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维导图是一种可视化的表象工具,也是一种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有力工具。它能够将人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用直观的图形连接起来。因其具有直观化、形象化,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教育教学中。无论数学、英语、语文还是历史、地理、政治,都可以看见思维导图的影子。由此可见,思维导图作为一种革命性的学习工具,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广大一线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借助思维导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维导图
阅读是小学语文的重难点,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每天需要阅读大量的文字,因此,阅读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但纵观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很多学生的阅读能力却不容乐观。思维导图有助于阅读活动的开展,对于帮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激发学生的记忆力和创造力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就这方面浅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以供参考。
一、 课前预习,理清脉络
预习是语文教学的首要环节,是消除学生对新知识学习陌生感的有效途径。通过预习,学生可以从整体上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白课文主要讲了一件怎样的事情,都有哪些人物,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等。这样学生在新课的学习中就会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有针对性地听课,学习效果自然比较理想。因此,教师要重视预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预习的实效性。
思维导图是提高预习效率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可以帮助学生把握主要内容,快速梳理主要内容和结构,为学生呈现一个知识结构思路图,避免阅读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教学时,教师可以把思维导图的框架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预习自主填写框架内容。因为思维导图需要学生填写一些关键词语,这样无形中培养学生对语言信息的整理、筛选能力以及总结概括能力,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大有裨益。
如预习三年级语文《火烧云》时,学生先通过浏览全文,画出中央图“火烧云”,找出其四个主干:光照、整体景象、颜色、形状。在每个主干上标注段落,如光照是第一段,整体景象是第二段,第三段主要是颜色,形状包括最后的第四、五、六段。这样不仅可以看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还能明确段落大意。接着,再读课文,画出每个“主干”的“支干”。这就需要学生认真阅读,仔细思索,如“颜色”的后面分出六个“支干”,分别是红彤彤、金灿灿、百合色、梨黄、茄子紫、葡萄灰。“形状”分出三个“分支”分别是马、狗、大狮子……这样关于这篇课文的思维导图就画好了。
二、 课中绘制,突破难点
在课文阅读教学中画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前提下,凸显出课文难点,让学生一目了然地看清文章的难点,从而抓住课文的“命脉”。帮助学生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把控文章的感情基调,领略文章的精髓,窥探文章的核心,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
如教学三年级语文《海底世界》一课时,文章通过生动的语言从海底的明暗度、声音、动物、植物和矿藏介绍了海底的相关知识,描绘了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这五部分知识制作一个思维导图。显然这五部分是主干,每部分的支干分别为:明暗度包括五百米以上和五百米以下两部分。声音包括像蜜蜂一样的嗡嗡、像小鸟一样的啾啾、像小狗一样的汪汪,还有不一样的声音,如打鼾、吃东西、行进,还有遇到危险发出的警报声这三部分内容。动物的活动有海参依靠肌肉的伸缩爬行、鱼、章鱼、乌贼、贝类五部分内容。植物有颜色描写、景色描写。而物产则一笔带过。由此可见,课文的难点是关于海底植物和动物的描写,通过浓墨重彩地对植物和动物的颜色、声音、数量等的描写,突出主题“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在阅读教学中绘制思维导图需要学生认真思考、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因此,这是对学生深入阅读的一种考查,是阅读能力提高的过程。
三、 课后绘制,巩固提高
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预习和学习,它还可以把知识有效地整理、组织在一起,为学生呈现一个层次分明、条理清楚的知识网络,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因此,思维导图还可以用于课后复习巩固。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只要抓住一个知识点,就可以层层剥茧,抽出与之相关的知识点。再由点组成知识面,知识就深深地印刻在学生的脑海里。因此,思维导图是学生巩固知识、内化能力的重要记忆工具,教师不仅可以在单篇文章的课后复习中运用,还可以在单元课文复习阅读中有效运用,对于提高复习效果大有益处。
总之,思维导图是一种适合小学生阅读课文的有效工具。它对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构建认知结构、提高语言总结和概括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将思维导图与阅读教学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段天喜.以思維导图为指导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10).
[2]夏雪娟.绘图学文个性阅读——小学语文高年段“思维导图”阅读教学模式探究[J].新课程导学,2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