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剪力墙暗装配电箱壳体随主体结构一次预埋到位可以避免二次施工,节省大量人工,减少材料消耗,降低二次施工的质量风险。但是在预埋施工中,容易出现箱壳跑位、变形、漏浆、污染等问题。为避免这些问题出现,提高预埋一次成功率,文章从施工过程控制,工艺创新等方面, 对箱壳随主体结构预埋的施工要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配电箱壳体;预留预埋;过程管控;支撑架;封堵填充
1工程概况
郑州市某安置房工程总建筑面积18.59万平米,地上为六栋29层高层住宅,其中1#2#3#楼为住宅,4#5#6#为公寓,其中公寓楼入户配电箱设计为剪力墙暗装。公寓结构层高为2.9m,入户配电箱设计型号为MA,配电箱编号TLX1S-12A,安装标高为距地1.8m,箱体尺寸:318*250*100mm,容量6kw。
2配电箱壳预埋容易出现的问题
传统的配电箱壳预埋安装方法是在主体施工时,制作木框预留孔洞,待主体施工完毕后,拆除木框,安装箱体,修补洞口。传统施工方法存在二次修整、箱壳边缘墙体开裂等弊端,浪费大量人工及材料。采用箱壳随主体结构一次预埋到位的施工方法可以有效的避免上述问题,但如果施工过程控制不严格,也容易出现箱壳内部漏浆,箱壳偏差跑位、变形等质量缺陷。为保证安装质量,需在关键工序中针对上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过程管控。
3配电箱壳预埋施工流程
安装准备工作→测量划线定位→初步安装预埋箱壳→钢筋限位固定→复核矫正→固定线管锁母→箱壳内部安装顶撑架→箱壳内部填充→箱壳外部周边加强筋加固→箱壳防漏封口→墙体封模→浇筑混凝土。
4配电箱壳预埋施工过程管控要点
4.1箱壳位置固定控制
4.1.1配电箱壳安装前需将箱体预留尺寸、位置、标高提供给土建翻样工,钢筋提前下料加工,剪力墙钢筋绑扎时就将箱壳洞口预留好,避免切割钢筋。在箱壳安装前,应对土建钢筋预留洞口尺寸、标高、位置等进行检查复核,并在钢筋上弹出箱壳底标高控制线和安装中心线。同时检验待安装箱壳的尺寸以及箱壳厚度,避免因尺寸偏差、厚度不够、强度不足造成箱壳变形、返工修补等问题。
4.1.2根据弹好的标高控制线及箱壳中心线,将箱壳放入安装位置,利用钢筋绑扎初步固定箱壳。
4.1.3用水平尺修正箱壳的水平度和垂直度,并用线坠找正,使箱壳前端与墙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待箱壳标高垂直度水平度达到标准误差范围内以后,利用钢筋在箱体(盒)四周做加筋补强固定处理;即在箱壳两侧设置主筋,并利用箍筋加固,形成井字交叉,确保箱壳没有偏移活动空隙,然后将加强钢筋与墙体钢筋焊接牢固,将配电箱壳与剪力墙体钢筋形成一个整体,避免后期箱壳偏移跑位情况出现。
4.2箱壳内部顶撑控制
如果仅利用配电箱壳内部的填充和箱壳自身的强度,无法承受墙体混凝土的挤压力度,容易造成配电箱壳变形。经过多次试验和改良,我们制作了可周转使用的箱壳内部安装顶撑架,来加固箱壳内部强度。
本工程创新制作了便携式预埋电箱支撑架,其结构由40*4mm厚角铁做支撑受力点,由50*5角铁做支撑底座。利用花篮螺栓M16连接配电箱内壁顶部40*4mm厚角铁受力点,利用花篮螺栓M10连接配电箱两侧内壁40*4mm厚角铁受力点。配电箱底部利用50*5的厚角铁作为支撑底座,用M16螺栓连接顶部,两侧三个支撑点。利用螺栓连接的特点,可以实现支撑点的可调整性。通过角铁承受外力,螺栓连接和花篮螺栓紧固,避免箱壳在混凝土浇筑时,振捣和混凝土挤压对电箱造成的变形及损坏,有效的保证了配电箱壳预埋质量(如下图)。
4.3配电箱壳填充封堵控制
配电箱壳随主体结构一次预埋施工过程中,箱壳内部填充及封堵是关键的工序。如果填充不密实,封堵不严密,极容易造成箱壳内容漏浆污染以及箱壳与墙面结合处夹渣、蜂窝麻面等缺陷。
4.3.1在配电箱壳填充之前,可根据线管材质及管径要求,要求箱壳生产厂家提前做好箱壳敲落孔,也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自行开孔。孔的间距要与入箱线管间距一致,同时线管与箱壳的连接采用专用锁母连接。?线管连接完成后,用胶带将线管与锁母、锁母与箱壳连接处缠绕封闭,防止砼浆渗入箱壳。
4.3.2线管入箱壳处封堵完成后,可采用锯末等材料对箱壳内部进行填充,填充密实后,用钢板或挤塑板封堵箱壳正面开口,需保证钢板或挤塑板与箱壳开口边缘处于一个平面,然后用胶带封闭箱壳开口四周。
4.3.3在填充封闭好的箱壳与墙体模板接触面的四周边缘,粘贴一圈0.5cm的双面胶。利用双面胶,可以加强箱壳开口面与模板的密封性,有效的防止箱壳边缘漏浆,增强箱壳与墙面结合处混凝土观感质量(如下图)。
5结语
综上所述,剪力墙内暗装配电箱壳体随主体结构预埋是我们对施工过程质量管控的一次有益的尝试,通过对施工工艺的创新,对过程关键工序的管控,确保了施工质量,节省了二次修补的人工与时间,缩短了工期,降低了工程成本,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GB 7713-87 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
[2]GB 3102.3-82 力学的量和单位
[3]李林祥。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技术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