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是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
一、巧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或者仅对经历过的事物有一定印象。他们对生活的观察不够仔细,缺乏生活体验,知识的积累较为贫乏……由于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学习部分课文时,对其中重难点的理解以及文章的内涵仅仅是停留在老师的讲述上,久而久之学习便成为一种机械的被动接受,学习兴趣荡然无存。
信息技术的介入,有效地改变了这种状态。信息技术能很好地支持声音、图像等媒体信息,达到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的目的。
例如在上《珍珠鸟》这一课时,教师让同学们收集有关珍珠鸟种类的资料,同学们便可以自主的上网去查阅自己感兴趣的珍珠鸟的种类及详细资料,然后大家相互交流自己收集的内容。每个同学都有选择的权利,是为自己而学习,是内心的需求,学习起来就特别带劲,学习变被动为主动,真正做到了自主学习。
二、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文理解质量
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它能将静态的文字以图文并茂、声形俱佳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生动,从而化难为易。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课时,我借用了FLASH动画的形式再现了各种小动物变身小画家,被猎狗追赶的场景。当学生看到大屏幕上出现小动物在雪地里行走时,孩子们的情绪完全被调动起来,孩子们眼里闪着光,这时再让学生去想象其他小动物在雪地里行走时会画什么就显得容易得多,这个效果是单纯的文字教学所达不到的。
又如《草原》这一课,那里的空气是那么清鲜,空气是那么明朗,在天底下,一碧千里。我从网上收集了有关草原、大西北地理面貌、蒙古包、如今的西北等素材,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制成课件。在讲解课文时,教师结合课文内容适时播放课件,入情入境的学习,在背景音乐的烘托下,通过真实的画面和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全面深入地了解草原的风土人情。有的同学甚至联想到韩红演唱的歌曲:《天路》。
三、巧用信息技术,拓展资源积累
新课程标准强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实践、积累、再实践、再积累这样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知识的不断积累是创新的前提。网络是一个包罗万象的超大型知识库,它连接着地球的每个角落,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知识。用好网络,可以使人“秀才不出屋能知天下事”。
现在许多家长“谈网色变”,教师正确指导学生运用网络技术查找所需资料,搜集数据,在网上进行作文阅读……不仅可以改变家长“谈网色变”的局面,更能满足学生多方面、多层次的求知欲望,对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学会充分自主地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这一课时,我会在课前鼓励学生从网上查阅有关地球的资料,下载相关的图片。教学时,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课文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找到的资料。通过这样一种合作学习方式,同学之间不仅增进友谊,还实现了知识的互补。一堂课下来既获得大量有关宇宙的资料,对地球也有了更加清晰、全面的认识。同时,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可爱的地球很容易破碎,激发学生们从小树立保护地生态环境的意识。
通过网络,不仅让学生查到了许多有利于理解课文的资料,也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我经常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如有的学生对朗诵有兴趣,我会引导他们通过网络欣赏名家的朗诵,选取感兴趣的朗读材料进行朗读训练,有时我会利用课堂时间组织学生一起观看央视的《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感受读书的力量、领略中国古诗词的魅力……无疑,由于网络,这些同学的知识得到了更好地积累,能力得到了更大的提高。
四、巧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出现教师唱独角戏、学生昏沉沉听的局面。新课标则强调课堂教学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为主。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为目标。多媒体教学课件正好满足这一要求。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再单一,也使学习过程从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有趣。
如在学习《梅花魂》这一课时,我以思乡的歌曲导入,渲染乡愁,创设情境,做到了未入文而先有情。朗读教学中我采用了个人展示读,在个人展示环节加入《我的中国心》背景音乐,我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角,真正的以学生为本,在学生展示读的过程中,加入《我的中国心》背景音乐,渲染气氛,使学生真正的入情入境。师生共同欣赏《梅花魂》课本剧,升华情感。分小组自由排练《梅花魂》课本剧,上传云空间,交流共享,让学生经历一次海外华侨思归不能归的情感体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巧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不仅在于知识的积累,更体现在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因为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他们更好地将知识用于实践,最终达到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在这一点上,信息技术可以说是当仁不让。
又如,在学习《明天要远足》这一课后,教师让学生将收集到的文字资料和图片画成制成图文并茂的手抄报,然后在课堂上互相介绍。在制作的过程中,由于必须符合报刊的要求,同学们对文字的运用必须严谨,配图也是在充分理解课文之后来选择确定。为了手抄报更吸引人,有的同学还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增加一些插图……最后,当同学们的作品展示在大家面前时,不难看出他们对文字材料的加工整理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等通过制作手抄报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总之,在语文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特点,巧妙、灵活地借助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实践,敢于创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