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方资源的木创乐特色课程探索

发表时间:2020/1/16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12月59期   作者:张薇 潘艳
[导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持续和白热化,园本课程建设成为当今时下教育界最为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园所立足的重要命脉。我园在课改的进程中,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挖掘地域特色,以幼儿为本重新审视课程建设,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渐实现了园本与地域结合形成了特色木工课程《木创乐》。
(成都天府新区新兴幼儿园,610200)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持续和白热化,园本课程建设成为当今时下教育界最为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园所立足的重要命脉。我园在课改的进程中,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挖掘地域特色,以幼儿为本重新审视课程建设,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渐实现了园本与地域结合形成了特色木工课程《木创乐》。
关键词:园本课程活动;木工文化;课程建设

 
            一、课程的真实价值——从单一刻板的传递到从幼儿视角经验出发
            (一)审视课程现状
            我园地处几区交汇处,流动人口多,民办园多,期前身为小学附属幼儿园。建制后一方面要面对小学化倾向非常严重的私立园所,另一方面要面对整体文化素质较弱,从事单一工作、无科学育儿理念和方法的家长和隔代抚养的祖父母群体。同时,幼儿园师资队伍年轻、新教师居多,没有科研和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课程建设基本处于“翻教参、抄教案”的阶段,基础课程实施的质量难以保障,特色课程更是无处可提。
            (二)关注儿童视角
            “老师快看,我的房子是用树枝做的”、“老师,我的房子是用沙发厂的泡沫做的”、“老师,我的房子是用木片和层板做的”……一次《各种各样的房子》亲子DIY制作中,孩子们的作品深深的吸引了我们。真没想到,在贫瘠的土地上,孩子与家长能做出这么精美的艺术品。更让我们吃惊的是,这些作品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运用了很多与木头有关的材料。经过与孩子们和家长的交流,原来在镇上有许多家具厂,很多家长都在从事家具的设计与制作等工作,我们的孩子也常常去工厂里玩耍,他们对家具制作的材料和工具都非常的熟悉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该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而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应该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只有当幼儿对其产生兴趣时,他才会积极主动的探究,才能发现和感受周围世界的神奇,才能保持强烈的对周围生活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木工能给予儿童什么
            对于很多发达国家来说,它已变成普遍的综合实践项目活动。木工课程倡导“建构主义理论”及“做中学”的教学方法。木工制作需要严谨的数学思维,空间思维及艺术素养。其通过测量、绘制、切割、打磨等一系列缜密的思绪及步骤,能够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及审美等诸多能力。同时,幼儿园课程倡导整合,不仅仅强调课程各个部分、各个要素有机地形成一个整体,而且也强调不同领域活动的融合渗透。
            二、课程资源的再审视—从地域文化到园本特色
            (一)课程资源选择应以儿童经验相符
            随着活动的开展,我们大量的走访了我园处所的镇,发现有好多家具有代表性的木工制作,其中私享船木木作坊与木作乐器厂,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专业、繁复的工具,工人们专心致志地琢磨雕刻不被影响。原始的木料经过能工巧匠的变化,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变成了会飞出许多美妙音符的乐器。专注力、动手力、坚持力,这样的工匠精神,难道不该是我们幼儿园从小培养孩子们吗?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手工文化,越来越需要工匠精神的传承了。同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园课程设置的出发点就必须立足于本园、本区自然和社区资源,通过儿童亲身的实际参与、体验、感悟去建构起符合时代特征和幼儿身心特点的园本课程体系。


            (二)多维度开发园本木工特色
            木工体验活动中,师幼及家长都被这个活动带来的愉悦深深吸引,但也有很多不解和担忧:这个课程的目标到底如何定位?内容该如何去契合目标?木工活动形式和活动安排是否得当?如何去评价和修正?这些问题不断地萦绕在每一个人心中。事实证明,一切科学研究始于问题——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进步与成果即成长,因此,我们从问题出发,通过教师集体研讨、再一次对社区资源进行梳理、邀请木作花园的木工制作师傅入园指导等,在师幼及家长的全力配合下,新兴幼儿园之《木创乐》课程问世了。通过两年的活动开展,我们形成了以下课程建构图表。
            三、课程组织形式的再探索——从“我教你听”到STEAM理念下的自主学习
            在《木创乐》课程实施中,我们依据资源特色、幼儿经验,建构了一系列的木工活动。活动丰富、涉及面广,看似没有什么问题的课程,在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大量的问题:教师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教什么,孩子就学什么;预设好的课程,孩子做出来的步骤与成果几乎一致,这样的活动,看似完美,实则忽视了幼儿在课程中的主导地位和自主权。在对《木创乐》不断的反思和审视中,我们借助了STEAM教育理念,以分组教学为基本形式,组织幼儿以实践、探索为核心建构自己的学习方式。
            STEAM是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和艺术五门学科的简称,强调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木工特色活动就是在STEAM理念引领下,以项目的形式通过“创设情境、讨论办法、合作设计、制作调整、展示评价”五大环节来实施。比如:我们在开展过年啦主题活动时,孩子们产生了制作新年纪念品的想法和需求,接着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开始讨论、商量和设计自己的图纸,完了以后他们就开始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不断的调整,最后形成自己的成果并向大家展示与分享。
            四、课程实施效果的转化
            1.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我们开学初开展语言区材料投放研讨活动时,孩子们对于用纸盒做的故事盒不满意,觉得不牢固、而且容易坏,他们要自己制作故事盒。在制作三只蝴蝶的故事盒的过程中,孩子们选了一个很长的木棍作为花茎,选了一个很小的木片作为底座,老是立不稳,一个孩子说是因为这个棍子太长了,好,孩子们把棍子锯短了一截,还是立不稳,一个孩子又说可能是上面太重了,下太面轻了,要找到个大一点的木片来,于是孩子们又自己去找来了大一点的,经过多次尝试与调整,终于让第一朵花立起来了。
            2.转变了教师观念和行为
            从关注教到关注学,从教师为主转变到以幼儿为主;有了整合的观念,有了课程生发的雏形。比如:在进行秋天的主题时,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点,有的班生成了有趣的蚂蚁主题探究活动,有的班生成了探索银杏的活动。
            3.家长和社区。对于家长来说,尽管我们的家长学历和文化素质不高,但他们却有手艺,通过木创乐特色课程让他们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转变了家长观念,更好的促进了家园配合。木创乐特色课程也紧密的将我们和社区的联系在一起。
            4.对于幼儿园来说文化有了雏形,办园理念得以落地,也收获了前所未有的成绩。比如我们的木工操作台在新区教玩具制作比赛中获一等奖;制作龙舟的户外活动比赛获市级二等奖。多篇关于木工的文章获奖和发表。这些都是缘于木创乐特色课程的开展。
            我们的木工特色课程从建立木工坊到师幼把玩,从以技能为主到创造优先,从融入主题到分层推进,一步一步的从计划、实践、反思、调整再计划……这样循环往复的走过来。课程建设本身是一个不断实践和发展的过程,从发现资源和挖掘“特色”到将“特色”纳入课程体系,也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潘艳,吴玉莲.STEAM教育理念“入户”幼儿园[J].新课程,2017,7:130-130
[2]谭娟,英国学前教育改革战略新走向——早期奠基阶段教育指导纲要述评[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3(10):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