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如何提高学生注意力

发表时间:2020/1/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4期   作者:韩洁
[导读] 课堂注意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的课堂效率的高低,也就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
        【内容摘要】:课堂注意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的课堂效率的高低,也就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历史知识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历史课堂往往很乏味,课堂效率不高。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也成为诸多历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困惑的集中点。本文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就这一问题发表一下自己的几点见解。

        【关键词】:历史学习方法;提高注意力;教学效率;教学手段
       
        唐代学者韩愈曾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发挥的是主导性作用,学生主体性作用能否良好发挥,关键还要看教师的“导”。教师如何去“导”,才能较好地完成“传道受业解惑”的天职呢?我认为,关键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集中精力,把知识装进大脑。但要学生集中注意力又谈何容易,据前苏联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控制注意力的问题,是教师工作中最精细的而且研究得很不充分的领域之一”。据一项由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中国社会心理学会进行的调查显示,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受调查者中,在一节课能坚持30分钟集中听课的比例都在半数上下,八成受调查者承认自己上课“走神”。
        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危害是相当大的:轻则影响学习成绩,重则产生厌学情绪。如何使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最大限度提高学习成绩?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教师对每堂课都抱有诚恳的积极的态度
        苏霍姆林斯基说:“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在这里我主要讲教师的教学态度对学生的影响。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有认真对待课堂、对待知识、对待学生的态度,让学生油然而生一种敬畏感,从而认真对待这一堂课的学习。假如老师在课堂上持一种懈怠的态度,无所谓的态度,学生的心理一下就放松了,那么注意力也就特别容易分散。学生都有“向师性”,会不自觉地模仿、接近、趋向于教师。这一点是让学生整堂课注意力集中的前提。
        二、应用直观的教学手段
        现在,不少教师仍习惯于依靠“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台上老师自我陶醉,台下学生昏昏欲睡。即使老师才华横溢,侃侃而谈,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所不及,但附和之人寥寥无几。
        为何会出现如此尴尬的场面呢?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维持,8岁左右的小学生注意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中学生则一般在30分钟左右。而一节课45分钟,老师就只通过“嘴巴”与“板书”这种单调的模式传授学生以知识,常此以往,即使再优秀、自控力再强的学生也会产生疲惫感。而且课堂气氛沉闷,不单降低学习效率,而且也会让老师有挫败感。
        如果想打破这种沉闷的格调,方法很多。教育心理学指出,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容易过目即忘,而有意注意不单能引起人的注意,而且能深刻于脑海中,所以在教学中要尽量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据调查,直观的教学手段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现在的很多学校,教学设施都已基本实现现代化,教室大多配备了多媒体教学平台,既然工具有了,老师们就应物尽其用,让整堂课声、画、频并茂,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比如,历史课堂在导入这个环节,教师就可综合运用各种多媒体设施,引起学生兴趣,以《英国工业革命》一课为例,在导入时,播放一小段关于工业革命的视频,《大国崛起》中就有一段,轰鸣的机器声,忙碌的工人,源源不断的产品,一派繁忙的景象,让学生一看,就能提起精神来,而且很好奇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老师可以借此导入本课。因而,通过视觉、听觉交叉刺激,能较长时间地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


        历史学科本身就是内容最为丰富的社会科学,可以多引入地图、历史典故、历史视频等,及时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课堂效率。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一堂课,如果只是教师一人堂,满堂灌,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安逸感,“反正老师说老师的,我做我喜欢做的事。”学生松懈了,精神自然就涣散了。对这一情况,作为老师,应让学生一直处于紧张的氛围中,当然,应该以不产生抵触情绪为前提。怎样才能制造出恰如其分的“紧张”,这就要求老师不能把上课变成纯粹的讲读,要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既动口又动手。
        1、经常提出问题。课堂上,问题无处不在,每当遇到疑难问题,可通过引导提问的形式,先让学生动脑去思考,然后让学生起来回答。学生都是有自尊心的,都不愿意在课堂上“丢脸”。所以,每当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就会立刻紧张起来,投入到紧张的思考当中。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又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是教师了解学情的重要途径。
        2、提高动手能力。传统的动手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做笔记,二是做练习。在开学初期,就应该跟学生讲明白,上课一定要做好笔记,并作不定时抽查。课堂做笔记,学生在动手写的同时,也会动脑去思考,能加强对课本重难点的把握。至于做习题,可以说是学生有效学习时间的延长,前文也提到,学生的有效注意时间有限,在有效注意时间内教授学生知识,当学生有所松懈时布置相关的练习,既能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又能延长有效学习时间。除这两种主要方式外,还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趴黑板”,可以让学生写课后习题的答案,画一个历史地图,或者是一节课的知识结构图,等等。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和紧张感,又可以巩固知识,让教师了解学情,可谓一举多得。
        3、进行适当课外延伸。作为历史老师,不要单纯讲历史知识,可以适当拓展一下的教材以外的知识,激发学生兴趣。比如,在讲商鞅变法这一课时,可以展示一下《商鞅舌战守旧群臣》的历史图片,同时向学生讲解:“图中就是当时商鞅舌战大臣的情景。中间席地而坐的是秦孝公。商鞅,这个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正在跟反对变法的大臣辨论。他响亮地喊出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变法口号。坐在他对面的是两个保守派大臣甘龙和杜贽,被商鞅驳得张口结舌,坐不安席。最后秦孝公作决定支持商鞅变法。在讲述这个故事的过程中,学生全被吸引住了,达到了引发学生兴趣的效果。
        由此看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学生情绪变化,及时变换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有紧有松,有张有弛,让学生在活跃、热烈的气氛中,集中注意力,有效掌握知识。
        四、引入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可以多种方式,按时间段分,可分为当堂评价、每周总结、学期评比。
        当堂评价,主要是在临下课前对本节课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比如,哪几个同学知识巩固的好,哪几个同学回答问题主动,哪些同学做题效率高,出错少等等,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点评,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课堂表现欲望,从而调动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注意力。
        每周评比,可以给学生建立学习台账,积累每天学生的表现,到周末进行汇总,评出本周学习明星、学习积极分子等等。
        学期评比,除了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总结表彰外,还可以把单元检测或阶段检测的成绩纳入评比,除了个人表彰,还可以进行集体表彰。学生都是有自尊心和上进心的,为了在评比中胜出,为了给本组争光,他们会对学习更加用心,课堂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虽然是个伪命题,但也不无道理。只要教师肯用心,在提高教学业务水平的同时,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还是有法可寻的。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