摭谈“语用性”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4期   作者:李银芳
[导读] 随着新型教学理念的不断发展和大力推崇,教育领域的相关问题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摘要:随着新型教学理念的不断发展和大力推崇,教育领域的相关问题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小学中高年级是学生提升各项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提升各种综合能力的主要阶段,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深感肩上的重责大任,在进行授课的时候应该注重阅读知识的深度剖析,从“语用性”的角度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文章的精妙之处,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刻含义。
        关键词:“语用性”;阅读教学;小学教学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2018年度立项课题“小学语文‘语用性’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8YQJK028)的研究成果。
       
        小学生的人生阅历还较为匮乏,生活经验也是有所缺失的,在理解文章内容的时候存在一定的困难。为此,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在进行文章讲授的时候需要将文章中出现的点睛之笔进行全方位地分析,让学生能够在各种极为细节的语句之中了解到作者行云流水一般的行文能力。同时,通过对个别语句的分析,学生也能够更为详尽地理解到文章的核心内涵。
        一、教师应利用“语用性”帮助学生理解景物描写精髓
        描写景物的文章是学生最经常遇到的,学生在进行写作的时候很多情况下也会进行相关题材的创作。但是小学生的文字驾驭能力也是极为稚嫩的,无法将苍白的语言进行很好地润色。为此,教师应该改变原有的授课技能,将课文中的精彩之处全部展现给学生。比如,教师在讲授《荷花》这篇文章的时候便能够积极采用这种教学手段,将文章中使用的语句修饰手法全部展现出来。作者在描写荷叶的时候用“碧绿的大圆盘”来展现出荷叶的碧绿色彩,并用“圆盘”二字很好地概括了荷叶的形状。在描写荷花的亭亭玉立时则使用了“姿态”这一名词,将荷花真正描写为一名婀娜的女子。作者将比喻以及拟人的修辞手法运用得极为生动灵活,不仅如此,作者为了更好地表述自己对荷花的喜爱之情,甚至将自己比作了拥有高洁品质的荷花,并同荷塘中的其他生物成为了伙伴。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学生才能够切实感受到作者文字运用能力的精妙之处,同时也能够将其中的行文技能运用于自己的写作内容之中[1]。
        二、教师应利用“语用性”帮助学生感悟文章思想感情
        文章创作的目的便是让他人了解到自身的真实想法,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让读者的内心能够产生相应的共鸣。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也需要让学生了解受到文章的情感表述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进行写作的时候也能够拥有更为充沛的情感。比如,教师在讲述《北京的春节》这篇文章时便能够积极采用这种教学手段。

作者好几次书写了人们准备迎接新春时的忙碌景象,如“大人们也忙乱”,以及“大家更忙”,都能够充分体现出人们对于这个节日的期盼之情。以及“赶做年菜”和“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等语句,都能够让人感受到百姓对于节日的重视。这些语句在运用的时候并没有明确写出表达内心感受的,没有运用大量的溢美之词进行情感的表达,但是读者却能够在其中深刻体会到人们对于春节的喜爱之情。这便是作者写作的高明之处。教师应该将这种写作风格通过对语句的分析和讲解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文段的时候能够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2]。
        三、教师应利用“语用性”帮助学生了解文章行文结构
        小学语文教师拥有的教学时间是极为有限的,很多教师为了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在进行授课的时候仅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导致很多学生对文章的具体内涵都抱有一知半解的态度,学生的逻辑思维也会处于一个极为混乱的状态。针对这种教学现状,教师应该及时更换自己的教学方式,在进行授课之前需要将文章的结构进行拆解,并将能够推动情节进展的语句标注出来,在具体讲课的时候需要将以此来引领学生走入文章创造出的世界之中。比如,教师在讲授《巨人的花园》这篇文章的时候便能够积极采用这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清故事的发展动向。文章的开头先为读者呈现出村中孩子们四季都在花园中玩耍的美好场景,但文章中写到巨人“外出旅游已有很久”和“突然回来”以及孩子的“四处逃散”中我们可以理解到巨人一开始并不喜欢同别人分享自己的快乐。随后,巨人的花园便一直是一副荒凉的景致,但随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文中写到“阳光射进来”,便能够预示着事情会因为孩子们的再次加入而发生巨大的转折。巨人明白了孩子们的到来才融化了他一直禁锢的内心,春天也随之而来积极同孩子分享自己的快乐,自己也获得了同样的温暖。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能够对文章中的关键语句拥有更为敏感的感应,学生在阅读课文的时候便会运用这种理念将文章的内核了解得更为精准和快速[3]。
        结束语:综上所述,语文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应该紧跟时代的发展趋势,积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呈现出一个精彩纷呈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在每篇文章的具体语句中了解到行文结构以及文字驾驭的精巧之处。这样的阅读方式才是具有实际价值的,教师也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曹明海.语文课程内容的语用性建构[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60(05):9-26.
        [2]曹明海.树立“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观——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J].语文教学通讯,2012(15):8-11.
        [3]曹明海.语文课程内容的语用性建构[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60(05):9-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