不能与国家经济发展相配备,就会影响社会发展和科技的竞争实力。
有人预测:21世纪最杰出的人才不是白种人而是黄种人,但也不是日本人,而是在美国出生、在美国受教育的中国人。预言家们是用事实导向进行思维,你能说他是信口雌
黄吗?
著名教育家于漪说:“教育的责任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国家的未来。教育是‘育人’而不是‘育分’,教育的唯一目标是学生,是对学生人格、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今天的教育质量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
新时代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学会跳出教育,看教育,回到教育的原点来思考、审视和发展教育,应将劳动教育贯彻教育的全过程。我们必须把“教育一人才一产业一现代经济发展”一起进行研究,抓住或借助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的契机,探索出一条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子、开辟出一片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天地。
面向未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面向将来,5G、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通信、区块链等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积聚力量,他们本身所具有的开放、共享等特征,将进一步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这是历史规律,也是时代潮流,不可能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为了适应未来的国际性竞争,教育改革创新已成为世界性大潮流!
未来教育发展趋势是怎样?让我们来大胆预测一下?
就目前世界的发展方向来看:第一,几乎可以确定的是,未来知识更新的速度会非常的快。未来也不可能还像以往那样掌握一门技术就可以一辈子用到底。第二,关于学校教育方面可以肯定的是:一定是会往个性化的方向去发展。而且未来学校有形的界限一定会打破。学校、家庭和社会,将来一定是要融为一体的。
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认识到偏重学习成绩是“教育的荒废!”众所周知,任何一项事业正常的发展都需要有一个正确的出发点和首尾一致的方向。事实上,现行教育存在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一种理想教育,即为革命模式,注重数量;另一种功利教育,即为经济模式,片面追求升学率,造成千军万马踊过独木桥!我们应探索走第三条道路,教育要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通过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来培养创新人才。
教育改革,我们已喊了几十年,结果如何呢?一位教育界权威人士说:“30多年来,我们搞了多少次教改,每次都改掉一些东西,唯有教学方式没改。”
为了教育的未来,应在全社会形成“冶贫先治愚,扶贫要扶智”的共识:让每一个适龄儿童都能走进校门,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开始。
未来将会作证:当今以物质为标志而摒弃教育的某些富裕地区,明天将会是贫困地区。反之,现时并不富裕或相对贫困地区,而又全力实施“K12”,致力于民族教育事业长足发展的那些地方,将会在21世纪成为富甲之地。
在全球化背景下,利用自己的特有教育优势和特点,加快教育现代化,研究、探索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和国际水准的教育实践。
我们应立足高起点、高规格,在办学目标、学制、课程体系、管理体制、教学方法、师资建设、评估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创办“一体化K12”实验学校。
实验校的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办学理念:坚定不移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开发多元智能,对每个学生健康成长负责,为每个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未来学校教育的核心学科就只有两门:一是体育,一是阅读,必须重点关注学生五个方面的素养:
第一是,知识与技能。学校教育坚持德为首,集国学、养成、阳光心态于一体,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工具,毕业之后有基本的维持生存的能力。
第二个方面,兴趣与特长。学校教育真正的持久的动力一定源于孩子内心的兴趣。学校则创造条件满足其需要,遵从差异教育、注重特长培养,践行同堂异步,实施分层教学、分类管理,鼓励超前学习,允许跳级学习,做到因材施教。
第三个方面,文化与传承。学校教育是为民族的未来培养人才,而承担伟大民族复兴重任的年轻人必须深谙民族精神的精髓。越是开放,越是全球化,越是需要在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与精华。
第四个方面,视野与境界。视野开阔之后,境界也会获得提升。学校应大力倡导快乐学习,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社团的活动,让其领导力、公益性与全球视野得到凸显。
第五个方面,挑战与勇气。而挑战与勇气是一种对自我认知,体育不但是一种精神,而是一种文化。今天我们已经进入到一个未来不可预测的时代,所以我们不能只是给学生一些固定的技能,应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学中悟法,培养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办学学制:实行K(幼儿教育)+6(小学教育)+3(初中教有)+3(高中阶段教育)的基本学制,辅之以学前弹性管理。这种新学制,能强化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含中职)各学段的有机街接,有条件的学校能对长达15年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识实际变通使用教材,大幅度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管理体制:校长负责制。集权利、人事、办学权于一体,实施全员聘任制、结构工资制,形成“决策—实施—监督—反馈—调节”的良性循环和充满活力的竞争、激励机制。
课程体系:构建适应市场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和符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完整课程体系,即必修课(将编程和计算机列入必修课)、选修课、社会实践课三大板块构成的课程体系。三类课程相互联系,互为补充。加强综合课、专业课的开发。强化技能实践课,创建一本毕业证书加多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1+X”人才培养模式,使毕业学生均能掌握二至三门振兴乡村经济的先进技术,成为建设祖国的优秀人才。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作为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教师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对教师而言,中国梦就是探索出一条为民族未来培养人才的教育路径。
参考文献:[1]摘自《党政论坛》2018(9)。刘文龙,新时代领导干部须增强网络素养。
[2]摘自123网排行榜《2018年世界大学生比例最高的国家排行!第一高达85%》。
〔3〕摘自《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4〕摘自《读者文摘杂志》2016年第23期《中日企业差距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