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辩”在课堂中闪光——读《听吴正宪老师上课》有感

发表时间:2020/1/16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12月59期   作者:唐碧安
[导读] 闲暇之余,我有幸拜读了《听吴正宪老师上课》这本书,我被吴老师思维碰撞的智慧课堂这一章内容深深吸引,为什么学生在吴老师的课堂上学生会如此激动、兴奋、主动,会妙语连珠、思维活跃、思考深刻,那是因为吴老师在课堂上编织了一条五彩缤纷的智慧彩带,让思维在这里碰撞,延续、升华,吸引、感染着每一个学生,学生在一次次辩论中思维得到升华,知识得到巩固,让学生爱上了数学。
(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城关小学,陕西省 汉中市 723600)

 
         闲暇之余,我有幸拜读了《听吴正宪老师上课》这本书,我被吴老师思维碰撞的智慧课堂这一章内容深深吸引,为什么学生在吴老师的课堂上学生会如此激动、兴奋、主动,会妙语连珠、思维活跃、思考深刻,那是因为吴老师在课堂上编织了一条五彩缤纷的智慧彩带,让思维在这里碰撞,延续、升华,吸引、感染着每一个学生,学生在一次次辩论中思维得到升华,知识得到巩固,让学生爱上了数学。
         在辩论中为什么吴老师能够对学生的辩论掌握的游刃有余呢?吴老师的奥秘有三点:1、巧抓时机。辩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教师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进行辩论,在辩论中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探讨,激发学生思维的碰撞,让学生在辩论中获得正确的认识,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要想在课堂中恰当的运用辩论,教师必须充分了解教材,了解学生的认知情况,准确地判断出哪些地方需要辩论,这样才能抓住时机,让辩论在教学中恰到好处的开展。2、巧妙点拨。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虽然课堂辩论的主体是学生,但是教师恰当的组织和引导也是必须的。首先,教师要有正确的组织方式,分好正反双方,主持好双方的辩论。其次,由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辩论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帮助,在必要的时候对学生的语言进行转述,让学生都能听懂,才有利于辩论继续开展。最后,当辩论出现“卡壳”或辩论陷入僵局时,教师找准卡点,正确引导,巧妙启发,让辩论继续顺利开展。3、善于小结评价。每次课堂辩论结束收,吴老师都不失时机的做好小结和评价,队获胜方进行祝贺,肯定,对“败阵”方,真诚的道一声“谢谢你们,是你们出了错,才会给大家带来一次很有价值的讨论……”给予他们鼓励性、赏识性的评价,让他们乐于思考,用于争辩,认真去探究,避免出错,这样,所有孩子的脸上都会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那么,在引导学生进行辩论时要注意什么呢?吴老师认为要注意四点:1、让学生敢说。在辩论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对学生发表的见解尤其是独到的、标新立异的,即时不合理,也绝不嘲笑、讽刺、批评,绝不求全责备,这样,学生才敢说、愿说。2、让学生有得说。教师要选择既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又有思考价值的问题,问题的答案既不能显而易见,又不能深奥难懂,超出孩子的现有知识能力水平,设置的问题要有合理的难度。3、让学生会说。学生在辩论中都力图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同时又要抓住对方观点的错误之处进行反驳,这要求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语言表达的指导,让学生把话说得有条有理,有理有据,把自己的观点表达的清楚明白。4、让学生爱说。学生在辩论中有时无话可说了,有时被对方问的哑口无言了,还有时说跑题了,教师要及时进行调控,加以点拨、引导,让辩论朝着预定的目标靠近。教师要善于运用评价手段,调动参与辩论和不参与辩的同学积极进行思考,产生共鸣。
         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为什么不能让学生在辩论中去学习、去体验、去探讨呢?我认为主要有四点:1、教师缺乏自信。课堂上,我总担心学生认识力没有达到,不会去辩论,还担心这样辩论耽搁时间,完不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这样事倍功半,得不偿失。2、准备不够充分。我虽然对教材比较熟悉,也知道学生容易错误的地方,可是不能操控这种辩论。3、认识不到位,总认为这样去辩论,耗时耗力,却不能“高效”,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忽视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认识知识的过程漫长,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出错,用错误引导学生去接受正确的知识,能起到避免错误的目的。4、教学中没有营造宽松、和谐的“辩”的氛围。对于课堂上学生出现的错误,仅仅停留在立即订正错误的认识上,没有让正反双方进行辩论,学生只是被动的在接受知识,缺乏学生探究的主动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让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我们数学教师追求的目标。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细细揣摩吴老师的课堂,分析其课堂教学背后的教育理念及价值观,把辩论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让每一位孩子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