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大学,陕西 延安 716000)
摘要:童年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期,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成长轨迹,而童年期的创伤经历则成为了个人健康成长道路上的重大阻碍,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个人性格、气质、人格,甚至还是一些严重心理疾病的重要导火索。本研究从童年期创伤的形成因素和童年期创伤经历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出发,探讨如何预防儿童的童年期创伤和如何有效干预深受童年期创伤经历影响的个体。
关键词:童年期创伤经历;严重心理疾病;预防;干预
1.前言
最早开始关注童年创伤经历的是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Freud,他指出,“个人的创伤经历,特别是童年的创伤经历会对人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精神分析学派霍妮认为,童年期发生的经历对一个人的心理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会导致某种性格结构的产生和发展。童年期是每个人成长的重要必经阶段,也是每个人身心发育成长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儿童心理稚嫩而敏感,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件事都会对心理发展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
2.童年期创伤的定义
Jongsma根据DSM-Ⅳ,对童年期创伤概念作出了具体的界定:童年情绪上的痛苦导致产生不良和不成熟的应对机制,个体表现出分裂现象;童年曾受过躯体、情感或性方面的虐待;由于父母药物依赖、工作太忙、不在身边等原因,致使个体在躯体或情感上受到忽视;个体经历经常性搬家、频繁更换监护人等情况;父母使个体感到威胁的,对个体经常贬低或批评辱骂;与早期痛苦生活经历有关的非理性恐惧、压抑愤怒、低自尊、统一性冲突、抑郁或焦虑不安。
该定义从个体童年创伤经历,童年创伤经历对个体的影响以及童年创伤经历所造成的相应临床症状角度出发,比较全面的对童年创伤概念做出了具体化的说明。
3.产生童年期创伤的因素分析
导致童年期创伤的因素很多,从儿童成长逆境的角度分析,大致有五个方面:
躯体虐待,指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遭受躯体上伤害,使儿童在心理和行为上出现明显或潜在异常表现的经历,如自卑、怯懦、安全感缺失、躯体化症状等;
躯体忽视,指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直接扶养人的关心和呵护,使儿童在心理和行为上出现明显或潜在异常表现的经历,如抑郁、焦虑等;
情感虐待,指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遭遇辱骂等非身体伤害使儿童在心理和行为上出现明显或潜在异常表现的经历,如虐待动物、为人刻薄自私等;
情感忽视,指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遭受精神上的忽视、缺乏精神上的关心和呵护的经历,使儿童在心理和行为上出现明显或潜在异常表现的经历,如抑郁、为人冷漠等;
性虐待,指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遭遇性侵或与性有关的伤害的经历,使儿童在心理和行为上出现明显或潜在异常表现的经历,如缺乏安全感、神经症、敏感、多疑等。
4.童年期创伤经历的后果
童年期创伤经历对一个人心理和行为上的影响是全面的,几乎涉及个体成长的方方面面。
4.1在针对心理特质方面的研究中表明:
童年创伤经历越多,心理韧性越差,对困难和逆境的应对和处理就越差;也有研究表明当个体经历越多的童年创伤时,自身的独立性会越差,对同伴和重要他人的依赖程度越高、共情能力越差,更多地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或很难换位思考。
4.2在针对病理性方面的研究中表明:
童年期间越多的创伤经历,越有可能使个体体验到更强烈的抑郁情绪,同时这也是抑郁症的发病诱因之一;童年创伤经历也是精神分裂症的高发诱因;在对强迫性人格障碍、情绪障碍、社交焦虑障碍和躯体化障碍的患者的研究显示,童年创伤经历是引发精神病性症状的重要危险因素和主要原因。另外,童年创伤经历会直接影响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对经历过童年创伤的个体来说,他们的人生是暗淡的,是具有浓郁悲观色彩的,幸福感对他们来说很遥远,他们也很难体验到幸福感。
5.童年创伤的预防与干预
5.1对童年创伤的预防措施
家庭层面:呼吁父母重视并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父母的关心与陪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双翼,而不是无休止的打骂与责备。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积极地鼓励可以有效引导孩子沿着正确的轨迹前进,及时而准确的肯定才是促使孩子前进的动力,而不是父母赚不完的金钱和无休止的工作。
社会层面:完善和健全未成年人保护制度和相应的规章法律。在法律层面切实保障儿童健康安全的成长;积极开展社会普法教育,加强公民法律意识,让守法、懂法、用法成为公民日常生活常态;推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促使公民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平等观;树立模范教育家庭,学习先进的教育事迹,启发公民的教育方式。
