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流动人口子女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6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12月59期   作者:周晓燕 江龙建
[导读] 随着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受到瞩目,小学流动人口子女德育教育问题也受到一定关注。本文将立足于小学流动人口子女德育教育工作现状,展开对德育教育策略的研究,希望能够促进小学流动人口子女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浙江省乐清市虹桥镇第十二小学,325600)
摘要:随着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受到瞩目,小学流动人口子女德育教育问题也受到一定关注。本文将立足于小学流动人口子女德育教育工作现状,展开对德育教育策略的研究,希望能够促进小学流动人口子女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流动人口教育;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德育教学策略研究

 
          引言:
        对小学流动人口子女德育教育问题展开策略研究,能够提升德育教育工作效率,也能够促进小学流动人口子女道德水平的提高,也能够帮助小学流动人口子女健康成长。本文将从立足流动人口子女心理问题展开德育教育、以国学经典加深小学流动人口子女道德教育教学和小学流动人口子女德育教育问题向教师倾斜三方面,展开具体研究。
        一、立足流动人口子女心理特点展开德育教育
        首先,教师应该采取一定措施立足于流动人口子女心理特点展开德育教育。立足于流动人口子女心理特点展开德育教育恩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如果忽视流动人口子女心理特点而实施无差别的德育教育,将会造成德育教育实际实施效果较差,还可能会促使流动人口子女产生背离德育教育初衷的行为。就一般而言,流动人口子女一般拥有较为敏感、自卑的心理,这就需要教师为其营造较为平等、开放的教育教学环境。德育教育的内容为在于教会学生学会公平、诚实、勇敢、热爱劳动、艰苦朴素等美好、高尚的品格,这就证明德育教育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德育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缓慢过程,更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坚定自己的信心,不断投入到德育教学中。针对流动人口子女的特殊心理特点,则要教师采取一定措施加强对流动人口子女的理解,并在这种理解中感知流动人口子女的心理变化,避免教师采取的德育教育措施起到相反作用。教师可以采取课下交流的方式加深与流动人口子女之间的沟通与了解,并在课余生活中观察其生活表现和行为方式,并根据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对其心理状况进行一定的推测。
        例如,教师需要做到心理教育与德育相结合,让学生在心理层面感知到思想品德水平提高的重要性。如果流动人口子女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不愿意与周边同学进行接触,则教师就应该对其进行私下沟通,询问其原因,并尽最大程度地削弱该原因对学生的影响。如果流动人口子女因为自己的自卑心理不愿意与周边同学进行接触,教师则应该鼓励其周边同学主动帮助该同学,从而促进双方友谊的建立,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
        二、以国学经典加深小学流动人口子女德育教育教学
        随着德育教育问题的提出,国学经典也在德育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这就要求教师在解决小学流动人口子女德育教育问题时,应该用国学经典来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国学经典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更是民族气节之魂魄所在。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带领学生阅读国学经典,在经典之中感受德育教育,从而在书籍中耳濡目染,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如《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贴合小学生的知识层面与实际生活,教师就可以以这两本国学经典为蓝本,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以国学经典加深小学流动人口子女德育教育教学,也不是仅仅停留在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诵读的阶段,而是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读懂《弟子规》、《三字经》等核心含义,让学生在经典之中感受到孝顺、善良、助人为乐、勤俭节约等美德的重要性。教师更应该将国学经典活动推广到校级层面,帮助更多的学生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
        例如,学校可以举办《三字经》诵读比赛、我与《弟子规》的故事系列征文等活动,教师则应该积极鼓励学生踊跃参赛,在比赛中,学生会加深自己对《三字经》和《弟子规》等国学经典的了解,从而在耳濡目染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学校还应该在雷锋日、雷锋月等活动组织学生进入社区、养老院等地方为空巢老人送温暖,让学生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作出贡献。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向流动人口及其子女送祝福,这种祝福应该以卡片等形式呈现,充分体现孩子们的童真童趣,而不能以送礼物等方式使流动人口子女产生不良心理。
        三、促进小学流动人口子女德育教育问题向教师倾斜
        德学教育并不是一种理论教育,而是一种实践教育,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用道理和事例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转化为实际的行为报答自己的家长、老师以及社会。如果德学教育仅仅停留在理论教育上,那么德学教育就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且流动人口以进城务工为首要目的,其花在子女教育的时间较少,这就需要小学流动人口子女德育教育问题向教师倾斜,让教师成为小学流动人口子女德育教育工作的主体。因此,应该强调教师在小学流动人口子女德育教育工作中得重要性。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加强对自身道德水平的提高,在日常生活中让流动人口子女能够耳濡目染地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
        例如,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时,就可以将课本知识与德育教育进行有机结合,以《雷锋日记》这一课的讲解为例,教师就可以讲解雷锋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助人为乐的,再联系到教师自己有什么助人为乐的经历,最终教师应该告诉学生助人为乐并不需要一个人倾囊相授,而是需要一个人能够时刻将帮助他人放在心中,帮助他人事不在重而在急等道理。教师更应该将这种德育教育贯穿到日常生活中,在看到流动人口子女学生帮助他人捡起一支笔或者拾金不昧时,就应该告诉其他学生他的行为是正确的,并在课堂上表扬该名学生,这样不仅能够提升流动人口子女在班级中的正面形象,也能够肯定其行为,帮助其克服自卑心理,促进其思想道德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结语:
        相信从立足流动人口子女心理问题展开德育教育、以国学经典加深小学流动人口子女德育教育教学、小学流动人口子女德育教育问题向教师倾斜三方面出发改善小学流动人口子女德育教育的研究,将能够极大地促进小学流动人子女德育教育问题的改善。
参考文献
[1]邢小梅.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656(36):132.
[2]邝丽云.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贯彻激励策略的方法[J].时代教育,2017(4):177-177.
[3]李翠莲.小学德育教育渗透的策略[C]//2018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