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德雅幼儿园,712200)
摘要: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现代化教育市场的不断拓展与创新,针对幼儿早期行为习惯的教育理念经过多年的改革与优化,从以往传统的“片面、无所谓、无效实施”到现在的“全面性优化,综合性提升,科学性进展”进行合理转变,一来幼儿早期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能保护幼儿不受到细菌、病毒的侵害,避免生病;二来,从小培养幼儿早期行为习惯与良好卫生行为准则素养,能为幼儿未来整体身心健康成长发育奠定坚实基础,影响着幼儿的一生。本文基于以上背景,针对现代化早期幼儿核心素养教育制度背景下,当代社会幼儿良好卫生行为习惯养成以及具体实施策略与作用价值进行详细分析与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早期幼儿;良好卫生习惯;养成;作用价值
引言:
所谓的人为习惯,其实指的便是人为生活方面,以多种、多样、多方面重复以及通过训练从而形成固定的日常行为习性与连贯动作,并以具体的行动方式得以体现,这整个习惯的养成与塑造是经过个人长时间的成长过程中慢慢磨练出来的,是一种一时之间无法进行改变的行为习惯与动作倾向活动。通常而言,“人之分善恶”,习惯也有相等的界线划分,好的习惯能让人终生受益,坏的习惯将影响人的一辈子。
对于幼儿阶段的孩子而言,作为习惯养成的基础阶段,培养良好生活与卫生习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实质性效果。幼儿由于身心发育不完善,正处于懵懂无知的阶段,对周边的事物以及环境十分敏感,同样更乐意听从教师、家长的合理性引导,喜欢通过模仿来学习大人的生活习性与日常行为,这是由于幼儿因年龄的限制导致整个成长过程具有极高的行为习惯可塑性,因此抓住幼儿早期成长过程,有效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显得格外重要。
一、幼儿良好卫生习惯养成的必要性分析
(1)针对疾病进行有效预防
幼儿,由于身心年龄层次与发展状态的不完善,对世间万物的对错、好坏尚且分不清楚,在日常生活中时常出现不良卫生习惯动作的出现,例如常见的“吃手指、吃衣服、不清洁卫生”等问题现象发生,俗话说“病从口入”,病毒与细菌借助幼儿不良卫生习惯,进入幼儿身体,导致幼儿生病,对幼儿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对幼儿早期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所体现的价值作用进行全面掌握,关注幼儿日常生活细节,一旦发现不卫生的行为动作,将在第一时间进行制止,有效减少幼儿疾病的整体发生概率,为保护幼儿身心健康做出相对保障。
(2)保障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性发展
现代化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将培养社会未来全面性人才视为社会经济与教育行业发展的核心重点内容,在日常幼儿早期教育中逐渐进行发展理念的渗透与融合。换句话说,只有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早期卫生行为习惯,才能保持身体状态的健康,同时有效发展幼儿的“德智体美”都是建立在幼儿良好体魄的基础之上所展开的培养活动,因此只有从小养成幼儿早期良好卫生行为习惯,才能为培养全面性社会未来人才打基础。
二、培养幼儿早期良好卫生行为习惯的具体有效性措施
(1)通过充分运用教学资源,有效树立正确的卫生习惯养成价值观
通常情况下,将幼儿整体生活学习状态分为“自愿与被迫”,相比之下自愿是由幼儿为思想主体,自我产生的一种主动、积极的学习思想,对于良好习惯的养成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且因幼儿年级越小,所能发挥出的主观能动性也就越强,对培养幼儿卫生习惯也就越有利。
例如,作为幼儿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活动中,牢牢抓紧幼儿实际心理层次发育状态,通过儿歌与游戏活动的形式引导幼儿进行初步良好卫生习惯养成的基础认知,所常见的有《洗手歌》、《小猪变干净了》、《卫生小天使》等儿童视频动漫,在引导幼儿进行视频内容学习的同时,将“勤洗手、不吃脏东西、勤洗澡”等良好卫生行为习惯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给予幼儿真实的生活体验场景,让幼儿从小树立正确良好卫生习惯养成价值观,从而帮助幼儿进行行为习惯培养的有效性教学活动。
(2)通过运用游戏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有效培养早期良好卫生行为习惯
幼儿天性好玩、好动,同样更喜欢做游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这一特性给我们整体教学模式的创新性改变提供了莫大的帮助。幼儿教师在进行幼儿组织活动开展阶段,通过深入研究与掌握幼儿“模拟性”这一习惯养成特点,将日常生活中幼儿早期行为习惯的养成策略与游戏内容相融合,将以往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创新与优化,例如“洗手帕、刷刷牙、洗玩具”等游戏形式,引导幼儿“学中玩、玩中学”,全面加强幼儿对培养良好卫生行为习惯的整体重视度,为培养好习惯奠定坚实基础保障。
(3)有效展开全面监督与管理,针对非卫生行为动作进行及时的制止与更正
幼儿由于身心年龄发育不完善,自我“自控力、自觉性、坚持性”能力都较差,在日常行为活动中无法进行长时间兴趣的保持,因此整个习惯养成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和家长进行长时间的监督与提醒,一来能针对幼儿良好卫生行为习惯养成进行全面的观察与监督,一旦发现错误行为动作进行及时制止并纠正;二来,通过行为习惯的不断强化训练,能帮助幼儿形成自主行动意识,例如幼儿手指甲长的问题,教师每次见到幼儿都提醒手指甲长、手指甲没清洗的问题,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及时的更正,长此以往就形成了自主洗手、剪指甲的习惯,习惯一旦养成将很难改变,此等方式也是一种有效且较为常见的习惯培养措施。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化核心素养教育制度背景下,当代社会幼儿教育群体,将培养幼儿早期良好卫生习惯视为基础本职工作,通过科学化手段不断引导幼儿从小进行日常行为习惯与卫生习惯准则的有效性培养,为幼儿树立正确的卫生行为习惯培养价值观,将习惯的培养策略与日常幼儿教学环节活动相结合,在幼儿教师与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帮助每一位幼儿有效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卫生习惯,维持幼儿身心健康的未来稳定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浅谈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A].赵娜.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四)[C].2016
[2]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内容、培育方法的研究[A].宗红丽,沈洋.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二卷)[C].2017
[3]幼儿良好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的养成教育[A].宋德荣.教师教育论坛(第五辑)[C].2019
[4]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A].张胜男.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爱与责任主题论坛论文集[C].2014
[5]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A].杨立娟.2012年幼儿教师专业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
[6]怎样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A].郭喜枝.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