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仰义第一小学,325000)
摘要:改变学生在数学作业中的地位,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乐于写作业,充分发挥作业在延续课堂知识,巩固教学知识时所起的作用。高段学生通过自主设计数学作业,设计作业的模板,设计作业的“标准答案”,让生生之间互相监督完成作业,进行订正与相互评价。提高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积极性,产生浓厚兴趣。
关键词:高段数学;作业模式;设计作业
引言:
作业是反馈课堂教学效果,辅助学生巩固知识,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内化所必须的手段,特别对于高段数学而言,数学课后作业更是不可或缺的课堂教学延伸。但是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却发现了这样的现象:1、学生不乐于写作业。学生上课普遍认真,但是作业情况不尽人意,甚至出现抄袭、应付、拖欠、不订正作业不完成作业等等现象。2、教师疲于批改作业。教师除了要完成正常的教学秩序外,还要利用课间课后时间抓着孩子补作业、订正作业,过多的精力消耗在这样的“猫捉老鼠”上,造成了老师的负担。师生双方在作业上都不能体会到幸福感。为了确切抓住师生对于作业的情况,笔者在本校针对五六年级的师生进行了小范围调查。
调查情况如下:
调查表
|
是否喜欢做数学作业
|
是否应该做数学作业
|
是否满意现在的作业模式
|
是
|
否
|
是
|
否
|
满意
|
比较满意
|
不满意
|
学生
|
26.0%
|
74.0%
|
89.8%
|
10.2%
|
8.9%
|
21.7%
|
69.4%
|
1.学生知道完成数学作业的必要性,但不喜欢这样的作业模式。因为学生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主体性在作业中不能得以体现,学生缺乏完成作业的兴趣,更无幸福感可言。如何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是笔者思考的
2.教师注重课堂上的变革,但是对于作业上的变革却较少。因个人精力等原因不可能做到堂堂回家作业的精致设计,久而久之出现今天第4页明天第5页,会思考的老师会进行题目的选择,但是学生疲于这样的模式,完成作业的准确率完成率便降低,低段迫于老师与家长的威严通过批评教育等手段会有所改善,但对于高段学生这样已经逐步形成鲜明个性的孩子来说,批评与教育的方式有时候并不行得通,老师更是疲于这种无尽的订正与批改。所以,需要改变的还是作业的模式,让学生产生完成作业的内需与兴趣。
反思以往的数学作业,形式单一,应试色彩浓厚,学生厌烦,教师头痛,也失去了作业应该发挥创造性、探究性的作用。且老师在作业中的地位凸显,起着绝对不动摇的主导地位,反观学生则成了被动接受者,这与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教育心理学表明,高段学生更乐于接受同伴之间的活动与劝解。故笔者尝试从高段学生的同伴为切口,集体生活入手,改变以往的作业模式,希冀让学生产生对于作业的内在动力,从而巩固教学的知识,提升思维水平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师生在作业中的幸福感。
一、改变作业来源模式——学生自主设计作业
高段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能够较为准确判断自己知识点的薄弱与不足。故笔者认为可以改变作业设计中以老师为主体的现象,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让学生成为作业设计中的主体,提高学生对于作业的兴趣。但是所谓的放手并不是交给学生乱设计、瞎设计,教师在学生作业设计中起着必不可少的引导作用。教师在选题上、设计模板上以及答案设定上都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一)学生设计作业的题库来源
纵观我们小学数学练习,市面上所流传的练习题五花八门,如果只放手让学生选择设计,学生没有这样的精力与能力,更耗不起这样的精力与时间。为了更明确题目的来源,让课后作业与课堂充分结合,我们作业设计的题库主要来自这4类:1、课堂中教师设计的题目。2、书中出现的题目。3、课堂作业本中出现的题目。4、学生练习中产生的错题。通过这四类让学生找到设计作业的主心骨,有能力的学生还可在这四类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题目补充。明确题目的来源,降低设计作业的难度。学生在这些题目的选择上可进行适当的数据修改和题目变动,避免答题者抄袭原有题,造成题库资源的浪费。
(二)提供作业设计的模板
为了让学生设计作业时有法可依,笔者确定了作业设计的模板,把作业设计模板分为两类:新授课作业模板和练习课、复习课作业设计模板。
1.新授课的作业设计模板。新授课作业设计模板被分为三部分,分别为:A本堂课你认为必须要会的题目,B本堂课你认为最难的题目,C本堂课你认为最有趣味性的题目。笔者将作业分为这三块意图十分明显,A类题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题目即基础题,B类题是学生较易出错或课堂中的难点,此类题难度较于A类题要大,C类题针对情景题或学生感兴趣的题,也可是一定的提高题,增加作业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对于完成作业的兴趣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2.练习课和复习课的设计模板。练习课与复习课因其课时的特殊性,在课堂中不是新知的传授,而是知识的巩固、提炼与拓展,在此时学生已经出现了一系列的错题,能够明显找到自己作业中出现的错题,此时让学生回过头找错题,研究错题,为巩固知识拓展知识起重要延伸作用。这种课的作业设计模板便是围绕着错题展开。A你认为本单元本节课中最容易出错的题。让学生反思课时内容,发现疑惑点,为巩固知识起重要作用。B你在本单元、本节课中出错的题,学生反思自己的错题,为个人积累纠错起重要作用。C你认为本单元、本节课中较难的题,这些题可以是学生能解决的也可以是不能解决的,题目难度较于AB类题都有一定提高。