学校层面:切实推进家校合作。
加强家长与老师之间的联系,统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力量,全心全意为儿童成长保驾护航;同时也要加强对家长正确教育理念的宣传教育,及时疏导错误的教育观点,把儿童健康成长放在首位。
5.2对遭受童年创伤经历的个体的具体干预措施
5.2.1认知行为疗法
指通过处理和心理问题相关的想法、记忆、意念和信念,来改善情绪,并改变无益的行为。认知行为疗法是解决糟糕经历对信念系统带来一系列问题的理想方法。这一治疗策略最早是由亚伦.T.贝克于20世纪70年代研发的,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治疗方法,在情绪、压力缓解和行为问题的改善上都有良好的应用。
具体步骤:
理解童年创伤和疗愈。首先需要明确童年创伤的含义和常见程度,童年创伤常常会带来哪些问题,可以从哪里开始克服童年创伤以及认知行为技术是如何发挥作用的。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知道自己心理问题具体是怎样产生的,如何使用认知行为技术帮助自己。
准备改变。然后开始为改变做出准备:学习重要的情绪和压力管理技能,开始构建自尊,学习如何照顾自己,理解自己的心理困境,学习如何忘记过去,而不是被过去所压倒。这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不仅是接下来工作的基础,还是一组应对策略,帮助对抗疗愈过程出现的各种阻碍。
对关键问题的处理。最后是针对关键问题的逐步处理:对自责和负罪感的处理;控制愤怒;解决关系问题和性方面的困难,明确童年创伤的治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5.2.2叙事疗法
即通过来访者叙述自身的问题故事,利用问题外化技术解构问题故事,将故事中的具体问题与具体人物分离开,使来访者对问题的看法更清晰直观,再从问题故事中找到人物的闪光点,从而激发来访者自身的内在积极力量,然后帮助来访者重新构建问题故事,改变来访者自身的错误认知,最后树立积极向上且阳光乐观的正向人生角色。这一治疗策略被广泛运用于各个年龄段,同时适用于遭遇生活负性事件的人群的治疗。
具体步骤:
倾听来访者叙述故事,注意引导疏导来访者的抵触情绪,提高来访者的开放性。
解构来访者的人生故事,将故事中的具体问题与具体人物分离开,使来访者对问题的看法更清晰、更直观,帮助来访者用理性的眼光看待并解决问题,寻找并挖掘来访者自身内在闪光点。
重构来访者的人生故事,向故事注入积极力量,探讨同类型故事与不同类型故事,为来访者提供更多的选择,以构建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展更多的积极力量。
强化来访者正向自我,肯定并鼓励来访者发展闪光点,同时以仪式化强化技术强化治疗效果。
5.2.3绘画疗法
即通过来访者绘画的方式剖析来访者潜在的内心问题,以自由创作的形式促使来访者探寻自我,缓解内心的焦虑与不安,同时推动来访者进行积极改变。这一治疗策略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且效果良好,适用于推动来访者自我探索、宣泄来访者负面情绪、治疗创伤性情感体验等。
具体步骤:
给予来访者一个安全的创作环境。使他在这个环境中更清晰倾听自己的内心,了解自身的需要和情感,同时,释放自己所压抑的潜意识。
引导来访者创作。以开放式的言语引导来访者自由创作,促使来访者放下内心的顾虑和担忧,重申保密原则,疏导抵触情绪,鼓励来访者自我暴露,推动来访者自我探索,确保来访者的创作内容贴合自身内心真实情感。
剖析来访者创作意图和潜在情感。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和来访者自身情况,深刻剖析来访者内心的潜在情感,了解来访者消极情感背后的真实原因。
正视自我,缓解内心焦虑,积极面向生活。在来访者自我探索的基础上,帮助来访者正视自身真实情况,促使缓解内心焦虑,积极面向生活。
参考文献
[1]刁鹏飞.童年期创伤与心理防御机制的关系及绘画疗法干预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2015(02).
[2]孟宪章.躯体障碍与童年期的创伤[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10).
[3]倪岩娟.赵冰洁.大学生成人依恋与童年期创伤的关系研究[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2(21).
[4]徐乐乐.张建英.高中生童年创伤经历与心理韧性的关系研究[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8(34).
[5]周永红.童年创伤经历与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6(24).
[6]赵丹.童年创伤经历与青少年抑郁症的关系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
[7]丁红艳.李业平.童年创伤经历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病性症状的相关性研究[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9(38).
[8]黄丽.朱翠英.强迫型人格障碍与童年期创伤经历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26).
[9][英]海伦·肯纳利.治愈童年创伤[M].三联书店出版社.2019(93).
作者简介:王裕(1994.07-),男,陕西省西安人,延安市宝塔区延安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研究生;
宋欣欣(1989.06-)女,陕西省西安人,延安市宝塔区延安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