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发表时间:2020/1/16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12月59期   作者:李云强
[导读]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观察和实验是学习和研究物理学最基本的方法。新一轮物理实验教学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而观察能力的培养又是培养实验素养的前提,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尤为重要。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元龙中心学校)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观察和实验是学习和研究物理学最基本的方法。新一轮物理实验教学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而观察能力的培养又是培养实验素养的前提,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尤为重要。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观察方法;观察能力

 
          观察、实验是物理学科教学的特点,而实验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形成物理概念和认识物理规律。这些都要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思维加工实现的,因而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观察能力,不妨做好以下几点:
          一、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兴趣是调动人积极性的能源,是学习知识的原动力。教师要充分利用物理实验中有趣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因为观察兴趣的强烈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主动、快速、准确地从事观察活动。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实验很容易被物理实验现象的新奇所吸引,观察兴趣强烈,但他们只对表象的观察感兴趣,而表象的观察兴趣并不能使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发现和揭示事物本质。因此,只有适时培养学生深层次的观察兴趣,才能促使学生掌握事物的变化规律,抓住本质。其次,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些探究性的物理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再次,实验问题的恰当设置也能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例如,笔者在讲《大气压》一节时,先在一只平口玻璃杯中盛满水,用硬纸板将杯口盖严,手按住纸板,然后将杯子倒置,放开手后,纸板不掉下,水也不流出,学生很惊奇?此时,再进一步将杯子侧转,前后左右转过一周,纸板仍盖在杯口上,水仍未流出来。学生兴趣甚浓,迫切想知道原因。笔者趁机提出:硬纸板为何总不掉下来呢?学生积极思考,说出许多猜想:有的说空气对硬纸板产生压力,有的说硬纸板被水吸住了?这时又设问:果真是水吸住了硬纸板造成它不会掉下来吗?请再观察,笔者用针在硬纸板上扎一小孔,重做上述实验,学生看到水和硬纸板同时落下,于是立即否定这一猜想,这时笔者就顺利引出了“大气压”的课题。
          二、在演示实验教学中教给学生观察方法
          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课堂中做给学生看的示范性实验。通过演示实验,使要研究的物理现象在一定条件下重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具有直观性,为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观察方法提供了最佳良机。观察演示实验时,首先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目的和观察重点,这样可以避免观察的盲目性,且能将注意力集中到需要观察的方面,形成比较清晰的感知。如讲“熔化和凝固”一节,用萘和松香熔化和凝固演示实验进行对比、从中得出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因课堂上所用的萘的质量较少,熔化过程时间太短,若学生精力不集中就会忽略所要观察的对象。为此,笔者在做演示实验之前就给学生提出几个问题:(1)加热时,萘和松香的温度有没有变化?(2)在不断加热的过程中,萘和松香的状态是否发生变化?(3)状态发生变化时,温度可否变化?这样不仅让每个学生都能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其次,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要求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因为只有将“看”和“想”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发现新问题。例如,在演示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把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较远的位置逐渐移近凸透镜这一过程的成像情况,指导学生学习全面观察方法,且要求学生注意区分在什么位置成实像,在什么位置成虚像,并记录蜡烛由远离凸透镜到移近凸透镜这一过程产生的成像规律。为能使这一活动高效完成,笔者在焦点和2倍焦点位置分别贴上f和2f标签。把物体放在焦距f内、2f内、2f外观察所成像有什么特点,并记录在预先设计的表格中,最后讨论、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特点,要求学生反复观察。


          三、利用物理兴趣小组,扩大学生的观察范围
          为了使观察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教师除了课堂上开展观察训练外,还可以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物理课外活动,成立物理课外兴趣小组,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观察范围、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都是很有好处的。如学生可以在兴趣小组里做一些物理课上因时间不充足等限制而无法做的物理实验和趣味性小实验、小制作,如“纸杯烧水”、探索“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等实验。另外,在物理课外兴趣小组里,教师要鼓励学生从日常生活用品中寻求实验材料进行实验,这样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观察视野,又可以体现新课改后的物理实验教学理念,同时还可以解决贫困地区因缺乏实验资源而无法开展的部分实验。例如,学习了浮力后,有一小组设计了这样的一个课外实验:取一只大的塑料雪碧瓶,剪去底部,制成一个漏斗,把一个乒乓球放在里面,从上面倒水入斗,只见少量的水从瓶口与乒乓球周围隙缝间流滴下来,但乒乓球并不上浮,这时用手心堵住下部的瓶口不让水外流,立即见到乒乓球浮起。这一实验说明原来乒乓球受到水向下的压力,堵住后乒乓球的下面积聚了水,其竖直方向有了压力差,乒乓球就上浮了。通过构建物理兴趣小组,能使学生对实验观察从课堂内扩展到课堂外,使学生的观察与大自然、与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都能紧密地联系起来,把学生对理论的观察转变为实践的观察,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并能掌握知识。
          四、运用教师的指导作用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不能光靠教师哺育式的灌输,应该主要是靠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实践“悟”出来。因此,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作用。因此,物理教师要在物理实验过程中,去引导学生围绕物理实验的目的,对某些特定的物理实验现象进行重点观察和分析,才能让学生通过物理实验现象建立起正确的物理概念与解释物理规律。同时要求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要多注意细节和 分清主次关系,不能只是随意的浏览,否则只能看到杂乱无章的现象,而观察不到物理实验的实质。教师适当的指导,会给学生的观察起到积极的点拨和引导,教师可用一些物理学发展史上因观察不细致而导致的与重大科学发现失之交臂的事例去鼓励和鞭策学生,对学生进行观察品质的教育。另外,我们老师还可以应用日常生产和生活活动中的一些可供观察的实例,去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
          五、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带着目的和任务进行观察
          观察每一个事物或实验前,必须要给学生提出明确目的和具体的任务,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观察中来,他们才能够细致地去进行观察。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时候,首先要明确观察的目的,要越具体越好。由于每一个实验的实验目的都不相同,所以教师在实验前,就要告诉学生所做实验的内容,做这个实验应该观察到什么现象,需要有哪些方面的注意等。高中物理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学会透过现象找到事物本质规律和特性。同时,老师还要注意指导学生要学会自己获取知识,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和分析,再通过交流和讨论,去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只有目标和任务确定后,才能有助于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去进行观察,并能从中得出有关实验的实质。  
          总之,要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就需要长期的、系统的训练。教学中,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教师还应渗透相应的知识教育和其他能力的培养,这样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的同时,综合能力也能相应地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严龙.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j].素质教育论坛,2008.
[2]郑柏宏.谈物理教学中对学生科学观察力的培养[j].物理教师,1992.(作者单位 江苏省邳州市官湖高级中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