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阶段的教学对初中生的思想情感形成具有重大影响意义,为了让学生能够形成更为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当前很多初中学校在语文教学中都提倡融入情感教育,旨在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让学生能够更为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具体策略,希望对初中生的情感培育和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情感教育;初中语文教学;情感共鸣
引言:
教学目标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在不断改变,初中语文教学不仅要向学生讲解基本的语文理论知识,还要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能够丰富情感,树立更为正确的价值观,促使学生成长为一个能力素质高、心理素质好的人。很多学生对语文缺乏学习兴趣,是因为其感觉语文课堂较为枯燥,难以对语文文章中的情感产生共鸣,将情感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活动中,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所在,让其产生语文学习欲望,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情感体验,进而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乐观热情的心理。
一、借助多媒体等教学工具落实情感教育
语文文章本身就蕴含着作者的一种情感和价值观,但是学生因为领悟能力、语言积淀等存在差异[1],所以并非所有学生都能理解文章背后所蕴含的情感,也不能对文章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纵然学生理解了文章内容,可是由于生长环境的不同,其也不能认可这种情感。例如《愚公移山》本来宣扬的是愚公自强不息、坚持奋斗的精神,但有些学生就会认为愚公真的是愚不可及,他们会认为既然大山阻挡了自己的出路,那为什么不重新换一个生活环境,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居住的地方,为了引导学生更为正确认识愚公精神,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我国的地理环境,让学生了解并非所有人都可以居住到一马平川的地方,一马平川的地方毕竟是有限的,而且古时候的搬家并非像现在一样如此简单。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认识到愚公所移之山对愚公来说就是一个困难,面对困难,第一反应不是逃离,而应该是面对和解决,让学生能够直面生活中的不如意。
二、通过沟通交流培育学生兴趣
当前部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其认为自己学习是为了父母、老师学习,绝不是出于兴趣爱好学习,这种被动学习状态不利于语文课堂的顺利开展,学生的抵触也不利于情感教育的融入。一些教师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学习语文,提升语文成绩,就会在语文课堂中运用教师权威,但教师权威会让学生感觉教师凌驾于自己之上,自己并未得到尊重,不仅不会得到理想效果,反而可能会适得其反,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厌学心理。教师应当将学生作为独立个体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需求[2],用自己的学识征服学生,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用自己的乐观感染学生,让学生喜欢教师,进而“爱屋及乌”喜欢语文这门课程。教师通过沟通交流和学生培育师生情,让学生可以感受到教师的关怀。
例如,有些学生虽然写作能力比较差,但是其字写的比较好,教师应当用言语鼓励学生,同时要和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写作障碍,能够为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的同时克服学习困难,通过语文学习增长学识,拓展视野,丰富情感。
三、通过情境教学促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初中生皆已具备相应的社会经验,其在生活和学习中会产生属于自己的情感体验[3],但是因为初中生的生活阅历有限,而语文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宽泛,有些教学内容学生没有亲身经历,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比较远,其难以通过教师的简单讲解产生情感共鸣,此时就可以实施情境教学,让学生可以结合文章写作的历史背景、时代环境等感受作者的情感,这有利于学生更为准确理解文章,也有利于学生对文章产生情感共鸣。例如,《过零丁洋》主要表现了作者文天祥的浓烈爱国之情,但是因为学生生活在和平时代,对作者的这种爱国之情难以产生深刻共鸣,所以教师在讲解文章的时候,除了基本的文章分析之外,还应当将当时作者生活的历史环境讲解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作者所处环境的动乱,以及作者对当时社会和人民的忧思之情,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处在和平环境中是多么幸福,让学生可以珍惜自己的生活,引导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借助诵读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
有些文章比较大气磅礴,如果只是默读难以体会作者的澎湃情感,此时就可以借助诵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4]。诵读本来就是语文学习的一种良好方法,对文章展开诵读有利于对学生的情感进行丰富,同时可以让学生更为准确把握文章中的韵律,但是有些学生不习惯或是不喜欢诵读,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学生的朗诵训练,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诵读示范,让学生感受到诵读的魅力所在,吸引学生参与到诵读学习中。一些学校设有早读,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早读时间进行诵读,在诵读过程中感悟文章蕴含情感,促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多情感体验,提升教学效果。例如,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比较大气磅礴,倘若默读是难以领悟文章的精髓所在,多次诵读可以让学生更为深刻领悟梅花的高洁和不屈精神,能够对学生的情感进行熏陶,让学生形成面对困难不退缩的乐观精神。
五、结束语
语文学习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情感教育也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以及见效,情感教育是一个长期渗透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和相互配合。教师应当结合具体课程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情感升华,同时可以提供一些和情感教育相关的课外阅读书籍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我阅读和教师引导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获得更多情感体验。另外教师要重视和学生的沟通交流,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沟通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尊重,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也是独立个体,耐心对待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言语鼓励学生表现好的一面,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让学生认可自己,通过自己的言行引导学生,让学生完成语文基本知识学习的同时,能够提升综合素养,塑造健全人格。
参考文献:
[1]黄彦玉.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分析[J].读写算:教师版,2017(24):108-109.
[2]谭秀英.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23):56-56.
[3]刘娇娜.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具体运用[J].中华少年,2018(34):80-80.
[4]王开发.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究[J].考试周刊,2019(34):6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