有能力的学生我们提倡跳脱模板,可自己设计个性的作业,例如下面的作业便是学生自己设计的,具有丰富的个人色彩,让作业这么枯燥的东西也显得趣味盎然。
(三)“标准答案”的设定
数学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数学学科的作业大多数有标准答案,而纵观我们的数学标准答案,死板枯燥,更多的是一个结果,而没有过程。当学生设计完作业后,要求学生相应的写好一份“标准答案”,这份标准答案是有过程的,需要出题者将解题的完整过程书写出来,当碰到有多种方法解决的时候,标准答案中也应出现。当出题者完成这份“标准答案”时,便是将自己设计的题目重新做一次,对于内化新知,巩固旧知起主要作用。而因为是自己设计的题目,出题者在出标准答案解题时更认真,兴趣便更浓厚。
便是学生自己设计的一份标准答案,相较于以前的解答,方法更多,更认真,更详尽了,学生甚至标出了每一步的分值,更加注重格式上的规范。
二、改变作业对象模式——双向性选择作业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的主体应该是多元的,笔者认为改变作业对象模式,由原本的师生单向性完成作业到现在的生生双向性选择作业。设计者可以选择答题者,答题者同样可以选择不同设计者的作业,让学生进行双向性选择,利用学生间良性的竞争,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提高写作业的热忱。,一位同学设计的作业很受同学的关注,得到很多人的挑战。
这份作业是这位学生在学完正比例意义之后根据自己的错题来源,课堂作业本中出现的以及课堂中教师呈现的题目中进行适当修改后的题目。因学生很容易在分析正比例关系时找不准关系量,很容易出错,所以她设计了上述几题。引起学生间的学习热潮,提高了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三、改变作业批改模式——设计者批改作业
我们日常教学中大量的作业批改,剥夺了教师对于课堂和教学思考的时间。学生在重复的订正过程中也失去了学习的热忱。改变作业批改的模式,是老师与学生迫切需要的。笔者尝试由原来老师的批改、学生的订正转变为设计者批改、答题者订正的模式,发现更能提高学生对作业订正的积极性。因为是学生自己出的题,批改与订正上也更显得认真与负责,每次的订正不再需要老师的督促,而是学生自觉的去一而再再而三的完成订正。这样的模式解放了教师的时间,作为设计者在批阅的同时也有了二次的解题,加深巩固了对知识点的理解。这位答题者第一次订正出错就进行二次订正,而且在设计者的要求下还写上订正的理由。可见学生对于订正的热忱明显提高,让订正更有实效。
四、改变作业评价模式——双向性评价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笔者改变以往的作业评价模式,变以往由老师定等级或分数的现象为让设计者和答题者的双向性评价。设计者评价答题者的完成情况,主要针对准确率,与订正情况等。答题者评价设计者设计的作业的深度广度,为设计者下次设计作业提供意见。这样的模式让设计者和答题者完全参与其中,体验作业设计的乐趣。
设计者和答题者都很有自己的个人想法,互相进行的评价很生动,提出的建议更是一语中的。
为了让学生批改与订正作业更加准确和实效,也为了了解学生的实时动态,教师在学生批改与订正作业的时应全程起着监督与指引的作用,对于好的方法要进行推广,对于自觉批改与订正的学生更要进行适当的表扬。让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有更进一步的提高。
五、教师介入的作业反馈
学生对于这样的作业设计乐于接受,教师也有了更大的空间思考教学设计。但是学生毕竟由于其整体水平的相对狭隘,学优生带学困生的影响力也只是一小部分,为了避免学生产生的共性问题,在日常作业后,教师针对学生共性的问题要进行讲解、引导,为学生指明方向。
更由于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所以个别学生并不能很好的完成别人设计的作业,此时可让这类学生完成设计者的A类题,当碰到A类题也不能正确解决的情况下,教师便应进行适当辅导,此时的辅导便显得尤为必要。虽然和以往一样还是得进行学困生的“开小灶”,但却节省了追着孩子要作业的时间,留给这些更需要的孩子,进而产生了双赢的局面。
六、个人思考
(一)学生设计的作业要关注题目的深度与广度
学生的作业设计因题库的出处,更多关注的是基础类的题目,对于综合性的题目缺乏一定的辨识,笔者思考此时教师该如何参与其中进行补足,开拓题目的深度与广度。
(二)学生设计作业的“频率”
学生设计作业因其需要学生的设计和教师的二次审核所以不适宜每天操作,只能进行一个延续性的过程。所以笔者认为学生设计的作业应与老师布置的作业相结合。但是笔者发现学生更乐于自己设计作业,如何权衡两者,让学生乐于设计但又适宜每天操作,是我们要思考的一个问题与方向。
参考文献
[1]柯向妹.因材施评 提高作业评价的实效性[J].小学时代,2010(06).
[2]李彦.新课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与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10).
[3]朱延春.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作业生活化有效设计的策略[J].新课程学习(下),2013(01).
[4]曹宇.浅析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3(43).
[5]刘海兰.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多元平衡艺术研究[J].新课程,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